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暠 族弟齐物 齐物子复 暠族弟若水
李麟 李国贞 子锜
李 峘 弟峄 岘
李巨 子则之
李暠,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 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 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 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 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 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 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 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 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 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 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 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 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 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 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齐物,淮安王神通子、盐州刺史锐孙也。齐物无学术,在官严整。开元二十四 年后,历怀、陕二州刺史。齐物天宝初开砥柱之险,以通流运,于石中得古铁犁铧, 有“平陆”字,因改河北县为平陆县,加齐物银青光禄大夫,为鸿胪卿、河南尹。 齐物与右相李适之善,适之为林甫所构贬官,齐物坐谪竟陵太守。入为司农、鸿胪 卿。至德初,拜太子宾客,迁刑部尚书、凤翔尹、太常卿、京兆尹。为政发官吏阴 事,以察为能,于物少恩,而清廉自饬,人吏莫敢抵犯。晚年除太子太傅、兼宗正 卿。上元二年五月卒,辍朝一日。诏曰:“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宗正卿 齐物,宗室珪璋,士林桢干,清廉独断,刚毅不群。历践周行,备经中外,威名益 振,忠效弥彰。三尹神州,一登会府,擒奸掩钩距之术,恤狱正喉舌之官。遂令调 护储闱,再登师傅,从容宾友,师长官僚。桑榆之时,壮志逾励;松柏之性,晚岁 常坚。天不慭遗,奄然殂谢,念亲感旧,深轸于怀。宜锡宠章,载光营魄。可赠太 子太师。”
子复,字初阳,以父廕累官至江陵府司录。精晓吏道,卫伯玉厚遇之,府中之 事,多以咨委。性苛刻,为伯玉所信,奏为江陵县令,迁少尹,历饶州、苏州刺史, 皆著政声。李希烈背叛,荆南节度张伯仪数出兵,为希烈所败,朝廷忧之。以复久 在江陵,得军民心,复方在母丧,起为江陵少尹、兼御史中丞,充节度行军司马。 伯仪既受代,以复为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本管招讨使,加检校常侍。先时西 原叛乱,前后经略使征讨反者,获其人皆没为官奴婢,配作坊重役,复乃令访其亲 属,悉归还之。在容州三岁,南人安悦。迁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岭南节度观察 使。会安南经略使高正平、张应相次卒官,其下参佐偏裨李元度、胡怀义等阻兵, 黩乱州县,奸赃狼藉。复诱怀义杖杀之,奏元度流于荒裔。又劝导百姓,令变茅屋 为瓦舍。琼州久陷于蛮獠中,复累遣使喻之,因奏置琼州都督府以绥抚之。复晓于 政道,所在称理,征拜宗正卿,加检校工部尚书。未一岁,会华州节度李元谅卒, 以复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仍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贞元十年,郑滑节度使李融卒,军中溃乱,以复检校兵部尚书,兼滑州刺史、 义成军节度、郑滑观察营田等使、兼御史大夫。复到任,置营田数百顷,以资军食, 不率于民,众皆悦之。十二年,加检校左仆射。十三年四月卒官,年五十九。废朝 三日,赠司空。赙布帛米粟有差。复久典方面,积财颇甚,为时所讥。
若水,齐物族弟,累官至左金吾大将军,兼通事舍人。容貌甚伟,在馆三十年, 多识旧仪,每宣劳赞导,周旋俯仰,有可观者。建中元年八月卒。
李麟,皇室之疏属,太宗之从孙也。父浚,开元初置十道按察使,精选吏才, 以浚为润州刺史、江南东道按察使。转虢潞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摄御史 大夫、剑南节度按察使。所历以诚信待物,称为良吏。八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 诚。
