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柰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馀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赐銮辂、龙旂,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子楷嗣,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县。太和六年,复改封任城国,食五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正元、景元初,连增邑,凡四千四百户。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柰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城,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临菑侯。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脩。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四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都。上疏曰:
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诚以天罔不可重离,圣恩难可再恃。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忍活苟全,则犯诗人“胡颜”之讥。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七子均养者,尸鸠之仁也;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矜愚爱能者,慈父之恩也: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能自弃者也。
前奉诏书,臣等绝朝,心离志绝,自分黄耇无复执珪之望。不图圣诏猥垂齿召,至止之日,驰心辇毂。僻处西馆,未奉阙廷,踊跃之怀,瞻望反仄。谨拜表献诗二篇,其辞曰:“於穆显考,时惟武皇,受命于天,宁济四方。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超商越周,与唐比踪。笃生我皇,奕世载聪,武则肃烈,文则时雍,受禅炎汉,临君万邦。万邦既化,率由旧则;广命懿亲,以藩王国。帝曰尔侯,君兹青土,奄有海滨,方周于鲁,车服有辉,旗章有叙,济济隽乂,我弼我辅。伊予小子,恃宠骄盈,举挂时网,动乱国经。作藩作屏,先轨是堕,傲我皇使,犯我朝仪。国有典刑,我削我绌,将寘于理,元凶是率。明明天子,时笃同类,不忍我刑,暴之朝肆,违彼执宪,哀予小子。改封兖邑,于河之滨,股肱弗置,有君无臣,荒淫之阙,谁弼予身?茕茕仆夫,于彼冀方,嗟予小子,乃罹斯殃。赫赫天子,恩不遗物,冠我玄冕,要我朱绂。朱绂光大,使我荣华,剖符授玉,王爵是加。仰齿金玺,俯执圣策,皇恩过隆,祗承怵惕。咨我小子,顽凶是婴,逝惭陵墓,存愧阙廷。匪敢傲德,实恩是恃,威灵改加,足以没齿。昊天罔极,性命不图,常惧颠沛,抱罪黄垆。愿蒙矢石,建旗东岳,庶立豪氂,微功自赎。危躯授命,知足免戾,甘赴江、湘,奋戈吴、越。天启其衷,得会京畿,迟奉圣颜,如渴如饥。心之云慕,怆矣其悲,天高听卑,皇肯照微!“又曰:“肃承明诏,应会皇都,星陈夙驾,秣马脂车。命彼掌徒,肃我征旅,朝发鸾台,夕宿兰渚。芒芒原隰,祁祁士女,经彼公田,乐我稷黍。爰有樛木,重阴匪息;虽有糇粮,饥不遑食。望城不过,面邑匪游,仆夫警策,平路是由。玄驷蔼蔼,扬镳氵剽沫;流风翼衡,轻云承盖。涉涧之滨,缘山之隈,遵彼河浒,黄阪是阶。西济关谷,或降或升;騑骖倦路,再寝再兴。将朝圣皇,匪敢晏宁;弭节长骛,指日遄征。前驱举燧,后乘抗旌;轮不辍运,鸾无废声。爰暨帝室,税此西墉;嘉诏未赐,朝觐莫从。仰瞻城阈,俯惟阙廷;长怀永慕,忧心如酲。”
帝嘉其辞义,优诏答勉之。
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增户五百。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曰:
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於荣亲,事君贵於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窃位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授爵禄者,有异於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其”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而顾西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脱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贤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镇御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於轻缴,渊鱼未县於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於君父。故车右伏剑於鸣毂,雍门刎首於齐境,若此二士,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患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靖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缨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哉?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输能於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将,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陈,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策。虽身分蜀境,首县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於事,死无损於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於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於吴会矣。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於鼎锺,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则伯乐照其能;卢狗悲号,则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於邑而窃自痛者也。
夫临搏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陈闻於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是以敢冒其丑而献其忠。
三年,徙封东阿。五年,复上疏求存问亲戚,因致其意曰:
臣闻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故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夫天德之於万物,可谓弘广矣。盖尧之为教,先亲后疏,自近及远。其传曰:“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其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是以雍雍穆穆。风人咏之。昔周公吊管、蔡之不咸,广封懿亲以藩屏王室,传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诚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未有义而后其君,仁而遗其亲者也。
伏惟陛下资帝唐钦明之德,体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族,群后百寮,番休递上,执政不废於公朝,下情得展於私室,亲理之路通,庆吊之情展,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至於臣者,人道绝绪,禁锢明时,臣窃自伤也。不敢过望交气类,脩人事,叙人伦。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於路人,隔阂之异,殊於胡越。今臣以一切之制,永无朝觐之望,至於注心皇极,结情紫闼,神明知之矣。然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退唯诸王常有戚戚具尔之心,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齐义於贵宗,等惠於百司,如此,则古人之所叹,风雅之所咏,复存於圣世矣。
臣伏自惟省,无锥刀之用。及观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为异姓,窃自料度,不后於朝士矣。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绂,驸马、奉车,趣得一号,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辇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诚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远慕鹿鸣君臣之宴,中咏常棣匪他之诫,下思伐木友生之义,终怀蓼莪罔极之哀;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向之者诚也。窃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实在陛下。
