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win德赢 ac米兰
  2. 魏书
  3. 卷六

卷六

翻译 原文

  地形二中

  兗州后汉治山阳昌邑,魏、晋治廪丘,刘义隆治瑕丘,魏因之。

  领郡六

  县三十一

  户八万八千三十二

  口二十六万六千七百九十一

  泰山郡汉高帝置。

  领县六

  户二万六千八百

  口九万一千八百七十三

  钜平二汉、晋属,治平乐城。有亭亭山祠、霍城、阳关城、钜平城、祝丘、防城、龙山祠。

  奉高二汉、晋属。有梁父山、岱岳祠、玉符山、故明堂基。

  博平二汉、晋曰博,属,后改。有博平城、防城、龙山祠、野首山、牟山祠,伍子胥庙。

  嬴二汉、晋属。有马耳山祠,汶水出焉。唐阜、嬴城、铜治山。

  牟二汉、晋属,有莱芜城、平州城、牟城、望石山。

  梁父二汉、晋属。有菟裘泽,徂来山在北,梁父城、龟山、羊续碑、贞女山祠、云母山。

  鲁郡秦置,为薛郡,高后改为鲁国。皇兴中改。

  领县六

  户一万五千一百六十

  口四万七千三百二十九

  鲁二汉、晋属。有牛首亭、五父衢、尼丘山、房山、鲁城、叔梁纥庙、孔子墓、庙、沂水、泗水、季武子台、颜母祠、鲁昭公台、伯禽冢、鲁文公冢、鲁恭王陵、宰我冢、兒宽碑。

  汶阳二汉、晋属。有桑杜丘、新甫山、嵎山、春舒城、汶阳城。

  邹二汉、晋属。有叔梁纥城、峄山邹。

  阳平刘骏置,魏因之。有滕城。

  新阳前汉属东海,后罢,刘骏复,魏因之。

  高平郡故梁国,汉景帝分为山阳国,武帝改为郡,晋武帝更名。

  领县四

  户一万一千一百二十四

  口二万五千八百九十六

  高平二汉属山阳,晋属。前汉橐也,后汉章帝更名。有洸水、千秋城、齐城、胡陆城、高平山、承雀山、伏羲庙。

  方与二汉属山阳,晋属。有方与城。

  金乡后汉属山阳,晋属。有金乡山、范巨卿冢碑。

  平阳二汉、晋曰南平阳。汉属山阳,晋属。有平阳城、漆城、白马沟。

  任城郡后汉孝章帝分东平为任城国,晋永嘉后罢,神龟元年分高平置。

  领县三

  户八千五十

  口二万一千七百八十九

  任城前汉属东平,后汉、晋属。有任城、唐阳城、华阳城。

  亢父前汉属东平,后汉、晋属。有亢父城、女娲冢、风铂祠。

  钜野二汉属山阳,晋属高平,后属。有钜野城、武安城、武平城、任山祠。

  东平郡故梁国,汉景帝分为济东国,武帝改为大河郡,宣帝为东平国。后汉、晋仍为国,后改。

  领县七

  户二万七百五十二

  口六万一千八百一十

  无盐二汉、晋属。有龙山、无盐城、南章、北章城。

  范有涞沟。

  须昌前汉属东郡,后汉、晋属。治须昌城。有济沟。

  寿张有郃城。

  平陋二汉、晋属,曰东平陆,后改。有广武城。

  富城二汉、晋属。有富城、卜城、武强城、左丘明冢。

  刚前汉属泰山,后汉属济北,晋曰刚平,后改。治刚城。

  东阳平郡故东平地,刘义隆置,寻罢。刘骏复,魏因之。治平陆城。

  领县五

  户六千一百四十六

  口一万八千九十四

  元城刘义隆置,魏因之。有宁阳城。

  乐平刘义隆置,魏因之。有青山祠、鲁沟水。

  顿丘刘骏置,魏因之。有乘城。

  馆陶刘义隆置,魏因之。有唐阳城。

  平原刘骏置,魏因之。有苦城、钜野泽。

  青州后汉治临淄,司马德宗治东阳,魏因之。

  领郡七

  县三十七

  户七万九千七百五十三

  口二十万六千五百八十五

  齐郡秦置。

  领县九

  户三万八百四十八

  口八万二千一百

  临淄二汉、晋属。有公孙接冢、晏婴冢、齐庄公冢、营丘齐台、尧山祠。

  昌国二汉、晋属。有纪信冢。

  益都魏置。有钓室。

  盘阳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属。有朱虚城,大岘山。有甑山、钜平山、太山祠。

  平昌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北海,晋属城阳。延兴三年属。

  广饶二汉、晋属。有吴头山。

  西安二汉、晋属。有逢山、八士山。

  安平二汉、晋曰东平,后改。前汉属淄川,后汉属北海,后属。有复釜山。

  广川有牛山、仲父冢、黑山、石砚山、齐桓公冢、四豪冢。

  北海郡汉景帝置,治平寿城。

  领县五

  户一万七千五百八十七

  口四万六千五百四十九

  下密前汉属胶东国,后汉属,晋属齐郡,后属。

  剧二汉属,晋属琅邪,后属。有仓山。

  都昌二汉属,晋属齐郡,后属。有徐伟长冢。

  平寿二汉属,晋属齐郡,后属。有浮山。有金关山。

  胶东前汉曰胶东国,后汉属北海,晋属齐郡,后属。有逢萌冢。

  乐安郡汉高帝为千乘国,后汉和帝更名乐安国,晋改。

  领县四

  户五千九百一十六

  口一万三千二百三十九

  千乘前汉属千乘,后汉属,晋罢,后复属。

  博昌前汉属千乘,后汉、晋属。

  安德

  般

  渤海郡故临淄地,刘骏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五千二七十九

  口一万三千七百五

  重合

  脩

  长乐有王陵冢。

  高阳郡故乐安地,刘义隆置,魏因之。

  领县五

  户六千三百二十二

  口一万七千六百六十七

  高阳

  新城

  鄴

  安次

  安平

  河间郡刘义隆置,魏因之。

  领县六

  户五千八百三十

  口一万四千八百一十八

  阜城

  城平

  武垣

  乐城

  章武有张释之冢。

  南皮刘骏置,魏因之。有望海台。

  乐陵郡故千乘地,刘义隆置,魏因之。

  领县五

  户七千九百七十一

  口一万八千五百一十五

  阳信有千乘城、博昌城。

  乐陵有姑城。

  厌次新乐湿沃

  齐州治历城。刘义隆置冀州,皇兴三年更名。

  领郡六

  县三十五

  户七万七千三百七十八

  口二十六万九千六百六十二

  东魏郡刘骏置,魏因之。治历城。后徙台城。

  领县九

  户一万九千一百三十

  口七万三千五百七十

  蠡吾刘骏置,魏因之。有龙山。

  顿丘刘骏置,魏因之。有飞鸟岘

  。肥乡有平陵城、巨合城。

  聊城有台城、管城

  。

  卫国有挺城、石汤水、鸡山。

  博平有土鼓城、逢陵城、长白山。

  安阳有鱼沟。

  东魏有嶂山,出铁。有苍浪沟、时水。

  临邑刘骏置,魏因之。有刀环水、鹊山、隰城。

  东平原郡刘裕置,魏因之。治梁邹。

  领县六

  户一万三千九百二十九

  口四万四百三

  平原有黄山。

  鬲有高苑城、平原城。

  临济邹平城、建新城。

  荏平有囗城。

  广宗有胡山、平郭城。

  高唐东清河郡刘裕置,魏因之。治盘阳城。

  领县七

  户六千七八百一十

  口二万二千五百七十四

  清河

  绎幕有陇水。

  鄃有淳于髡冢、金雀山。

  零

  武城有昌国城。

  贝丘有莱芜城。

  饶阳旧属青州,太和十八年分属。

  广川郡刘裕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三千九百四十五

  口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

  武强

  索卢

  中水有长城、三总山。

  济南郡汉文帝为济南国,景帝为郡,凰汉建武中复为国,晋改。

  领县六

  户二万一十七

  口六万八千八百二十

  历城二汉、晋属。有黄台、华不注山、华泉、匡山、舜山祠、娥姜祠。

  蓍二汉、晋属,治蓍城。

  平陵二汉、晋属,曰东平陵,后改。有章丘城、洛盘城、平陵城、女郎山祠。

  土鼓二汉属,晋罢,后复。有龙盘山。

  逢陵有於陵城。

  朝阳二汉属,后汉曰东朝阳,后改。晋属乐安,后属。有朝阳城。

  太原郡刘义隆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一万三千五百六十

  口五万八百二十三

  太原司马德宗置,魏因之。治升城。有靡沟、垣城。

  祝阿二汉属平原,晋属济南,后属。有唐城、阳城。

  山荏二汉、晋属泰山,后属。有咸山、祗山、格马山。

  卢前汉属太山,后汉、晋属齐北,后属。有卢城、平阴城、孝子堂。

  郑州天平初置颍州,治长社城。武定七年改治颍阴城。

  领郡三

  县九

  户六万二千一百七十三

  口二十七万四千二百四十二

  许昌郡天平元年分颍川置。

  领县四

  户二万五千三百二十七

  口一十万四千四百六十三

  许昌二汉、晋属颍川,即许都也。治许昌城。有西梁城。

  扶沟前汉属淮阳,后汉、晋属陈留,真君七年并长平属焉,后属。有白亭城、蔡河、扶沟城、康沟水、龙洲陂、刀陵冈。