麟以父任补职,累授京兆府户曹。开元二十二年,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史, 历户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天宝元年,迁郎中,寻改谏议大夫。五载,充河西、 陇右、碛西等道黜陟使,称旨,迁给事中。七载,迁兵部侍郎。同列杨国忠专权, 不悦麟同职,宰臣奏麟以本官权知礼部贡举。俄而国忠为御史大夫,麟复本官。十 一载,迁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十四年七月,以本官出为河东太守、河东道采 访使,为政清简,民吏称之。其年冬,禄山构逆,朝廷以麟儒者,恐非御侮之用, 仍以将军吕崇贲代还。复以祭酒归朝,赐爵渭源县男。六月,玄宗幸蜀,麟奔赴行 在。既至成都,拜户部侍郎,兼左丞。迁宪部尚书。至德二年正月,拜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时扈从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已赴凤翔,俄而崔圆继去,玄宗以麟宗室 子,独留之,行在百司,麟总摄其事。其年十一月,从上皇还京,策勋行赏,加金 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褒国公。
时张皇后干预朝政,殿中监李辅国以翊卫肃宗之劳,判天下兵马事,充元帅府 行军司马,势倾同朝。宰相苗晋卿、崔圆已下惧其威权,倾心事之,唯麟正身谨事, 无所依附,辅国不悦。乾元元年,罢麟知政事,守太子少傅。二年八月卒,时年六 十六,赠太子太傅,赙绢二百匹。葬日,诏京兆府差官护送,官给所须。麟好学能 文,尝编聚皇朝已来制集五十卷,行于时。
李国贞,淮安王神通子、淄川王孝同之曾孙。父广业,剑州长史。国贞本名若 幽,性刚正,有吏才,历安定、扶风录事参军,皆称职。乾元中累迁长安令,寻拜 河南尹。会史思明逼城,元帅李光弼东保河阳,国贞领官吏寓于陕。数月,征为京 兆尹。上元初,改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入为殿中监。二年八月, 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持节充朔方、镇西、北庭、兴平、陈郑等节度行营兵马 及河中节度都统处置使,镇于绛,赐名国贞。既至,又加充管内河中、晋、绛、慈、 隰、沁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余并如故。
国贞既至绛,属军中素无储积,百姓饥馑,难为聚敛,将士等粮赐多阙。国贞 频以状闻,未报。军中喧喧怨读,左右以告国贞,国贞喻之曰:“军将何苦如是, 已为奏闻,终有所给。”信宿军乱,攻国贞,夜烧衙城门。国贞莫知所图,左右劝 国贞弃城遁去,国贞曰:“吾衔命为将,不能靖难,安可弃城乎!”左右固劝回避, 乃隐于州狱,诈负缧绁。会国贞麾下为贼所擒,因指所在,遂于狱中执国贞,将害 之,国贞曰:“军中乏粮,已有陈请,人不堪赋,予无负于将士耳。”众引退。突 将王元振独曰:“今日之事,岂须问焉!”抽刀害国贞及二男、三大将。
国贞有风采,清白守法,为政急于操下,时论以辨吏称之。追赠扬州大都督。
子锜,以父廕贞元中累至湖、杭二州刺史。多以宝货赂李齐运,由是迁润州刺 史兼盐铁使,持积财进奉,以结恩泽,德宗甚宠之。锜恃恩骄恣,有浙西人布衣崔 善贞诣阙上封,论锜罪状,而德宗械送赐锜,锜遂坑杀善贞,天下切齿。乃增置兵 额,选善弓矢者聚之一营,名曰“挽硬随身”;以胡、奚杂类虬须者为一将,名曰 “蕃落健兒”。德宗复于润州置镇海军,以锜为节度使,罢其盐铁使务。锜虽罢其 利权,且得节度,反状未发。
宪宗即位已二年,诸道倔强者入朝,而锜不自安,亦请入朝,乃拜锜左仆射。 锜乃署判官王澹为留后。既而迁延发期,澹与中使频喻之,不悦,遂讽将士以给冬 衣日杀澹而食之。监军使闻乱,遣衙将赵锜慰喻,又脔食之。复以兵注中使之颈, 锜佯惊救解之,囚于别馆。遂称兵,饰五剑,分授管内镇将,令杀刺史。于是常州 刺史颜防用客李云谋,矫制传檄于苏、杭、湖、睦等州,遂杀其镇将李深;湖州辛 秘亦杀其镇将赵惟忠;而苏州刺史李素为镇将姚志安所系,钉于船舷,生致于锜, 未至而锜败,得免。
初,锜以宣州富饶,有并吞之意,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田少卿领兵三千 分略宣、池等州。三将夙有向顺志,而锜甥裴行立亦思向顺,其密谋多决于行立, 乃回戈趣城,执锜于幕,缒而出之,斩于阙下,年六十七。其“挽硬”、“蕃落” 将士,或投井自缢,纷纷枕藉而死者,不可胜纪。
宰相郑絪等议锜所坐,亲疏未定,乃召兵部郎中蒋武问曰:“诏罪李锜一房, 当是大功内耶?”武曰:“大功是锜堂兄弟,即淮安王神通之下,淮安有大功于国, 不可以孽孙而上累。”又问:“锜亲兄弟从坐否?”武曰:“锜亲兄弟是若幽之子, 若幽有死王事之功,如令锜兄弟从坐,若幽即宜削籍,亦所未安。”宰相颇以为然, 故诛锜诏下,唯止元恶一房而已。
李峘,太宗第三子吴王恪之孙。恪第三子琨生信安王祎,祎生三子:峘、峄、 岘。峘志行修立,天宝中为南宫郎,历典诸曹十余年。居父丧,哀毁得礼,服阕, 以郡王子例封赵国公。杨国忠秉政,郎官不附己者悉出于外,峘自考功郎中出为睢 阳太守。寻而弟岘出为魏郡太守,兄弟夹河典郡,皆以理行称。十四载,入计京师。 属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峘奔赴行在,除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俄拜蜀郡太守、 剑南节度采访使。上皇在成都,健兒郭千仞夜谋乱,上皇御玄英楼招谕,不从,峘 与六军兵马使陈玄礼等平之,以功加金紫光禄大夫。时岘为凤翔太守,匡翊肃宗, 兄弟俱效勋力。从上皇还京,为户部尚书,岘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 兄弟同制封公。