臣闻文子曰:“不为福始,不为祸先。”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言者,窃不愿於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惨毒之怀,故柏舟有“天只“之怨,谷风有“弃予”之叹。故伊尹耻其君不为尧舜,孟子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也。”臣之愚蔽,固非虞、伊,至於欲使陛下崇光被时雍之美,宣缉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诚,窃所独守,实怀鹤立企伫之心。敢复陈闻者,冀陛下傥发天聪而垂神听也。
诏报曰:“盖教化所由,各有隆弊,非皆善始而恶终也,事使之然。故夫忠厚仁极草木,则行苇之诗作;恩泽衰薄,不亲九族,则角弓之章刺。今令诸国兄弟,情理简怠,妃妾之家,膏沐疏略,朕纵不能敦而睦之,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夫明贵贱,崇亲亲,礼贤良,顺少长,国之纲纪,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诉。”
植复上疏陈审举之义,曰: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也。既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而进矣。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夫相者,文德昭者也;将者,武功烈者也。文德昭,则可以匡国朝,致雍熙,稷、契、夔、龙是也;武功烈,则所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及其见举於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是矣。若夫龌龊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故阴阳不和,三光不畅,官旷无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责也。疆埸骚动,方隅内侵,没军丧众,干戈不息者,边将之忧也。岂可虚荷国宠而不称其任哉?故任益隆者负益重,位益高者责益深,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思其忧”,此其义也。
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而数年以来,水旱不时,民困衣食,师徒之发,岁岁增调,加东有覆败之军,西有殪没之将,至使蚌蛤浮翔於淮、泗,鼲鼬讙哗於林木。臣每念之,未尝不辍食而挥餐,临觞而搤腕矣。昔汉文发代,疑朝有变,宋昌曰:“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有齐、楚、淮南、琅邪,此则磐石之宗,愿王勿疑。”臣伏惟陛下远览姬文二虢之援,中虑周成召、毕之辅,下存宋昌磐石之固。昔骐骥之於吴阪,可谓困矣,及其伯乐相之,孙邮御之,形体不劳而坐取千里。盖伯乐善御马,明君善御臣;伯乐驰千里,明君致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若朝司惟良,万机内理,武将行师,方难克弭。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銮驾,暴露於边境哉?
臣闻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今置将不良,有似於此。故语曰:“患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为也。”昔乐毅奔赵,心不忘燕;廉颇在楚,思为赵将。臣生乎乱,长乎军,又数承教于武皇帝,伏见行师用兵之要,不必取孙、吴而闇与之合。窃揆之於心,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
被鸿胪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骛驾,陛下将复劳玉躬,扰挂神思。臣诚竦息,不遑宁处。愿得策马执鞭,首当尘露,撮风后之奇,接孙、吴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驱,毕命轮毂,虽无大益,冀有小补。然天高听远,情不上通,徒独望青云而拊心,仰高天而叹息耳。屈平曰:“国有骥而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昔管、蔡放诛,周、召作弼;叔鱼陷刑,叔向匡国。三监之衅,臣自当之;二南之辅,求必不远。华宗贵族,藩王之中,必有应斯举者。故传曰:“无周公之亲,不得行周公之事。”唯陛下少留意焉。
近者汉氏广建藩王,丰则连城数十,约则飨食祖祭而已,未若姬周之树国,五等之品制之。若扶苏之谏始皇,淳于越之难周青臣,可谓知时变矣。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唯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臣闻孟子曰:“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湿,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不胜愤懑,拜表陈情。若有不合,乞且藏之书府,不便灭弃,臣死之后,事或可思。若有豪釐少挂圣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纠臣表之不合义者。如是,则臣愿足矣。
帝辄优文答报。
其年冬,诏诸王朝六年正月。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遗令薄葬。以小子志,保家之主也,欲立之。初,植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子志嗣,徙封济北王。景初中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阙,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於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志累增邑,并前九百九十户。
萧怀王熊,早薨。黄初二追封谥萧怀公。太和三年,又追封爵为王。青龙二年,子哀王炳嗣,食邑二千五百户。六年薨,无子,国除。
评曰: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陈思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传曰“楚则失之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其此之谓欤!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就擅长骑射,臂力超过常人,能徒手和猛兽搏斗,不怕艰难险阻。多次跟随太祖征讨,意志激昂奋发。太祖曾经告诫他说:“你不想着读书,仰慕圣贤的道义,却喜欢骑马射箭,这只是一个人的作用而已,有什么珍贵的!”就督促曹彰学习《诗经》、《尚书》。曹彰对左右说:“大丈夫一旦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统率十万将士在沙漠上驰骋,驱逐外邦,建立战功和名号罢了,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他的儿子们爱好什么,让他们各自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希望能做将军。”太祖问:“怎么做将军?”他回答说:“穿上铠甲,手拿兵器,面对危险也不回头,作为将士的表率;有功比赏,有过必罚。”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216),曹彰被封鄢陵侯的爵位。
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的乌丸反叛,太祖以曹彰为北中郎将,兼任骁骑将军。即将出发时,太祖告诫曹彰说:“我们在家中是父子,现在委派任务,我们就是君臣,你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按照律法,你应该慎重啊!”曹彰率军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几千名反叛的胡人骑兵突然来到。当时曹军的兵马还没有集结,只有一千步兵和几百骑兵。曹彰采纳田豫的计策,坚守险要地区,敌军才溃散撤退。曹彰追击,亲自上阵奋力作战,用箭射杀敌军骑兵,被射中倒地的敌军接连不断。两军交战半天的时间,曹彰铠甲上被射了几支箭,但气势更加雄壮,乘胜追击溃逃的敌军,追到桑干河,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军中的长史和将领们都认为不对刚刚从远处赶来,人马疲敝,又受到限制不能超过代郡,不能深入,不能违背命令轻视敌军。曹彰说:“率军前进,只是追求利益的所在,该受到什么限制呢?敌军还未走远,我们追击他们一定能攻破。只依从命令而让敌人逃走,这不是良将。”于是翻身上马,号令大军:“落后的人,斩。”行进了一天一夜,追上敌军,进攻,击溃了敌军,斩杀和俘虏的数以千计。曹彰就加倍赏赐将士,将士没有不高兴的。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观望双方强弱,看到曹彰奋力作战,势不可挡,就前来请求归降。北方地区都平定了。当时太祖在长安,将曹彰召到他的住处。曹彰从代郡经过邺城,太祖对曹彰说:“您新建军功,现在往西面见主上,应该不要自我夸耀,回答问题时要好像自己做得不够。”曹彰面见太祖,像太子告诫他的那样做,将功劳都归于将领们。太祖很高兴,捋着曹彰的胡子说:“这个黄须儿竟然这么有奇能!”