  鄢陵二汉、晋属颍川。有鄢陵城、马领城、向城、张扬城、蔡泽陂、深陂、三门陂、唐且冢。

  新汲二汉、晋属颍川。有新汲城、长合城、临春城、平侯城、鸭子陂。

  颍川郡秦置,汉高改曰韩国,寻复。

  领县三

  户二万二千四十四

  口十万五千九百九

  长社二汉、晋属。有长葛城、长平城、望马台、鸡鸣城、锺皓墓、白雁陵。临颍二汉、晋属。真君七年并颍阴属之,有殷汤城。

  颍阴二汉、晋属。真君七年并临颍,元象二年复。有荀爽墓、东西二武城、博望城。

  阳翟郡

  领县二

  户一万四千八百二

  口六万三千八百七十

  黄台光和元年分阳翟置。有葛沟水、黄台冈。

  阳翟二汉属颍川,晋属河南尹,兴和元年属。有阳翟城、康城、禹山祠、赤沙涧、九山祠、吕不韦墓。

  济州治济北碻磝常八年置。

  领郡五

  县十五

  户五万三千二百一十四

  口十四万五千二百八十四

  济北郡汉和帝置。

  领县三

  户九千四百六十七

  口二万九千三百九十九

  临邑二汉属东郡,晋属。有昌乡城、临邑城、吴城。

  东阿二汉属东郡,晋属。有东阿城、卫城、济城。

  卢前汉属泰山、后汉、晋属。有柳舒城、鼓城、卢子城。

  平原郡汉高帝置。皇始中属冀州,太和十一年分属,武泰初立南冀州,永安中罢州。

  领县四

  户二万二千二百五十

  口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七

  聊城二汉属东郡,晋属。魏置太平镇,后罢并郡。有王城,郡、县治。有畔城。

  博平二汉属东郡,晋属。有博平城、桑叶城、湿水。

  荏平前汉属东郡,后汉属济北,晋属。治鼓城。有荏平城、阳城。

  西聊孝昌中分聊城置。治聊城。

  东平郡泰常中置,太和末罢,建义中复。治秦城。

  领县二

  户八千八百九十六

  口二万五千一百三

  范二汉属东郡,晋属兗州东平,后属。治秦城。

  寿张前汉曰寿良,属东郡,光武改。后汉、晋属兗州东平,后属。有梁山、高阳城、丰城、云城。

  南清河郡晋泰宁中分平原置。治莒城。

  领县三

  户一万一百三十五

  口一万三千九百八十五

  鄃二汉、晋属清河,太和中属平原。治鄃城。

  零二汉、晋属清河,太和中属平原,后属。治零城。有莒城。

  高唐二汉、晋属平原,后罢,景明三年复。

  东济北郡孝昌三年置。

  领县三

  户二千四百六十四

  口六千六百七十八

  肥城前汉属泰山,后汉属济北,晋罢,后复属。治肥城。

  谷城后汉属东郡,晋属济北,后属。

  蛇丘前汉属泰山,后汉、晋属济北,后属。

  光州治掖城。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延兴五年改为镇,景明元年复。

  领郡三

  县十四

  户四万五千七百七十六

  口十六万九百五十

  东莱郡汉高帝置。

  领县四

  户一万九千一百九十五

  口六万二千四十四

  掖州、郡治。二汉属。晋罢,后复。有掖山祠、秀阳山、斧山。

  西曲城二汉、晋曰曲城,属,后改。有仓石山。

  东曲城皇兴中分曲城置。有昌丘、日山。

  卢乡二汉、晋属。有高君山、方山。

  长广郡晋武帝置。治胶东城。

  领县六

  户一万五千八百三十三

  口五万一千五百六十七

  昌阳二汉属东莱,后罢,晋惠帝复,后属。有挺城、望石山、凡马祠、五龙庙、浮游水。

  长广前汉属琅邪,后属东莱,晋属。有马山祠、即墨城、康王山祠、金泉山、昌城、沽水。

  不其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属。有牢山、鱼脊山。

  挺前汉属胶东,后汉属北海,晋属。有乐毅城。

  即墨郡治。前汉属胶东国,后汉属北海,晋属。有三户山、胶水、甯戚冢。

  当利二汉、晋属东莱,后属。有当利城。

  东牟郡孝昌二年分东郡陈留置,治雍丘。

  领县四

  户一万七百四十八

  口四万七千三百三十八

  牟平二汉属东莱,晋罢,后复。有之罘山、成山、牟城。东牟城、刘宠墓、风山。

  黄二汉、晋属东莱。有黄城、莱山祠、龙溪。

  惤二汉、晋属东莱。有弦城、罗山。

  观阳前汉属胶东,后汉属北海,后罢。兴和中复属。有淳城城、观阳城、昌城、马宾山、牛耳山。

  梁州天平初置。沼大梁城。

  领郡三

  县七

  户四万三千八百一十九

  口十八万一千九百三

  阳夏郡孝昌四年分东郡、陈留置。治雍丘城。

  领县五

  户一万六千五百四十九

  口六万三千五百五十九

  阳夏前汉属淮阳,后汉属陈国,晋初并梁,惠帝复。真君七年并扶沟,太和十二年复。治阳夏城。有大小扶沟。

  雍丘二汉、晋属陈留。郡治。有抱城、广陵城、高阳城、少姜城、华城、白杨陂。

  济阳二汉、晋属陈留,延和二年置徐州,皇兴初罢。有济阳城、外黄城、东缗城、崔城。

  圉城二汉、晋曰圉。前汉属淮阳,后汉、晋属陈留,后罢。景明元年复,后改。有沙城。

  襄邑二汉、晋属陈留,后罢,景明元年复。有直阳城、牖乡、牖仓。

  开封郡天平元年分陈留置。治开封城。

  领县二

  户八千二百七

  口三万六千六百二

  开封二汉属河南,晋属荥阳。真君八年并苑陵,景明元年复,孝昌中属陈留。有开封城、陈留城、孔侯城。

  尉氏二汉、晋属陈留。兴安初并苑陵,太安三年复。治尉氏城。有陵有亭。

  陈留郡汉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罢,孝昌中复。

  领县三

  户一万九千六百一十二

  口八万二千七百四十二

  浚仪州、郡治。二汉、晋属,后罢,孝昌二年复。有信陵君冢、张耳冢、董仲舒冢、樊於期冢、边让冢、仓垣城。渠水在大梁城东分为蔡渠。圣子渊、雉台。封丘二汉、晋属。真君九年并酸枣,景明二年复。治封丘城。有封丘台、白沟。

  小黄二汉、晋属。真君八年并外黄,太和中复。有昭灵后冢、陈冢、蔡邕冢、小黄城。

  豫州刘义隆置司州,治悬瓠城。皇兴中改。

  领郡九

  县三十九

  户四万一千一百七十二

  口九万六千九百一十六

  汝南郡汉高帝置。

  领县八

  户一万五千八百八十九

  口三万七千六十一

  上蔡州、郡治。二汉、晋属。有武陵城。

  临汝刘裕置,魏因之。有固城。

  平舆二汉、晋属。有平舆城。

  安城二汉、晋属。

  西平二汉、晋属。瞿阳二汉、晋为泸阳,属,后改。有瞿阳城。

  阳安二汉、晋属。

  保城刘骏置,魏因之。

  颍川郡太和六年置。

  领县三

  户八千三百九十六

  口二万六百四十

  邵陵二汉属汝南,晋属。有邵陵城、邓城。

  临颍二汉、晋属。有葛丘、王陵城。

  曲阳前汉属东海,后汉属下邳,晋罢,后复属。有华岳祠、郾城。

  汝阳郡

  领县三

  户七千二百五十四

  口一万五千二百四十五

  汝阳郡治。二汉、晋属汝南,后属。有章华台。

  武津有武津城。

  征羌后汉属汝南,后属。

  义阳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罢州置。

  领县五

  户一千七百九十

  口四千五百九十五

  义阳

  清丘有锺离城。

  平阳有马乡城。

  真阳有宜春城。

  安阳后汉属汝南,晋罢,后复属。有真阳城。

  新蔡郡晋置,孝昌中陷,后复。治石母台。

  领县三

  户一千九百一十七

  口四千七百七十八

  新蔡二汉属汝南,晋属汝阴。孝昌中陷,后复属。

  鲖阳二汉属汝南,晋属汝阴,司马衍并新蔡,后复属,魏因之。永安中陷,武定中复。有蔡城。

  固始二汉属汝南、晋属汝阴。前汉浸,后汉光武更名,后属。

  初安郡延兴二年置,孝昌中陷,后复。

  领县四

  户二千二十六

  口五千九百二十二

  新怀有乐山。

  安昌前汉属汝南,后属。

  怀德有清水山、铜山、浮石山。

  昭越有木连山。

  襄城郡晋武帝置,治襄城。

  领县三

  户一千四百四十六

  口四千六十三

  义绥

  遂宁

  武阳

  城阳郡太和三年置,后罢,武定初复。

  领县五

  户五百四十六

  口一千三百八十八

  安定

  淮阴

  真阳

  建兴

  建宁

  广陵郡兴和中分,东豫州置。

  领县五

  户一千九百六

  口三千二百二十四

  宋安兴和中置。

  光城兴和中置。

  安蛮兴和中置。

  新蔡兴和中置。

  汝南兴和中置。

  北豫州后治台谯,魏治汝南安城,晋治项。司马德宗置司州。泰常中复,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罢,置东中府,天平初罢,改复。