太祖往东回到长安,让曹彰行使越骑将军职权,并留在长安。太祖到了洛阳,生了病,通过驿站召见曹彰,曹彰还没有到,太祖就去世了。文帝继位为魏王,曹彰和诸侯们到自己的封国。文帝下诏说:“先王之道,用功勋来使亲人和睦,并分封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建立邦国传承嘉爷,所以能捍卫宗族,抵御外敌,预防灾难。曹彰之前接受委派率军北征,肃清平定北方国土,有盛大的功绩。现在下令给他增加五千户封邑,加上之前的一共一万户。”黄初二年(221),曹彰被进封爵位为公。黄初三年(222),他被封为任城王。黄初四年(223),曹彰到京城朝拜,因生病在府邸中去世,谥号为威。到他下葬的时候,文帝恩赐銮辂龙旗、虎贲勇士一百人,跟汉朝东平王的旧例一样。他的儿子曹楷继承爵位,将他转封在中牟县。黄初五年(224),曹楷被改封到任城县。太和六年(232),又改封为任城国,食邑五个县二千五百户。青龙三年(235),曹楷因为派属官到中尚方官署制造禁物而被治罪,被削去两千户食邑。正始七年(246),朝廷将他改封到济南,食邑三千户。正元(254~256)、景元初年(260~264),朝廷连续两次给他增加食邑,共四千四百户。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十几岁的时候就通读了《诗经》、《尚书》还有辞赋文章等几十万字,善于写作。太祖曾经看他写的文章,对他谁:“你是雇请别人写的吗?”曹植跪下回答说:“言语说出口就是观点,用笔写下来就是文章,只要当面测试就知道真假,怎么会请人代写?”当时邺城的铜雀台刚刚建成,太祖将儿子们都带到台上,让他们各自写一篇赋。曹植拿过笔立刻就完成了,还值得观看,太祖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异。曹植生性简单朴素,不在意威严的仪容。车马服饰,也不追求华丽。每次面见太祖,太祖的疑难问题,他都能立刻回答,所以特别被太祖宠爱。建安十六年(211)曹植被封为平原侯。十九年(214),改封为临菑侯。太祖征讨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过去做顿丘县令的时候二十三岁。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现在也没有后悔。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不能不勤勉啊!”曹植以文才被人称奇,丁仪、丁訥、杨修等人都在他身边辅佐。太祖心中犹疑,有几次几乎要将他立为太祖。但曹植做事任性,不掩饰自己,饮酒没有节制。文帝曹丕用权谋来对抗他,并善于掩饰自己,太祖身边的侍从也为他说话,所以太祖将他定为太子人选。建安二十三年(217),太祖为曹植增加食邑五千户,加上以前一共一万户。曹植曾经乘着车在道路中间快速行使,打开司马门出了宫城,太祖大怒,公车令因此被处死。从此太祖增加对诸侯的禁令,对曹植的宠爱也渐渐减少。太祖考虑到曹植的势力可能会导致以后的变数,又因为杨脩有智谋才干,又是袁氏的外甥,就寻找罪名将他杀了。曹植心中更加不安。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包围。太祖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使征虏将军职权。想要派他援救曹仁,并将他叫来有话告诫。但曹植大醉,不能接受任命,太祖就后悔了,打消了委派的念头。
文帝继位为魏王后,诛杀了丁仪、丁廙以及家中的男丁。曹植和诸侯们一同前往封地。黄初二年(221),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曹丕的想法,上奏说“曹植喝醉了酒,狂悖傲慢,挟持威胁使者”。有关部门请求治曹植的罪,文帝因为太后的原因,将曹植的爵位贬为安乡侯。在那一年,又改封为鄄城侯。黄初三年,立曹植为鄄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
黄初四年(223),曹植被转封为雍丘王。同年,曹植到京城朝拜。上疏说:
“臣自从因罪返回封地,痛心疾首,反省自己的罪过,每天到中午才吃饭,半夜才就寝。实在是因为天意不能担当帝王,君王的圣恩不能再倚仗。我私下有感于《诗经》中的《相鼠》篇,因为自己的无礼而想迅速死去,形单影只,五脏都怀着羞愧。但如果因为罪行而死去,就违背了古代圣贤“迅速改过”的劝诫,如果强忍着苟且偷生,又违犯了《诗经》中“极度羞愧”的讥讽。我恭敬地想到陛下的德行堪比天地,恩德比父母盛大,施惠恩典让人如沐春风,也像及时的雨露。所以不躲避困难,是君主的恩惠;所有的人都能恩养,是您对臣民的恩惠;不责罚罪行而赏赐功劳,是圣明君主的行为;怜悯愚人爱惜人才,是慈父的恩德;所以我在您的恩惠中徘徊而不能死去。”
“之前奉您的诏书,臣等离开朝廷,断绝心愿志向,一直到年老都不再有在朝为官的愿望。不期盼君王的诏书的再次征召,一直去世为止,都不再记挂京都。居住在偏僻的宅邸中,没有能侍奉朝廷,心中踊跃的情感,一直动荡不安。请允许我上表献上两篇诗,言辞为:‘对于尊敬的先父,在当时是武皇,顺应天命,安定天下。战旗所到的地方,天下都表示臣服,圣明的教化广布天下,边远地区的部落也前来臣服。功绩超过商朝周朝,能和唐尧比肩。我皇自出生就得天独厚,时代累积智慧,军事上刚烈肃穆,文德上能治理天下,接受汉朝的禅位,登上皇位君临天下。天下百姓受到教化,大多都沿用原来的制度;广泛任命近亲,以护卫国家。帝称为尔侯,分封到东边国土,覆盖到海边地区,围绕鲁地,车舆礼服熠熠生辉,旗帜有叙,贤才众多,努力辅佐。也有一些人,倚仗恩宠骄横霸道,毁坏法令,扰乱国家纲纪。做为国家屏障,先王的法度被丢弃,面对朝廷的使者傲慢无礼,抵触我朝礼节。国家有明确的律法,将这些人按照情理贬黜,尤其是为首作乱的人。明察的天子,对同类人明察忠实,不忍心加诸刑罚,让他的错误暴露在朝廷和天下中,就违背法令,哀叹这些人。就将他改封到衮邑,在黄河边上,不安排重要大臣,只有主君没有臣下,那在荒淫的生活中,谁能辅佐自己呢?独自一个人,在中原地区,而这样的人,就遭遇这样的灾殃。显赫的天子,施恩不会遗漏什么,给我加以冠冕,任命我为官。官职显扬,使我享受荣名富贵,分开符节授予我玉佩,再加上王爵封号。对上能触碰到金玺,往下能手持陛下诏书,皇恩浩荡,让我心中不安。我这样的人,愚陋不灵,就算去世了,在陵墓中也对朝廷怀有愧疚。不敢傲慢骄矜,倚仗这样的恩德, 足以终身回报。苍天没有穷尽,性命不能谋划,只是经常担心颠沛流离,最后背负罪过到黄泉之下。希望能走上战场,在东岳竖立战旗,建立微小的功劳,用以自赎。以弱小的身躯接受任命,甘愿奔赴长江、湘江之间,在吴越之地奋力作战。上天得知我的忠心,最后得以在京师会面,想要侍奉圣上的想法非常迫切。心中所期望的,实在是很悲伤啊,天帝虽高高在上,却能听到下面人世间的言语,希望陛下也能了解微小的心愿!’又说:“我收到圣明的诏书,要我到京城去,我就日夜准备,喂饱马﹐给车轴涂好油脂。又命令那些掌管徒役的人,肃清道路上的麻烦,早上从宫殿出发,晚上在美好的地方住宿。原野茫茫,仕女娴静,经过公田,为庄稼长势而开心。于是有樛木,生长在阴暗的地方;虽然有干粮,但不足以抵挡饥饿。望着远处的城邑,但没有经过,面对着县邑,没有游览,驾车的人告诫说,平坦的路是经过这里。马匹们努力前行,扬起马蹄奔走;微风经过,流云覆盖在头顶。跋涉过涧水边远,顺着山脚行走,沿着河岸,将高坡当做台阶;往西渡过关隘峡谷,有升有降;马匹对赶路很疲倦,只好一再休息又出发。即将要朝见圣主,不敢闲适安然地前往;驾车向远方疾驰,迎着太阳赶路。前面的人举着火把,后面的人举着旌旗;车轮没有停止运转,车上的响铃没有停止响动。这样一直到皇城中,暂住在西边的馆舍中;但没有的诏书还没到来,想要朝见,也没有可以跟随的人。仰望着宫殿,心中想着朝廷;怀着永远的仰慕,心中忧虑就像长醉不醒一样。”
文帝赞赏他的文辞,颁发嘉奖的诏书回复并勉励他。
黄初六年(225),文帝东征,返回的时候经过雍丘,亲临曹植的官署,给他增加食邑五百户。太和元年(227),将曹植转封到浚仪。太和二年(228),曹植又回到雍丘。曹植经常自己愤怒抱怨,认为自己拥有才华却没有办法施展,就上疏希望能举荐自己,说:
“我听说士人存在于世间,在家要侍奉父亲,在外要侍奉君主;侍奉父亲就推崇使家族荣耀,侍奉君主贵在能使国家兴盛。所以慈爱的父亲不能爱护没有益处的儿子,仁德的君主不能培育没有用处的臣子。能依据品德授予官职的,是成功的君主;考量才能而接受爵位的,是能完成使命的臣子。所以君王没有随意授官的,臣子也不会随意接受任命;随意授予官职就叫做谬举,任意接受任命叫做尸禄。《诗经》中‘素餐’的话就是由此而来。过去虢仲、虢叔不推辞两国的任命,因为他们品德贵重;周公旦、召公、奭没有推辞燕、鲁之地的封赏,是因为它们有很大的功绩。现在臣蒙受国家厚恩,到现在已经三代了。现在正是陛下政治太平的时候,我沐浴圣主的恩德,慢慢被圣德教化润泽,可以说是很幸运的。而我现在在东面的封地,爵位属于上等,身上披着轻暖的衣服,口中被各种美味满足,眼中看到的都是华丽奢靡的东西,耳中听倦了丝竹管弦的声音,这些都是爵位高贵俸禄厚重所导致的。转而想到古时候授予爵位的做法,都和这样的情况不同,都是因为立了功劳,勤勉于国家政事,辅佐君主,惠及百姓。现在臣没有德行可以称述,没有功劳可以记录,如果长年对国家朝廷没有帮助,那就要应了诗人‘彼其之子’的讥刺。所以对上对冠冕有所羞愧,对下也对官服心怀愧疚。”
“现在天下统一,国家安定,只是西面还有违背天命的蜀国,东面有不愿意臣服的吴国,使得边境的将士还不能脱下铠甲,谋士还不能高枕无忧,是因为他们想要统一国家以达到太平的局面。所以启消灭了有扈氏而彰显夏朝的功绩;周成王攻克了商朝、奄国而使得周朝的德行显著。现在陛下以圣明的德行治理国家,将要完成像文王、武王那样的功绩,延续成王、康王的兴盛,选拔贤才任命能人,用方叔、召虎那样的臣子镇守四方,作为国家的利器,可以说是根恰当了。但高飞的鸟还没有被挂在箭绳上,深水中的鱼还没有被挂在钩饵上,这恐怕是垂钓或射猎的技艺还不足够。过去耿弇没有等待汉光武帝到来,就率兵攻打张步,说不把贼人留给君父。所以车右因为左边车轮发出声响而拔剑自刎,雍门因为越军进攻而在齐国境内自杀,像这两位士人,难道是厌恶活着而崇尚死亡吗?实在是对那些轻慢、侮辱君主的行为感到愤懑啊。君王宠信臣下,是想要让他们消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臣下侍奉君主,一定要献出生命平定战乱,以功劳回报君主。过去贾谊二十岁的时候,请求到属国去治理,希望能捆住单于的脖颈以控制他的性命;终军在十八岁的时候出使越国,想要用长缨牵着南越王来朝拜汉帝。这两位臣子,怎么会是想要宣扬功绩而在世人面前炫耀呢?只是有时候志向郁结,想要施展自己的才能,奉献给圣明的君主。过去汉武帝为霍去病修建宅邸,霍去病推辞说:“匈奴还没有消灭,臣没有安家的地方!”忧虑国家忘记自己家庭,奉献生命拯救国难,是忠臣的志向。现在臣居住在外地,不是待遇不优厚,但却不能安睡,食不知味,是因为吴国、蜀国还没有攻克的啊。”
“看到先武皇帝的武臣旧将,听说有些已经年老去世。虽然世上不缺少贤人,但从前的将士,依然对排兵布阵和熟悉,臣私下不自量力,志向在于报效国家,或许能立下微小的功劳,以回报蒙受的恩德。如果陛下能破例下诏,让臣奉献出锥刀的用处,成为隶属与西边大将军的一名士兵小校,如果是隶属东面的大司马,只担任统率一只小船的职位,也一定不畏艰险,乘船疾行,骑马奔走,冲锋陷阵,做为将士的先锋。即使没有能擒获孙权,割取诸葛亮的耳朵,也要能俘虏他们的将帅,歼灭敌军,一定要用迅速的胜利来消除终身的羞愧,使得自己能名垂青史,事迹被记录在朝廷的策书中。即使在蜀国被杀,或者在吴国身首异处 ,也像得到了新生。如果微小的才能没有得到试用,在默默无闻中死去,白白地荣耀自身,养肥身体,或者对国家之事没有什么用处,死后也对自然规律没有什么改变,白白占据高位且享受丰厚的俸禄,每天像鸟兽一般的觅食,只享受爵禄却没有贡献,这样一直到老去,这只不过是被圈养的动物,不是臣的志向。有流言传说东征的部队缺少防备,军队有了小的损伤,将士们废寝忘食,摩拳擦掌,抓着剑往东望,而心已经奔向吴会。”
“臣过去跟随先武皇帝往南一直到达赤岸,往东靠近沧海,往西望到玉门关,往北一直出到长城以外,看到他行军用兵的计策,真可以说是神机妙算。所以用兵之事不能事先预言,应该是面对紧急情况时随机应变。我的志向是希望能在贤明的时代奉献自己,在圣明的世道中建立功绩。每次阅读史册,看到古代忠臣义士,背负朝廷使命,舍身于国家危难之中,即使身体被杀害,但功绩被铭刻在钟鼎上,名字被写进史书中为人称颂,没有不抚着胸口感叹的。臣听说圣明的君主任用臣下,不排斥有罪之人。所以任用战败溃逃的将军孟明视、曹沫,秦国、鲁国最后能成就功业;赦免调戏美人、偷窃马匹的人,楚国、赵国才能度过危难。臣私下感慨先帝英年早逝,任城威王去世,臣 是什么样的人,能活得长久!经常担心自己早年去世,填埋在沟壑之中,坟墓的土还没有干,而自己的身和名声都消失了。臣听说良马长鸣,那伯乐就能分辨他的才能;良狗哀鸣,韩国就知道它的奇才。所以让良马在齐、楚之间的道路上效力,以展示它行走千里的力量;用敏捷的兔子来试验良狗搏斗撕咬的能力。现在臣希望能建立良马良狗那样微小的功劳,但暗中自我衡量,一直没有像伯乐、韩国那样的人举荐,所以自己在封地暗自痛惜。”