  领郡三

  县十二

  户四万七百二十八

  口十八万二千五百五十一

  广武郡天平初分,荥阳置。治中左城。

  领县五

  户一万五千五百九十六

  口七万四千五百一十九

  曲梁孝昌中分密置。有武陵城、曲梁城。

  原武二汉属河南,晋罢。孝昌中复,后属。有五马渊、白马渊、原武城。

  阳武二汉属河南,晋属荥阳,天平初属。有阳武城、黄雀沟。

  中牟二汉属河南,晋属荥阳。真君八年并阳武,景明元年复,天平初属。有中汤城、管城、尧祠。

  苑陵二汉属河南,晋属汝阳,天平初属。有新郑城、郑庄公庙、子产祠、苑陵城。

  荥阳郡

  领县五

  户二万一千四百七十二

  口九万二千三百一十

  荥阳二汉属河南,晋属。有荥阳山、荥阳城、敖仓、广武城、石门城、管叔冢、周苛、纪信冢、荥泽。

  成皋二汉、晋属河南,后属。

  京二汉属河南,晋属。有万尹山祠、高阳城、管城、索水、京水、樊哙冢。

  密二汉属河南,晋属。治容城。有承云山、青烟谷、开阳山、大龟山、子产墓、卓茂冢、祠。

  卷二汉属河南,晋属。真君八年省,太和十一年复。有卷城。

  成皋郡天平元年分荥阳置。

  领县二

  户三千六百六十

  口一万五千七百四十

  西成皋天平元年分荥阳之成皋置,州、郡治。有厄井、汉高祖坛、汜水、成皋城。

  巩二汉、晋属河南,天平初属。有长罗川、巩城、九山祠。

  徐州后汉治东海郡,魏、晋治彭城。

  领郡七

  县二十四

  户三万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十万八千七百八十七

  彭城郡汉高帝置楚国,宣帝改,后复为楚国,后汉章帝更名彭城国,晋改。

  领县六

  户六千三百三十九

  口二万三千八百四十一

  彭城前汉属楚国,后汉、晋属。有寒山、孤山、龟山、黄山、九里山、桓魃冢、亚父冢、楚元王冢、龚胜冢。

  吕前汉属楚国,后汉、晋属。有吕梁城、茱萸山、偪阳城、明星陂、龙泉塘、石头山、项羽山。

  薛二汉、晋属鲁国,后属。有奚公山、奚仲庙、薛城、孟尝君冢。

  龙城有楚五墓、龙汉赤唐陂、龙城。

  留二汉、晋属。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张良冢、祠、广戚城、薛城、戚夫人庙、黄山祠。