“那些看着搏戏而踮起脚跟,听到音乐就暗中拍手的人,也许是能赏识音乐或者了解搏戏之道的。过去的毛遂,是赵国的陪隶,仍然借着锥和囊的比喻,以使得主君醒悟而立下功劳,更何况泱泱大魏有很多人才,难道没有慷慨赴死以救国难的人吗?那些自我夸耀的,是成年人的丑恶行径。合于时世而求为官的,是道家很明确的忌讳。而臣之所以敢向陛下陈述所想,实在是因为和国家一体相连,患难与共。希望能用我像尘雾那样微小的能力来增加山海之壮,以萤火虫和蜡烛那样微弱的光芒为日月增光,所以才敢冒着羞耻而展现自己的忠诚。”
太和三年(229),明帝将曹植转封为东阿王。太和五年(231),曹植又上疏请求问候族中亲人,趁机表达心意说:
“臣听说天被称为很高,是因为它没有什么不囊括;地被称为很广阔,是因为它没有什么不承载;日月被称为很明亮,是因为它们没有什么不照耀;江海被称为博大,是因为它们没有什么不包容。所以孔子说:‘尧作为君主很伟大啊!只有天伟大崇高,只有尧能够把天作为准则学习。’天的恩德对于万物来说,可以说是很宏大了。大概尧帝推行教化,是先亲后疏,由近及远。他的《帝典》说:‘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等到周文王也推行这样的教化,《诗经》中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所以国家和谐融洽,《诗经》的作者也称赞他们。过去周公怜悯管叔、蔡叔之间关系不和,就分封很多近亲为亲王以护卫王室,史传中说:‘周的宗盟,除了同姓外还有异姓,异姓列在同姓之后。’实在是因为骨肉亲情不可分割,亲人之间的恩义非常稳固,没有追求道义却将君主放在后面,讲求仁爱而遗弃自己的亲人的。”
“陛下继承唐尧敬肃的德行,体察周文王恭谨的仁爱,和谐后宫妃嫔,恩德惠及宗族,公卿百官们,可以轮流休息。处理政事,在朝堂山商议,下层的建议可以呈上到内廷中,亲属邻里的联系通畅,庆贺慰问的感情能够抒发,实在能称得上是用宽容自己的心去治理别人,推广恩惠了。至于臣,已经断绝后代的联系,被禁锢在这清明的时代,兄弟之间背离,好坏的消息隔绝,庆祝慰问的礼仪废弛,兄弟恩情的背离,比普通路人还有严重,隔阂的程度,超出了胡人、越人之间。现在臣因为这些制度,永远没有了朝见的希望,以至于专注等待陛下诏书,将热情都凝聚在宫廷中,神明都能感知。但天意如此,还能说什么呢?退一步想,众位王侯应该常常有这样的心意,希望陛下迅速办法诏令,让诸侯国间庆祝慰问,四时的礼节都能彰显,以叙述骨肉之间的欢乐恩情,成全兄弟间顺从坚固的情谊。后妃妾室的家中互相赠送脂膏等,每年联络两次,对贵族宗亲采用同等道义,对文武百官施以同等恩惠,这样,古人所赞叹的,《诗经》风雅中所歌咏的状况,会再次出现在现在圣明的时代中了。”
“臣自我反省,发现自己连锥刀那样的用处都没有。等到看到陛下所提拔任命的官员,好像将臣当做异姓,自己暗中估计,臣没有落后于朝中官员。如果可以停止远游,戴上武官帽,脱下华丽的服饰,佩上青丝带,驸马都尉或者奉车都尉,快速得到一个封号,安居王室,手执马鞭,在帽冠旁插上毛笔,出行时就跟随陛下车驾,回来就在陛下身边侍奉,回答陛下的问题,在旁边拾遗补阙,这是我诚挚的愿望,一直没有消失的梦想。我远远地追慕《鹿鸣》中描述的君臣的宴会;中间咏叹《常棣》诗中对于兄弟不是外人的高洁;往下思考《伐木》诗中‘朋友’的涵义,最后有感于《蓼莪》诗中对于父母去世的哀痛。每到四时的集会,我都孑然一身,身边只有仆从,所面对的只有妻子孩子,想要高谈阔论但没有谈论对象,想要发表意见但没有人可以延续,每次听到音乐都抚着心口,面对着酒杯长叹。臣认为犬马的诚心不能打动人,就好像人的诚心不能撼动天。杞梁妻哭倒长城、邹衍使夏天降霜的故事,臣刚开始时很相信,但用我的心来比较,这些事也只是虚妄之言罢了。就像向日葵转动自己的枝叶,太阳虽然没有为它们回转光线,但他们朝向太阳的心是很真诚的。我私下将自己比作向日葵,但像天地一样降下恩泽,像日、月、星辰那样普照光明的,实际上在于陛下。”