  睢陵前汉属临淮,后汉、晋属下邳。晋乱,属济阴。武定五年属。有睢陵城、九子山、荆山。

  南阳平郡治沛南界,后寄治彭城。

  领县三

  户三千七十一

  口六千三百五十八

  襄邑

  阳平

  濮阳

  蕃郡孝昌三年置,元象二年并彭城,武定五年复。

  领县三

  户四千三百九十二

  口一万八千八百四十二

  蕃二汉、晋属鲁国,后属。治蕃城。

  永兴皇兴初置,属建昌郡,太和十五年罢郡,属彭城,武定五年属。

  永福皇兴初置,属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罢郡,属彭城,武定五年属。

  沛郡故秦泗水郡,汉高帝更名,后汉为国,后改。

  领县三

  户四千四百一十九

  口一万二千二百七十八

  萧二汉、晋属。有萧城、汉高祖庙、谷水、华山。

  沛二汉、晋属。有汉高祖庙、沛城、吕母冢。

  相二汉、晋属。有厥城、相城、相山庙、罗山。

  兰陵郡晋置,后罢。武定五年复,治永城。

  领县四

  户十千四百二十四

  口一万五千七百七十六

  昌虑二汉、晋属东海,后属。有挑山、孤山。

  承二汉、晋属东海,后属。有抱犊山、承城、坊山。

  合乡二汉、晋属东海,后属。有三孤山。

  兰陵二汉、晋属东海,后属。有兰陵山、石孤山、荀卿冢。

  北济阴郡刘骏置,魏因之。治单父城。

  领县三

  户八千五百四十六

  口二万一千九百八十八

  丰二汉、晋属沛,后属。有丰城、汉高祖旧宅、庙碑。

  离狐晋乱置。郡治。有单襄公祠、宓子贱祠、汉高祖祠、平洛城。

  城武前汉属山阳,后汉、晋属济阴,后属。治郜城。

  砀郡孝昌二年置,治下邑城。

  领县二

  户三千六百二十一

  口八千七百五十四

  安阳孝昌二年置,治麻城。

  砀二汉属梁国,晋罢,后复属。治鲁城。

  西兗州孝昌三年置,治定陶城,后徙左城。

  领郡二

  县七

  户三万七千四百七

  口十万三千八百九十四

  沛郡兴和二年置,治孝昌城。

  领县三

  户七千五百七十一

  口二万三百一十四

  考

  己氏前汉属梁国,后汉、晋属济阴,后属。有新中城、安阳城。

  新安兴和中置。

  济阴郡

  领县四

  户二万九千八百三十六

  口八万三千五百八十

  定陶二汉、晋属。有定陶城。

  离孤前汉属东郡,后汉、晋属。有离孤城、桃城。

  冤句二汉、晋属。治冤句城。有南阳城。

  乘氏二汉、晋属。有大乡城、梁丘城、廪城。

  南兗州正光中置。治谯城。

  领郡七

  县二十一

  户三万七千一百三十

  口十一万五千五百三十九

  陈留郡

  领县五

  户六千二百三十

  口一万六千七百四十九

  小黄刘裕置,魏因之。有曹腾墓、曹嵩墓、邓艾祠。

  浚仪有城父城。

  谷阳有苦城、阳都陂、老子庙、栾城。

  东燕有蔡水、冯唐冢。

  武平正始中置。有武平城、赖乡城。天平二年置镇,武定七年罢。

  梁郡故秦砀郡,汉高帝为梁国,后改。治梁国城。

  领县二

  户一万三百五十九

  口二万五千九百九十五

  襄邑二汉、晋属陈留,后属。治胡城。

  睢阳二汉、晋属。郡治。

  下蔡郡太和址九年置,孝昌中陷,兴和中复。

  领县四

  户三千三百六十二

  口七千九百七十三

  楼烦孝昌中陷,兴和中复。

  下蔡前汉属沛,后属。孝昌中陷,兴和中复。

  临淮永平二年置。孝昌中陷,兴和中复。

  龙亢二汉属沛,晋属谯国,后罢。永安三年复属,孝昌中陷,兴和中复。

  谯郡二汉县,属沛,晋以为郡。太昌中陷,武定中复。

  领县三

  户五千一百三十二

  口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一

  蒙二汉、晋属梁国,后属。

  蕲二汉属沛,晋属。

  宁陵前汉属陈留,后汉、晋属梁国,后属。孝昌中陷,后复。

  北梁郡

  领县二

  户八千二百三十一

  口四万一千七百三十八

  城安孝昌中置,郡治。有蛟龙城。

  孝阳孝昌中置。治亳城。

  沛郡延昌中置,正光中陷,后复。治黄杨城。

  领县二

  户一千八百四十八

  口四千五百六十五

  萧延昌中置。治虞城。

  相延昌中置。

  马头郡司马德宗置,魏因之。正光中陷,天平中复。治建平城。

  领县三

  户一千九百六十八

  口五千五百二十八

  蕲正光中陷,天平中复。

  已吾后汉属陈留。正光中陷,兴和中徙,治平右城。

  下邑前汉、晋属梁国。孝昌元年置临涣郡,县属。兴和中罢郡,属。

  广州永安中置。治鲁阳。武定中陷,徙治襄城。

  领郡七

  县十五

  户二万八千六百九十六

  口九万六千七百八十

  南阳郡

  领县二

  户七千四百八十九

  口二万六千七百二十八

  南阳有大刘山祠。

  峡城有峡城。

  顺阳郡太和中置县,后改。

  领县二

  户二千四十五

  口七千二百五十二

  龙阳太和十七年置。

  龙山太和十七年置。有龙山。

  定陵郡永安中置。

  领县三

  户三千六百九十

  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北舞阳皇兴元年置。有木陂。

  云阳太和十一年置。

  西舞阳平安元年置,正光中陷,兴和二年复。

  鲁阳郡太和十一年置镇,十八年改为荆州,二十二年罢,置。

  领县二

  户二百四十五

  口七百七十五

  山北太和十一年置。有应山、应城。

  河山太和二十一年置。

  汝南郡永安元年置。治符垒城。

  领县二

  户七百八十三

  口二千三百四十四

  汝南太和十八年置。

  符垒太和中置。有沙水。

  汉广郡永安中置。

  领县二

  户六千二百

  口八千一十七

  昆阳二汉属颍川,晋属襄城,后属。有汉广城、昆阳城、新安。

  高阳太和元年置。有氵虽水、南襄城、东西二蒲城、高阳山、皮城、首山祠。

  襄城郡晋置。

  领县二

  户八千二百四十四

  口四万二千八百七十八

  繁昌晋属。有繁昌城、颍乡城、安阳城、阳城陂。

  襄城二汉属颍川,晋属。有颍阳城、繁丘城。

  胶州永安二年置。治东武陵。

  领郡二

  县十四

  户二万六千五百六十二

  口六万三百八十二

  东武郡永安二年置。

  领县三

  户八千六百一十七

  口一万八千七百五十七

  姑幕二汉属琅邪,晋属城阳,后罢。永安中复属。有荆苔山、公治长墓。

  扶其永安中置。有常山祠、扶其水、沙城、云母山、卢水。

  梁乡永安中置。有梁乡城。五弩山,胶水出焉。纪丘山、琅邪台、秦始皇碑。兴和中立临海郡,寻罢,属焉。

  高密郡汉文帝为胶西国,宣帝更为高密国,后汉并北海,晋惠帝复,刘骏并北海。延昌中复。

  领县五

  户七千五百五

  口一万六千一百五十三

  高密前汉属,后汉属北海,晋属城阳,后属。有高密城、维水、郑玄墓。

  夷安前汉属,后汉属北海,晋属城阳,后属。有夷安城、夷安泽。

  黔陬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属城阳,后属。有黔陬城、野艾山祠。平昌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北海,晋属城阳。魏初属平昌郡,延昌中属。治平昌城。有龙台山,上有井,云与荆水通。

  东武二汉属琅邪,晋属城阳,后属。有平昌城。

  平昌郡魏文帝置。后废,晋惠帝复。

  领县六

  户一万四百四十

  口二万五千四百七十二

  昌安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属城阳,后属。有巨丘亭、昌安城。

  淳于二汉属北海,晋属城阳,后属。有淳于城、铁山。

  营陵二汉属北海,晋属琅邪,后属。有营陵城、高密城。

  安丘二汉属北海,晋属琅邪。有石崇墓、邴原墓。

  朱虚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北海,晋属琅邪,后属。有九山,丹水所出。琅邪二汉属琅邪,晋罢,后复属。有管宁墓。

  洛州太宗置,太和十七年改为司州,天平初复。

  领郡六

  县十二

  户一万五千六百七十九

  口六万六千五百二十一

  洛阳郡天平初置。

  领县二

  户三千六百五十九

  口一万五千七十二

  洛阳二汉、晋属河南。天平初置。

  缑氏二汉、晋属河南。太和十七年并洛阳,天平初复属。有缑氏城。

  河阴郡元象二年置。

  领县一

  户二千七百六十七

  口一万四千七百一十五

  河阴晋置,太宗并洛阳,正始二年复属河南。

  新安郡天平初置。

  领县三

  户四百九十

  口一千九百一十一

  新安二汉属恆农,晋属河南。太和二年改为郡,十九年复,后属。

  东垣二汉、晋属河南东,后属。

  河南二汉、晋属河南,复属。

  中川郡天平初置。

  领县二

  户二千七十八

  口八千二百二十五

  堙阳太和十三年分颍阳置。

  颍阳天安二年置。

  河南郡秦置三川守,汉改为河南郡。后汉、晋为尹,后罢。司马德宗置,后罢。太宗复,太和中迁都,为尹,天平初改。

  领县一

  户三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万四千七百一十五

  宜迁天平二年置。

  阳城郡孝昌二年置

  。

  领县三

  户三千四十三

  口一万一千八百八十三

  阳城二汉属颍川,晋属河南,后罢。正光中复属。有少室山、嵩高山、许由墓、启母庙。

  颍阳二汉属颍川,后属。

  康城孝昌中分阳城置。有阳城关、箕山、许由隐窟、刑山、郑子产庙。

  南青州治国城。显祖置,为东徐州,太和二十二年改。

  领郡三

  县九

  户一万五千二十四

  口四万五千三百二十二

  东安郡二汉县,晋惠帝置。

  领县三

  户四千六百四十

  口一万六千五百五十一

  盖二汉属泰山,晋属琅邪,后属。有东安城、灵山庙。

  新泰有蒙山。

  发干有危山庙。

  东莞郡晋武帝置。

  领县三

  户九千六百二十

  口二万六千五百六

  莒前汉、晋属城阳,后汉属琅邪,后属。有莒城。

  东莞二汉、晋属琅邪,后属。

  诸二汉属琅邪,晋属城阳,后属。

  义塘郡武定七年置,治黄郭城。

  领县三

  户七百六十四

  口二千二百六十五

  义塘武定七年置。

  归义武定七年置。有卢山、盐仓。

  怀仁武定七年置。有吴山、魏山、莒城。

  北徐州永安二年置。

  领郡二

  县五

  户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一

  口四万一百二十五

  东泰山郡皇兴三年分泰山置,属兗州,永安中属。

  领县三

  户五千七

  口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一

  南城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属泰山。有东安城、武城阙石山。

  新泰魏置,晋属泰山,后属。有敖山。

  武阳二汉、晋为南武阳,属泰山,后改。有颛臾城、蒙山。

  琅邪郡秦置,后汉建武中省城阳国,以其县属。

  领县二

  户九千七百七十四

  口二万三千七百四十四

  即丘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属。有缯城、临沂城、即丘城、鲁国山庙、王休征冢。

  费前汉属东海,后汉属泰山,晋属。有费城。

  北扬州天平二年置。治项城。

  领郡五

  县十九

  户九千八百四十五

  口三万二千一百三十九

  陈郡汉高帝置,为淮阳国,后汉章帝更名陈国,晋初并梁国,后复,改。

  领县四

  户三千二十四

  口七千六百六十九

  项二汉属汝南,晋属梁国,后属。有方城。

  长平前汉属汝南,后汉属陈国,晋属颍川。有长平城、习阳城。晋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复。