“臣听说文子说:“不做造福的先驱者,也不做制造祸患的第一个人。”现在道路闭塞不通,兄弟们都同样忧虑,但只有我公开说出来,是因为我私心不愿意在这样圣明的时代却还有没有受到恩惠的东西。如果有这样的东西,一定会有人心怀怨恨,所以《柏舟》诗中有‘天啊’的怨言,《谷风》中有‘抛弃了我’的悲叹。所以伊尹对于他的主君不效法尧舜而感到羞耻。孟子说:“不按照舜侍奉尧的态度和方法来侍奉君主,便是对君主的不敬。”臣是愚陋蒙昧的,本来就不是虞舜、伊尹这样的人,但至于想要让陛下推崇普遍和煦的美德,宣扬积累光明的品德,这是臣恭谨的诚意,自己所坚守的,实在是怀着急切盼望等待的想法。之所以敢再次陈述这些话让您知道,是希望陛下能发扬天生的智慧而用英明的听察力了解这些话。”
明帝下诏回复说:“大概教化所推崇的方式,各自有兴衰的过程,不是都有好的开始但有坏的结果,是时势导致这样的。所以之心惠及草木,就有人写出《行苇》的诗作;恩惠衰微薄弱,不亲近自己的族人,就会有《角弓》这样的讽刺篇章。现在让各封国的兄弟间的情谊淡薄,后妃的家庭忽略脂膏等物品的赠送,朕即使不能和他们亲近和睦,但你引用旧事要表达的道理也明确了,怎么还说真心诚意不能被感知呢?明辨贵贱次序,崇尚亲人间的和睦,礼待贤能人士,顺应长幼次序,是国家的纲纪,本来没有禁止各诸侯国之间互相连通的诏书,纠正过度了,下层官吏担心被处罚,才到了现在的地步。已经下令有关部门,像你所陈述的那样做。”
曹植再次尚书陈述审察举荐的要义,说:
“臣听说天地之间气息相融就能使万物生长,君臣志同道合才能使政务平顺;五帝的时代不是都是智者,夏商周三代末世时不是都是愚人,只是任不任用,了解不了解的区别。当时已经有了推举贤才的名声,但没有任用贤才的事实。谚语说:‘宰相门中出宰相,将军门中出将军。’宰相,是文才品德都显著的人;将军,是功绩卓著的人。文才品德显著,才能匡扶社稷,使国家达到太平融洽,就像稷、契、夔、龙这样的人;功绩显赫,才能征讨不服从的反贼,威震四海,就像南仲、方叔这样。过去伊尹是陪嫁的努力,是最低贱的,姜子牙处在屠夫渔民之中,是最卑陋的,等到他们被举荐给汤武、文王,实在是君臣志同道合,神机妙算,那里还需要亲近之人的举荐,依靠身边侍从的介绍呢。《尚书》中说:‘有非凡的君主,一定能任用非凡的臣子;任用非凡的臣子,一定能建立非凡的功勋。’殷周的两位君王就是这样。像那些品行卑劣,止步不前,因循守旧的事情,怎么值得向陛下言说呢?所以阴阳没有调和,日、月、星辰的光辉不能普照,官位缺少人才,政务不能政治,都是三司的责任。边疆骚乱,国土遭受侵扰,军队战败损失将士,战争不能停息的状况,是边疆将士的忧虑。怎么能白白蒙受国家恩宠却不能恪尽职守呢?所以职位越高背负的责任就越重,权位越高的人承担的职责就越深,《尚书》中说‘不要让官位有空缺’,《诗经》中说‘在官位上考虑职分内的事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陛下怀着天生的圣明贤达,登上皇位继承大统,希望听到《康哉》那样的太平歌曲,看到偃武推行文治教化的美德。但几年以来,不时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对服饰食品都很缺乏,军队的征发年年增多,加上东面有覆灭的部队,西面有中箭身亡的将领,甚至有蚌蛤在淮河、泗水一带浮动,黄鼠鼬兽在树枝上喧哗。臣每次想到这些情况,没有不食不知味,面对酒杯愤恨不已的。过去汉文帝从代郡兴盛,担心朝廷会有变故,宋昌说:‘朝中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那样的亲人,外面有齐、楚、淮南、琅邪四个封王,这些都是像磐石一样坚固的宗亲,希望您不要再担忧。’臣诚挚地希望陛下能远看虢仲、虢叔对周文王的援助,中间考虑召公、毕公对周成王的辅佐,往下留存像宋昌所说的磐石一样坚固的情谊。过去良马在吴阪之间,可以称得上是被困住了,等到伯乐发现了它,孙邮驾驭着它,身体没有感到劳累就到了千里之外。大概伯乐擅长驾驭良马,英明的君主善于管理群臣;伯乐能骑马到达千里之外,英明的君主也能依靠大臣治理太平盛世;实在是任用贤才所达到的显著效果。如果朝中官员都是良臣,使朝中所有政务都得到处理,武将率军出征,面对危难都能平定。陛下就能在京城中从容不迫,有什么事需要劳动陛下亲自到边境地区去呢?”