  西华二汉属汝南,晋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复,属颍川,后属。治西华城。

  襄邑治思都城。

  南顿郡晋惠帝置。

  领县四

  户二千五百二十

  口七千二百六十五

  南顿二汉、晋属汝南,后属。有颍阴城、南顿城、汉光武庙。

  和城有高阳丘。

  平乡有平乡城。

  新蔡二汉属汝南,晋属汝阴,后属。

  汝阴郡晋武帝置,太和十八年为东郢州,后罢。治社亭城。

  领县三

  户一千七百九十四

  口八千四百九十八

  汝阴二汉属汝南,晋属。

  宋前汉曰新郪属,属汝南,后汉改,晋属,后罢,太和元年复属。

  许昌

  丹杨郡

  领县四

  户二千一百四十四

  口七千九百三十一

  秣陵有次水。

  邵陵

  南阳

  白水

  陈留郡武定六年置,及县。

  领县四

  户三百六十七

  口七百七十五

  小黄

  宋

  雍丘

  新蔡

  东楚州司马德宗置宿豫郡。高祖初,立东徐州,后陷,世宗初,改为镇,后陷。武定七年复改。为宿豫郡。

  领郡六

  县二十

  户六千五百三十一

  口二万七千一百三十二

  宿豫郡

  领县四

  户一千六百五十五

  口七千三百七

  宿豫武定七年置。

  新昌武定七年置。

  临泗武定七年改萧衍平原、清河置。有东西二竹城。

  濠夷高平郡治大徐城。

  领县四

  户九百二十

  口三千九十六

  高平武定七年改萧衍东平、阳平、清河、归义四郡置。

  朱沛武定七年改萧衍朱沛、脩仪、安丰三郡置。有朱沛水。徐君墓,即延陵季子持剑处。

  白水武定七年改萧衍济阴郡置。

  襄邑武定七年改萧衍馆陶、下邳、梁招、高平四县置。

  淮阳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一千六百一十七

  口七千二百七十七

  角城武定七年改萧衍临清、天水、浮阳三县置。有昌武城。

  绥化武定七年改萧衍绥化、吕梁二郡置。有单甫城。

  招义武定七年改萧衍恩抚郡二县置。

  淮阳武定七年改萧衍西淮郡七县置。

  晋宁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一千二百二十二

  口五千二十三

  临清武定七年置。

  魏兴武定七年改萧衍梁兴、临沂、兴义三县置。有鹄城。

  富城武定七年改萧衍下邳、扶风、清河三郡置。

  招农武定七年改萧衍兰陵郡十二县置。有晋宁城。

  安远郡武定七年改萧衍安远戍置。治安远城。

  领县二

  户五百八十

  口二千三百八十二

  钜鹿郡治。武定七年改萧衍钜鹿郡六县置。

  淮浦武定七年改萧衍太山郡四县置。有宁浦。

  临沐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二

  户五百三十五

  口二千一百七

  临沐

  招远有马微城。

  东徐州孝昌元年置,永熙二年州郡陷,武定八年复。治下邳城。

  领郡四

  县十六

  户六千二百八十一

  口三万六百六十五

  下邳郡

  领县六

  户一千一百四十八

  口三千七百三十九

  下邳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属。有沂水、巨川神祠。

  良城前汉属东海,后汉、晋属。有柏山。

  僮前汉属临淮,后汉、晋属。

  坊亭武定八年改晋宁置。

  栅渊武定八年分宿豫置。

  归正武定七年置。有陈珪墓。

  武原郡武定八年分下邳置。

  领县三

  户二千八百一十七

  口二万五十五

  武原前汉属楚国,后汉、晋属彭城,后属。有武原水、武原城、徐偃王墓。开远武定八年分良城置。有睹阑山祠。

  艾山武定八年分僮置。

  郯郡秦置,汉高改为东海,后汉为国,晋复,武定八年改。治郯城。

  领县四

  户一千二百一十九

  口三千三百八

  郯二汉、晋属。有建陵山。

  临沂前汉属。后汉、晋属琅邪,武定八年复。

  建陵前汉属。有建陵山郡治。有海王神、白马泽、马岭山。

  归昌武定八年置。

  临清郡孝昌三年置盱眙郡,武定八年改。

  领县三

  户一千五百一十七

  口三千五百六十三

  下相前汉、晋属临淮,后汉属下邳,后属。

  睢陵武定七年置。有睢水。归义武定七年置。

  海州刘子业置青州,武定七年改。治龙沮城。

  领郡六

  县十九

  户四千八百七十八

  口二万二千二百一十

  东彭城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八百

  口三千四百六十九

  龙沮萧衍置,魏因之。有即丘城、房山。

  安乐萧衍置彭城县,武定七年改。有伊莱山神、圣母祠。

  渤海萧衍置清河县,武定期七年改。有东海明王神。

  东海郡萧衍改置北海郡,武定七年复

  领县四

  户一千二百四十二

  口五千九百四

  赣榆前汉属琅邪,后汉、晋属。

  安流萧衍置都昌县,武定七年改。

  广饶萧赜置,魏因之。

  下密萧衍置,魏因之。有尧庙。

  海西郡萧鸾置东海郡,武定七年改置。

  领县三

  户八百六十

  口三千九百五十

  襄贲二汉、晋属。

  海西武定七年分襄贲置。

  临海萧衍置,魏因之。

  沐阳郡萧衍置僮阳郡,武定七年改。

  领县四

  户一千三百九十七

  口七千五百八十三

  下城武定七年置。有浮渎神。

  临渣武定七年置。

  怀文武定七年置。服武武定七年置。有武都山。

  琅邪郡

  领县三

  户三百五十六

  口一千三百七十一

  海安萧衍置,魏因之。有坠屋山、芦石山。

  朐二汉属东海,晋曰临朐,属。萧衍改为招远,武定七年复。有朐城,朐山郡治。

  山宁萧衍北谯郡,武定十年改置。

  武陵郡

  领县二

  户二百二十三

  口七百三十三

  上鲜萧衍齐郡,武定七年改置。

  洛要萧衍高密县,武定七年改。有武陵城。

  东豫州太和十九年晋治广陵城。孝是三年陷,武定七年复。

  领郡六

  县十六

  户三千九十九

  口一万一千二十一

  汝南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复。

  领县五

  户一千六百二十九

  口六千四百八十二

  南新息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复。

  北新息

  安阳

  汝阳

  长平

  东新蔡郡

  领县四

  户二百四十七

  口六百七十七

  固始太和二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复。

  鲷阳太和二十三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复。

  苞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复。

  汝阳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复。

  新蔡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复。

  领县二

  户四百六十五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苞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复。

  长陵

  弋阳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复。

  领县一

  户一百三十七

  口五百三十三

  弋阳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复。有弋阳城、黄水。

  长陵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三百八十七

  口一千三百六十三

  长陵萧衍置,魏因之。

  苞信萧衍置,魏因之。

  安宁萧衍置,魏因之。有期思城、孙叔敖庙。

  阳安郡

  领县一

  户二十二

  口一百三十一

  永阳

  义州萧衍置,武定七年内属。

  户二百一十五

  口三百二十二

  颍州孝昌四年置,武泰元年陷,武定七年复。

  领郡二十

  县四十

  户三千六百一

  口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三

  汝阴、弋阳二郡萧衍置双头郡县,魏因之。

  领县七

  户一千六百六十五

  口六千七十八

  汝阴

  陈留萧衍置,魏因之。有高塘陂、蟹谷陂。

  楼烦建义中陷,武定七年复。

  宋萧衍置,魏因之。有荆亭城。

  弋阳

  新息太和十九年置弋阳,后陷,武定七年复。萧衍置新息,合弋阳,魏因之。

  期思萧衍置,魏因之

  。

  北陈留、颍川二郡萧衍为陈州,武定七年改置。

  领县五户三百五十一

  口一千二百七十二

  许昌萧衍置,魏因之。

  圉城

  雍丘有蓬丘、校水。

  陈留

  小黄治安阳城。

  财丘、梁兴二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二百八十三

  口一千六十九

  梁兴萧衍置,魏因之。有艾亭丘。

  财丘

  梁城萧衍置,魏因之。

  汝阳萧衍置,魏因之。

  西恆农、陈南二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二百三十一

  口八百六十四

  恆农

  胡城萧衍置,魏因之。有燋丘雉鲖二陂、神庙。

  南顿萧衍置,魏因之。有闰水、东陵城。

  东郡、汝南二郡治牛心丘。

  领县二

  户一百四十七

  口六百二十一

  白马

  济阳萧衍置,魏因之。有石历陂。

  清河、南阳二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一百三十二

  口五百五十五

  清河萧衍置,魏因之。

  南阳

  汝南萧衍置,魏因之。

  东恆农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一百一十九

  口四百四十

  荥阳

  阳氏萧衍置,魏因之

  。

  淮阳武定七年置。有平陆。

  新蔡、南陈留二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一

  户三百五十七

  口一千二百四十二

  鲖阳萧衍置,魏因之。

  荣阳、北通二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一百七十七

  口四百七十二

  北通

  临淮萧衍置,魏因之。

  临沂

  汝阴萧衍置,魏因之。

  汝南、太原二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八十七

  口四百六

  平豫

  安城萧衍置,魏因之。

  太原

  新息萧衍置,魏因之。

  新兴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一百一十二

  口三百二十四

  安城郡治。萧衍置,魏因之。

  都立萧衍置,魏因之。

  新兴萧衍置,魏因之。

  义兴萧衍置,魏因之。

  谯州景明中置涡阳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复置州,治涡阳城。

  领郡七

  县十七

  户二千六百一十七

  口七千八百二十一

  南谯郡司马昌明置,魏因之。

  领县四

  户四百七十六

  口一千七百三十四

  涡阳武定六年置。有北平城、曹操祠。

  茅冈武定七年置。有石山祠。

  柏桥武定六年置。

  蜀坡武定六年置。

  汴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二

  户二百五十三

  口八百二十九

  萧有平阿山。

  颍川

  龙亢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二

  户三百三十三

  口一千六十六

  葛山武定六年置。

  龙亢武定六年置。

  蕲城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二

  户三百二十四

  口七百六

  广平武定六年置。有艾平城、黄丘。

  蕲城武定六年置。有蕲城。

  下蔡郡萧衍置颍川郡,武定六年改置。

  领县二

  户三百四十

  口八百七十八

  黄城萧衍黄城戍,武定六年改置。

  肥阳萧衍宁陵县,武定六年改。有大浮城、石子涧。

  临涣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三

  户七百九

  口二千六十二

  白掸治白掸城。

  丹城治费城。

  涣北有石城。

  蒙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二

  户一百八十一

  口五百四十六

  勇山有丹城、勇山祠。

  蒙郡治。

  北荆州武定二年置。

  领郡三

  县八

  户九百三十三

  口四千五十六

  伊阳郡武定二年置。治伏流城。后陷,寄治州城。

  领县一

  户四十八

  口二百八十三

  南陆浑

  新城郡天平中置。治孔城。后陷,徙治州城。

  领县二

  户三百三十一

  口一千四百八十四

  新城二汉、晋属河南。

  北陆武定五年陷。

  汝北郡孝昌三年置。治阳仁城。天平二年罢,武定元年复。移治梁崔坞。五年陷,阙年复。治杨志坞。

  领县五

  户五百五十四

  口二千二百八十九

  石台有平州城。

  南汝原有汝水、石涧水。

  治城东汝南有石楼山、共陂、隔陂。

  梁有广城泽。

  阳州天平初置,寻陷,武定初复。

  领郡二

  县七

  宜阳郡孝昌初置,属州,天平初属。

  领县三

  宜阳

  西新安孝昌三年置。

  东亭。

  金门郡天平初置。

  领县四

  金门

  南渑池

  南陕

  卢氏

  南司州刘彧置司州,正始元年改为郢州,孝昌三年陷,萧衍又改为司州,武定七年复,改置。

  领郡三

  县七

  齐安郡正始元年置。

  领县三

  保城刘骏置,魏因之。有罗山庙。

  盟阝有石城山。有霸山庙。

  齐安正始元年置。

  义阳郡魏文帝置,后罢,晋武帝复。

  领县二

  平阳有师水。

  义阳晋属。

  宋安郡刘彧置,魏因之。

  领县二

  乐宁有成阳关、鸡头山。

  东随有黄岘关、长平山庙。

  楚州萧衍置北徐州,武定七年改。治钟离城。

  领郡十二

  县二十九

  彭、沛二郡

  领县三

  南阳有曲阳城。

  中阳

  洛阳

  马头郡

  领县二

  蕲

  平预

  沛郡

  领县三

  萧

  相

  已吾有当涂山、荆山。

  安定郡

  领县四

  氵仆阳

  临泾

  新丰

  南阳

  广梁郡

  领县一

  相邑

  鲁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三

  邹

  砀

  鲁

  北谯郡治阴陵城。

  领县二

  南蔡

  北谯有苟甫城、龙渊。

  济阳郡

  领县四

  乐平

  睢阳

  顿丘

  齐丘

  北阳平郡

  领县二

  阳平

  濮阳

  锺离、陈留二郡

  领县五

  燕有孤山、白石山。

  朝歌有九山城、黄溪水。

  零

  浚仪灌丘有郡阳城。

  合州萧衍置,魏因之。治合肥城。

  领郡八

  县十七

  汝阴郡州治。

  领县二

  汝阴

  天水

  南顿郡

  领县二

  南顿

  和城

  南梁郡

  领县二

  慎

  南高

  北梁郡

  领县二

  北蒙

  北陈

  南谯郡

  领县二

  蕲

  邵陵

  庐江郡

  领县三

  潜有野父山。

  北始新

  南始新

  西汝南郡

  领县二

  安城有金年山。

  新野

  北陈郡

  领县二

  西华有野王城、舒水。

  阳夏

  霍州萧衍置,魏因之。

  领郡十七

  县三十六

  安丰郡治洛步城。

  领县一

  安丰郡治。

  平原郡

  领县一

  清化

  北颍川郡

  领县三

  颍川

  邵陵

  天水

  梁兴郡

  领县一

  阳夏郡治。

  陈郡

  领县三

  开

  阳夏

  鲷阳

  北陈郡治卫山城。

  领县一

  阳夏

  扶风郡治乌溪城

  北沛郡

  领县五

  沛

  曲阳

  相顺

  新蔡郡治。

  南陈郡州治。

  领县二

  南陈治玄康城。

  边水

  新蔡郡

  领县三

  汝阳

  新蔡

  固始

  岳安郡

  领县二

  安成

  义兴

  边城郡治麻步山。

  领县一

  史水

  西边城郡

  领县三

  史水

  宇楼

  开化

  西沛郡

  领县三

  萧

  沛

  平阳

  淮南郡

  领县三

  淮南

  新兴

  清河

  乐安郡

  领县三

  新蔡

  乐安

  颍川

  南颍川郡

  领县一

  谯

  睢州萧衍置潼州,武定六年平,改置。治取虑城。

  领郡五

  县十二

  淮阳郡武定六年置。

  领县二

  淮阳武定六年置。

  睢陵武定六年置。有马牙城。

  谷阳郡治谷阳城。太和中置镇,世宗开置平阳郡。孝昌中陷,武定六年复,改。

  领县二

  连城武定六年置,有豪城、濊水。

  高昌武定六年置。郡治。有项羽祠。

  睢南郡萧衍置沛郡,武定六年改。

  领县二

  斛城武定中改萧衍淮阳置。有五丈陂、扶离城。

  新丰武定六年置。

  南济阴郡治竹邑城。孝昌中陷,萧衍为睢州,武定五年复。

  领县二

  顿丘

  定陶有诸阳山。

  临潼郡治临潼城。孝昌中陷,武定六年置。

  领县四

  晋陵郡治。武定六年置。

  取虑州治。

  宁陵武定六年置。

  夏丘武定六年置。有夏丘城。

  南定州萧衍置,魏因之。治蒙笼城。

  领郡五

  县七

  弋阳郡州治

  领县二

  汝南

  期思

  汝阴郡治汝阴城。

  领县一

  汝阴

  安定郡

  领县一

  安定

  新蔡郡治新蔡城。

  领县一

  新蔡

  北建宁郡

  领县二

  建宁

  阳武

  西楚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楚城。

  领郡三

  县七

  汝阳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一

  义阳萧衍置,魏因之。