“臣听说披着虎皮的羊,看见草就高兴,看到豺狼就会颤抖,是因为忘了它披着虎皮。现在安排的将领不合适,就像这件事一样。所以俗语说:‘担心做事的人不了解,了解的人不能做。’过去乐毅奔向赵国,心中没有忘记燕国;廉颇身在楚国,还想着做赵国的将领。臣生在乱世中,在军队中成长,又多次受到武皇帝的教诲,了解行军用兵的要旨,不需要孙子、吴起的兵书就能合乎他们的谋略。臣私下在心中忖度,经常希望能得到一次朝见的机会,排列在金马门旁边,脚踏着玉阶,位列有职务的大臣中间,赐给我得以问候的权利,让我能施展抱负,派遣心中积聚的情感,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憾了。”
“臣看到鸿胪颁发的征发士兵之子的告示,要求集合的时间很紧急。又得知战旗已经竖立,兵车疾速行驶,陛下将要劳烦自己的贵体,忧劳伤神。臣实在心中惶恐,没有办法安定。希望能骑马扬鞭,首先冒着尘土露水,手持风后的奇经,拿着孙子、吴起的兵书要旨,追慕子夏启发孔子的风范,在军前效力,在战车前完成使命,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希望能有小小的弥补。但天高距离远,我的心意不能上达天听,只能独自仰望天空,抚着胸口叹息。屈平说:‘国家有良马不知道驾驭,为什么又着急地寻求呢!’过去管叔、蔡叔被流放处死,周公、召公做为辅佐;叔鱼陷入刑罚中,叔向却匡扶社稷。监视三地的争端,臣自会承担;《二南》诗中所写的辅佐,要寻求的话一定不会很远。宗亲贵族、各地藩王之中,一定会有响应这个举动的。所以史传中说:‘不是周公的亲人,不能做周公的事。’希望陛下稍稍留意这些。”
“近代的汉朝广泛地分封藩王,封地多的有几十座城池的封邑,封地少的只能享用祭祀祖宗的供品,不像周朝分封诸侯国时建立的五等爵位制度。像扶苏劝谏秦始皇,淳于越责问周青臣,可以说是了解时事的变化。能让天下百姓都认真听,仔细看的,只有掌权的人,所以谋略能改变主君的想法,威势能震慑属下。豪门大族掌握政权,权力不在亲人手中;权位在的地方,即使关系疏远也要重用,局势要求要贬黜的,即使是亲人也要看轻。夺取齐国的是田氏,不是吕尚的宗族。瓜分晋国的是赵国、魏国,不是姬氏族人。希望陛下明察这件事。如果在太平的时候独占官职,动乱的时候远离职守,就是外姓臣子。想要国家安定,祈祷家族富贵,活着共同享受荣名,死后共同承担祸患的,是自家宗族的臣子。现在反而疏远自家宗族的大臣而亲近外姓官员,臣私下感到疑惑。”
“臣听孟子说:‘品德高尚的人穷困的时候会修养好自己,显达的时候就帮助天下人。’现在臣和陛下踏在冰山,踩着火炭,登上山巅,渡过深水,冷暖燥湿,无论高低都在一起,怎么能离开陛下呢?臣不能承受心中的愤懑,上表陈述心情。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请求暂时收在书府中,不要毁弃,臣去世之后,这些事或许值得思考。如果有丝毫触犯到陛下的想法,请求在朝堂山表述,让那些知识渊博的官员,指出臣这篇奏表中不合乎道义的地方。如果能像这样,那臣的心愿就满足了。”
明帝就写下褒奖的内容回复他。
这年冬天,明帝诏令各封王在太和六年(232)正月朝见。这年二月,将陈郡的四个县分给曹植,封他为陈王,食邑三千五百户。曹植经常想另外和明帝会面交谈,谈论时政,希望能有幸被试用,但一直都没能做到。曹植返回封地后,怅然绝望。当时的法度,对待藩国是很严厉的,属官都是商人或才能低劣的人,士兵也都是老弱残兵,总数也不超过两百人。又因为曹植以前的过失,各种分配又减少一半,十一年之间换了三次封地,经常郁郁寡欢,于是生病去世,当时他四十一岁。临终前嘱咐要简单下葬。他觉得小儿子曹志是保住家业的人,就想将他立为继承人。当初,曹志攀登鱼山,靠近东阿,感叹着产生了在那里终老的想法,就修建了坟墓。他的儿子曹志继承爵位,被改封为济北王。景初年间(237~239),明帝下诏时候:“陈思王过去虽然有过错,但他约束自己,谨言慎行,以弥补之前的过失,并且他从年少到终年,篇章典籍不离手,实在是很难得。现在下令手机黄初年间那些上奏曹志罪状的,公卿已经讨论过,然后保存在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和大鸿胪的相关文件,都全部销毁。记录曹植先后所著写的赋、颂、诗、铭、杂论一共一百多篇,将副本收藏在朝廷内外。”曹志几次被增加食邑,加上之前的一个九百九十户。
萧怀王曹熊,早年去世。黄初二年被追封谥号为萧怀公。太和三年,又追封他的爵位为王。青龙二年,他的儿子哀王曹炳继承爵位,食邑二千五百户。青龙六年,曹炳去世,没有子嗣,封国被削除。
评曰:任城王曹彰武艺勇猛,有做将领的风范,陈思王文才华丽,足以连通后代,但不能谦让防备,最终导致嫌隙。史传中说“楚国确实是失去了,但齐国也没有得到”,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