  仵城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二

  城阳萧衍置,魏因之。

  淮阴萧衍置,魏因之。

  城阳郡萧衍置,魏因之。

  领县四

  淮阴萧衍置,魏因之。

  平春萧衍置,魏因之。

  义兴萧衍置,魏因之。

  晈城萧衍置,魏因之。

  蔡州治豫州鲖阳县新蔡城。

  领郡二

  县四

  新蔡郡治四望城。

  领县二

  南赵

  新蔡

  汝南郡治白马涧。

  领县二

  新息

  南顿

  西淮州萧衍置,魏因之。治豫州界白苟堆。

  领郡一

  县二

  淮川郡州治

  领县二

  真阳

  梁兴

  谯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新昌城。

  领郡四

  县十五

  高塘郡治高塘城。

  领县四

  平阿

  盘塘

  石城

  兰陵

  临徐郡治葛城。

  领县三

  怀德

  乌江

  酂

  南梁郡

  领县四

  慎

  梁

  蒙

  谯

  新昌郡州治

  领县四

  赤湖

  荻港

  薄阳

  顿丘

  扬州后汉治历阳,魏治寿春,后治建业。晋乱,置豫州,刘裕、萧道成并同之。景明中改,孝昌中陷,武定中复。

  领郡十

  县二十一

  梁郡州治

  领县二

  崇义有楚城、韩城。

  蒙有马头城。

  淮南郡

  领县三

  寿春故楚。有仓陵城。

  汝阴有杨泉城、少沟水。

  西宋

  北谯郡永平元年置。

  领县二

  安阳

  北谯

  陈留郡

  领县二

  浚仪有竹城。

  雍丘有曹城。

  北陈郡

  领县一

  长平有沙陵城。

  边城郡

  领县二

  期思郡治。有九日山、丰城。

  新息

  新蔡郡

  领县二

  新蔡郡治。有太苏山。

  固始有大城陂。

  安丰郡

  领县二

  安丰有阙城。

  松兹有阙城、阙城。

  下蔡郡

  领县二

  下蔡郡

  楼烦

  颍川郡

  领县三

  相

  西华有泽水。

  许昌有峡石山。

  淮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淮阴城。

  领郡四

  县九

  盱眙郡治盱眙城。

  领县三

  盱眙郡治。

  阳城

  直渎

  山阳郡治山阳城。

  领县二

  山阳郡治。

  左乡

  淮阴郡

  领县三

  富陵

  怀恩州、郡治。

  鲁

  阳平郡治阳平城。

  领县一

  太清郡治。

  仁州萧衍置,魏因之。治赤坎城。

  领郡一

  县二

  临淮郡

  领县二

  已吾州、郡治。

  义城

  光州萧衍置,魏因之。治光城。

  领郡五

  县十

  北光城郡

  领县二

  光城州治。

  乐安

  弋阳郡

  领县二

  北弋阳郡治。

  南弋阳

  梁安郡

  领县二

  济阳郡治。

  阳城

  南光城郡

  领县二

  光城郡治。

  南乐安

  宋安郡治大城。

  领县二

  乐宁郡治

  宋安

  南朔州萧衍置,魏因之。治齐坂城。

  领郡六

  县六

  梁郡

  领县一

  新息

  新蔡郡

  领县一

  鲖阳

  边城郡治石头城。

  领县一

  边城

  义阳郡

  领县一

  义阳

  新城郡治新城。有关城。

  领县一

  新城

  黄川郡

  领县一

  安定

  南建州萧衍置,魏因之。治高平城。

  领郡七

  县七

  高平郡

  领县四

  高平

  谯

  弋阳

  义昌

  新蔡郡

  领县二

  新蔡

  安定

  陈留郡

  领县三

  陈留郡治。

  京兆

  颍川

  鲁郡

  领县二

  鲁

  义兴

  南陈郡

  领县二

  南陈

  环城

  光城郡

  领县三

  光城

  边城

  婆水

  清河郡

  领县一

  清河

  南郢州萧衍置,魏因之。治赤石关。

  领郡三

  县七

  定城郡

  领县二

  宇娄

  边城

  边城郡

  领县一

  茹由

  光城郡治赤石城。

  领县一

  光城

  沙州萧衍置,魏因之。治白沙关城。

  领郡二

  县二

  建宁郡

  领县一

  建宁

  齐安郡

  领县一

  梁丰

  北江州萧衍置,魏因之。治鹿城关。

  领郡六

  县六

  义阳郡

  领县一

  义阳州、郡治。

  齐昌郡

  领县一

  齐昌

  新昌郡

  领县一

  兴义

  梁安郡治建昌城。

  领县一

  梁兴

  光城郡

  领县一

  光城

  齐兴郡

  领县一

  西平

  湘州萧衍置,魏因之。治大治关城。

  领郡三

  县三

  安蛮郡

  领县一

  新化州、郡治。

  梁宁郡

  领县一

  滠阳

  永安郡

  领县一

  新城

  汴州萧衍置,魏因之。治汴城。

  领郡二

  县四

  沛郡

  领县三

  萧

  颍川

  相

  临淮郡

  领县一

  临淮

  财州武定八年置。治豫州鲖县固始城。

  前件自阳州已下二十三州并缘边新附,地居险远,故郡县户口有时而阙。

  汉朝初年,魏无知被封为高良侯,他的儿子名均,魏均的儿子名恢,魏恢的儿子名彦。魏彦的儿子魏歆,字子胡,幼年时就死去了父亲,颇有志气和节操,对经传史籍有广博的知识。汉成帝的时候,官职做到了巨鹿太守,退休后家居在巨鹿。魏歆的儿子魏悦,字处德,性格深沉厚重而大度有气量,宣城公赵人李孝伯对他非常器重,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为妻。魏悦官任济阴太守,因为他有很好的政绩而受到世人的称颂。

  魏悦之子魏子建,字敬忠。他脱去布衣而赴朝廷做官,官职接连升迁而任太尉从事中郎。起初,本朝世宗时平定氐人,就在武兴这个地方设立镇,不久改为东益州。后来这里的镇将、刺史施政违背民意,失去人心,当地氐人由此而作乱,于是成为边患,朝廷就任命魏子建为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到任之后,对当地百姓广施恩德,示以诚信,大力推行感化教育,于是这一带远近安宁清静。正光五年(524),南北两秦城的莫折念生、韩祖香、张长命等人相继叛逆,大家都认为秦州城的人个个都强悍勇敢,因为同类的缘故,他们全都会反叛,应当首先收缴他们的武器。魏子建却认为这些人屡次效力疆场,都是骁勇顽强之辈,对他们进行安抚就可以为我效力,如果对他们逼之太急就会使我们腹背受敌,于是就召集居住城中的男女老幼,用道理来说服他们;并且向朝廷上书说这些人本来没有犯什么罪,而且来这里的人都要求朝廷赦免。肃宗就听从他的意见下令宽厚地对待他们。魏子建把他们的父兄子弟分散到外地的郡县或戍地居住,使他们内外互相照顾,终于得以保全。后来氐人乘胜骚扰,在黑水屯营,魏子建就派兵暗中偷袭,前后斩杀和俘获的人非常多,威名赫赫,原先反叛的氐人到这时全部投降。魏子建就派人上报朝廷,肃宗对他予以嘉奖,诏令他兼任尚书作为代表朝廷的行台,仍任东益州刺史。于是,魏子建的威名震慑蜀地,梁州、巴州、益州、秦州等数州的军事,全都归他总揽。梁州刺史傅竖眼之子傅敬和对此心中不服,在洛阳用钱财大行贿赂,想替父亲谋求行台这个职位。早先,魏子建也曾屡次向朝廷请求回到京师,到这时,朝廷就派唐永代替魏子建任东益州刺史,傅竖眼因此而得以充任行台之职。魏子建将要回京的时候,氐人对他十分仰慕眷恋,相互跟随着阻断了道路。主簿杨僧覆走在前面对他们加以劝喻,氐人们愤怒地说:“我们要挽留刺史,而你却要把他送走!”把杨僧覆砍了数刀,几乎将他砍死。魏子建对他们慢慢加以劝慰诱导,过了上十天才得以成行,对当地官吏们赠送的礼物,一概都不接受。不久,东益州一带的氐人和蜀人相率反叛,攻逼刺史唐永,唐永只得弃城而逃,于是又丧失了一处藩城。当初唐永逃走时,魏子建的宾客和尚昙璨和巨鹿人耿显都落入氐人之手,氐人得知他们是魏子建的贵宾之后,就流着眼泪把他们的衣物追回来送还他们,并把他们送出白马城。氐人就是这样把对魏子建的敬爱加之于他的宾客。自从国家开辟华阳等郡以后,梁州的邢峦、益州的傅竖眼和魏子建,都是最早的刺史。当初,魏子建任前军将军之职,整整十年没有调任其他官职,在洛阳闲暇的时候,与吏部尚书李韶、李韶的堂弟李延实经常在一起下棋,当时的人都说他们沉溺于这种嗜好。子建常常说:“下棋对于机巧灵活、方正勇敢,可以得到很好的领悟。况且我没有被时代所重用,正好可以下棋玩耍。”到了他后来去边地任事,共有五年之久,都没有与人对局。

  魏子建回洛阳后,即被授予常侍、卫尉卿之职。当初,北海王元颢威逼朝廷,庄帝逃到北方,魏子建对他的亲信卢义僖说道:“北海王自绝于国家,甘称萧衍的藩属,我年纪已老,怎么能够做一个陪臣?”于是就携带全家到洛阳南边居住,直到元颢之乱被平定以后才又回来。他原先就患有风疒卑症,到这时病情加剧,因为职任在身事务繁忙,就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退职,皇帝特授予他右光禄大夫之职。邢杲被平定后,太傅李延实之子侍中李..充任大使,前往抚慰东边属地,当时外戚十分显贵,前来送行的人非常之多,魏子建也去送别。李延实对他说:“小儿今日要启程,你有什么话勉励他?”魏子建说道:“富贵者应当以盈满为戒。”李延实听了这话之后,久久地怅然有所思。到了庄帝杀掉..朱荣后,在河阴遭到..朱荣祸害的人的家属都为此率相吊贺。太尉李虔的第二个儿子李仁曜,是魏子建的女婿,往日也被..朱荣所害。子建对他的姨弟卢道虔说:“朝廷诛杀翦灭了强权,但元凶的党徒还在作梗,我没有听说朝廷对此有什么奇谋异略,恐怕事情不会就此罢休。这是李家祸害的开始,现在就吊贺不是太过于匆忙吗?”永安以后,李氏家族流离失散,有的遭到诛杀夷灭,正像魏子建原先所忧虑的那样。后来,魏子建任左光禄大夫,加封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

  魏子建自从出任州郡刺史,管辖太行山南广大地区,身处非常富裕的地方,又遇上天下多事之秋,但他能够洁身自好,清廉奉公,从不贪图财利中饱私囊。及至他回归京师,一家人连衣食都常常感到不充裕,他的清廉朴素的事迹,自始至终著称于世。他为人谨慎自重,从不随便交朋结友,只是同尚书卢义僖、姨弟泾州刺史卢道裕平素相互间亲密相处。他病重的时候,告诫他的两个儿子说:“生死寿命有限,而人都是有生命的,现今有的人死后加以厚葬,这是我平生所不取的;但赤身裸体用竹席裹着埋葬,也不是我意愿所求。我气绝之后,只须用寻常的服饰加以装殓就行。我生平聚散离合,前后曾三次娶妻,夫妻合葬之事,或许不合古训。况且你们的两位母亲早先已葬有旧茔,坟地久经修固,已有固定的处所。只是你们的次母坟墓在外地,可以迁入我家墓地之内,依照名分次序而定,葬在我的坟墓后边。像这样做就可以了,不须合葬。你们应当顺从我的心意,不要使我死后感到遗恨。”永熙二年(533)春,魏子建死于洛阳孝义里家中,时年六十三岁,朝廷封赠仪同三司、定州刺史,谥号定为文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名收,一个名祚。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后来跟随父亲到边疆,正值四方多难之时,喜爱练习骑马射箭,想要凭借武艺实现自己的抱负。荥阳人郑伯调侃他说:“魏郎耍弄了多久的兵器?”魏收听了感到羞惭,于是就改变平日的志向而刻苦读书。夏天月夜,他坐在板床上伴着树荫诵读诗文,久而久之,床板都被他磨损不少,但精力始终没有废弛。终于因文章富于华采而崭露头角。起初凭借父亲的功绩而任太学博士,到..朱荣在河阴滥杀朝中士人时,魏收也在其中,只因天晚而得以幸免。

  吏部尚书李神俊器重魏收的才学,奏请朝廷授予他司徒记室参军之职。永安三年(530),任北主客郎中。前废帝即位后,精心选择近侍,诏令魏收试作《封禅书》,魏收下笔立就,不打草稿,全文将近千字,写成之后改动的地方没有几处。当时,黄门郎贾思同在皇帝身旁侍立,对魏收的文才深感惊异。对皇帝说道:“即使以曹植七步能诗的才华,也不能超过这个人。”于是把他升为散骑侍郎,不久又令他掌管撰写起居注,并且编修国史。不多时又兼任中书侍郎,时年二十六岁。出帝初年,又诏令魏收任中书侍郎,为朝廷起草的文诰积案盈箱,但都很称皇帝的心意。黄门郎崔..跟从齐献武王入朝,气焰逼人,不可一世,魏收当初就是不上他的家门。崔..为皇帝撰写《登祚赦》,文中说“朕托体孝文”,魏收讥笑其文过于平直。正员郎李慎将此事告知崔..,崔..深感气愤和忌恨。当时前废帝死,令魏收起草诏书,崔..就扬言说:“魏收在北魏普泰年间出入宫廷,有一次替皇帝起草诏书,文词意旨都显得非常好,但是那些举旗起义的人,全都是叛逆之徒;再者,魏收的父亲年岁已老,他理当解除官职回家侍养。”御史台将要对魏收加以弹劾,幸亏尚书辛雄出来为他在中尉綦俊面前说话,此事才得以消解。魏收有个出身低微的弟弟魏仲同早先没有被叙用,为此感到恐惧,就将他登记入籍,遣送还乡去服侍他的父亲。出帝曾经出动大批士卒,在嵩少山之南狩猎,前后十六天,当时已经是寒冬腊月,朝廷和百姓对此都嗟怨不已。皇帝和随从官员全都是穿着胡服骑着马,宫女和众妃不分主仆混杂其间,还有奇装异饰的歌妓舞女,种种情形多不符合礼度。对此,魏收想要进言又感到畏惧,想要保持沉默却又不能自已,于是就作了一篇《南狩赋》加以讽谕,时年二十七岁,文章虽然辞藻繁富华丽,但毕竟是雅正之作。皇帝读了之后亲手写下诏书给予回答,对它十分褒扬赞美。郑伯知道后对魏收说:“你要是没有遇上我,现在还只能去张弓逐兔哩。”当初,齐献武王坚决推辞天柱大将军的职位,皇帝令魏收起草诏书,答应他的请求,并且想要升任其为相国,就问魏收相国属于哪个等级,魏收照实回答,皇帝才没有这样做。魏收既然没有猜度出皇上要任用其为相国的本意,就因为先前的事而惴惴不安,因而请求免去官职,皇帝诏令准许。过了一段时间,又授予魏收为其兄之子广平王元赞的开府从事中郎,魏收不敢推辞,就写了一篇《庭竹赋》以表达自己的心意。不久兼任中书舍人,才气声誉与济阴人温子升、河间人邢子才并列,世人称之为三才。当时出帝猜忌献武王,两人之间有较深的隔阂,于是魏收就托病坚决推辞而被免去职位。他的舅父崔孝芬对此感到奇怪,问魏收为什么要这样做,魏收回答说:“我害怕献武王会兴晋阳之兵。”不久,献武王自南而上,出帝向西入关。

  魏收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帮助王昕出使梁朝,王昕人品风流而长于文辩,魏收辞藻富丽而超逸,萧衍及其群臣都对他们倍加敬重。先前,南北刚刚和好,李谐、卢元明首先充当使者,两人的才干,都受到邻国的尊重。到了这一次,萧衍称赞说:“卢元明、李谐著称于当世,王昕、魏收重新兴盛于现时,不知今后又将是怎样啊?”文襄王启奏皇帝授魏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武定二年(544),升任正常侍,领兼中书侍郎,仍然编修国史。有一次,皇帝宴请朝廷百官,问众人是什么原因叫“人日”,大家都不知道。魏收说道:“晋代议郎董勋所撰《答问》一文中,说民间习俗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当时邢邵也在旁边,感到非常惭愧。自从南北和好,往来书信中常常说“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萧衍后来派使者,书信上就去掉了“彼”字,称自己一方还是用“此”,这是要表示没有外心的意思。魏收撰写的回信中说:“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此后南人复信,都依此为本。后来齐献武王入朝,静帝授予他相国之职,献武王坚决推让,就令魏收给他写一封书函。写成之后呈上审阅,当时文襄王在一旁侍立,献武王指着魏收说:“这人是又一个崔光。”武定四年(546),献武王在西门豹祠设宴集会,他对司马子如说:“魏收做史官,在史书里写了我的善与恶。听说在北伐的时候,许多朝中权贵经常用酒食款待史官,司马仆射你是不是也曾款待他呢?”在座的人都一齐大笑。献武王又对魏收说:“你不要因为看到元康等人在我眼下往来趋奉,就说我认为他们勤勉辛劳,我后世的身名全在你的笔下,不要说我这个人不明智。”不久,魏收被授任兼著作郎。

  静帝曾经在秋末之时举行大射礼,令参加的人都赋诗,魏收在他的诗篇结尾说:“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文襄王认为诗意壮伟,对在场的人说:“朝廷今天有魏收,是国家的光采。他的文笔高雅而通俗,文辞通达,纵横捭阖,我也叫邢子才、温子升经常写诗作文,但他们在文辞气势方面却赶不上魏收。我有时候心中蕴藏着某种思想感情,却往往容易忘怀而未能表达出来,说出来又言不尽意,意思总是表达得不清楚。到了魏收把他起草的文稿呈给我看时,我都认为把我的意思表达得十分周密完备。这也真是难得。”后来又授予魏收兼主客郎之职,接待萧衍派来的使者谢..和徐陵。侯景攻陷台城的时候,萧衍属下鄱阳王萧范当时任合州刺史,文襄王令魏收写了一封信去晓之以理。鄱阳王萧范接到书信之后,就带领他的部下西上,某州刺史崔圣念就进入并占据了合州城。文襄王对魏收说:“现在又平定了一个州,你出了大力,但遗憾的是‘尺书征建邺’的意愿还未能得以实现。”

  文襄王死后,文宣王到了晋阳,令魏收与黄门郎崔季舒、高德正、吏部郎中尉瑾一道在北第参掌机密。又转授秘书监之职,兼著作郎,又授任定州大中正。当时北齐皇帝将要受禅,杨忄音奏请将魏收安置在别馆,令他撰写禅代诏册等各种文件,派徐之才把守馆门不让他出去。天保元年(550),魏收升任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并封为富平县子。

  天保二年(551),魏收奉诏撰写魏史,被授予魏尹,享受优厚的俸禄,专门在史阁任事,不管州郡的政事。当初,皇帝令朝中群臣一个个谈论自己的志向,魏收说道:“臣愿聘直词于东观,早日写出《魏书》。”因此,皇帝就让魏收专心从事《魏书》的编撰工作。又诏令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修史之事,高隆之仅仅是挂名而已。皇帝敕令魏收说:“你尽管秉笔直书,我决不会像魏太武帝那样诛杀史官。”先前,北魏初年邓渊撰写《代纪》十余卷,其后崔浩掌管编修国史,游雅、高允、程骏、李彪、崔光、李琰之等人相继从事这项工作。崔浩采用编年体,到李彪才开始分为纪、表、志、传,史书还不曾问世。世宗时,命邢峦追忆撰写了《高祖起居注》,编写到了太和十四年(490),又命崔鸿、王遵业补充续写。往下截止于肃宗,所积累的史料非常齐全。济阴王元晖业又撰写了《辨宗室录》三十卷。于是,魏收就与通直常侍房延..,司空司马辛元植,国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对史实进行广泛收集,反复斟酌,从而写成《魏书》。辨别确定各种名称,甄别选用各种史料,又搜集亡佚、遗漏的史实,缀补续写后来的事实,终于完整地撰写出一代史籍,具表呈上皇帝审阅。撰成一个朝代的堪称典范的历史巨著,共有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共计一百一十卷,于天保五年(554)三月上奏朝廷。这一年秋天,朝廷授予魏收梁州刺史之职,魏收因为其修史的志向还没有完全实现,就上奏皇帝请求让他成就未竟之业,皇帝依允了他的请求。同年十一月,又写成十志上奏朝廷,计有:《天象志》四卷,《地形志》三卷,《律历志》二卷,《礼志》、《乐志》四卷,《食货志》一卷,《刑罚志》一卷,《灵征志》二卷,《官氏志》二卷,《释老志》一卷,共二十卷,续在纪传之后,合成一百三十卷,分为十二册。这部史书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