乾元初,兼御史大夫,持节都统淮南、江南、江西节度、宣慰、观察处置等使。 二年,以宋州刺史刘展握兵河南,有异志,乃阳拜展淮南节度使,而密诏扬州长史 邓景山与峘图之。时展徒党方强,既受诏,即以兵渡淮。景山、峘拒之寿春,为展 所败。峘走渡江,保丹阳,坐贬袁州司马。宝应二年,病卒于贬所,追赠扬州大都 督,官给递乘,护柩还京。
初,峘为户部尚书,岘为吏部尚书、知政事,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 兄弟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冠时。 峄位终蜀州刺史。
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廕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特迁万年令、 河南少尹、魏郡太守;入为金吾将军,迁将作监,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 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 沙郡太守。时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曰:“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其为政得 人心如此。至德初,朝廷务收才杰,以清寇难,岘召至行在,拜扶风太守、兼御史 大夫。至德二年十二月,制曰:“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李岘,馈军周给,开 物成务。可光禄大夫,行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乾元二年,制曰: “李岘朝廷硕德,宗室荩臣。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吕諲、李揆、 第五锜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由是諲等衔之。
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潜令官军于人间听察是非,谓之察事。忠良被诬构者 继有之,须有追呼,诸司莫敢抗。御史台、大理寺重囚在狱,推断未了,牒追就银 台,不问轻重,一时释放,莫敢违者。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 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纵有敕,辅国押署,然后施行。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 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辅国以此让行军司马,请归本官,察事等并 停,由是深怨岘。
凤翔七马坊押官,先颇为盗,劫掠平人,州县不能制,天兴县令知捕贼谢夷甫 擒获决杀之。其妻进状诉夫冤。辅国先为飞龙使,党其人,为之上诉,诏监察御史 孙蓥推之。蓥初直其事。其妻又诉,诏令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 权献三司讯之,三司与蓥同。妻论诉不已,诏令侍御史毛若虚覆之,若虚归罪于夷 甫,又言伯阳等有情,不能质定刑狱。伯阳怒,使人召若虚,词气不顺。伯阳欲上 言之,若虚先驰谒,告急于肃宗,云:“已知,卿出去。”若虚奏曰:“臣出即死。” 上因留在帘内。有顷,伯阳至,上问之,伯阳颇言若虚顺旨,附会中人。上怒,叱 出之。伯阳贬端州高要尉,权献郴州桂阳尉,凤翔尹严向及李晔皆贬岭下一尉,蓥 除名长流播州。岘以数人咸非其罪,所责太重,欲理之,遂奏:“若虚希旨用刑, 不守国法,陛下若信之重轻,是无御史台。”上怒岘言,出岘为蜀州刺史。时右散 骑常侍韩择木入对,上谓之曰:“岘欲专权耶?何乃云任毛若虚是无御史台也?令 贬蜀州刺史,朕自觉用法太宽。”择木对曰:“岘言直,非专权。陛下宽之,祗益 圣德尔。”
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江陵尹,知江淮选补使。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 卿。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 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 宪官者,不限人数。
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 劝天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 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且羯胡乱常,无不凌据,二京全陷, 万乘南巡,各顾其生,衣冠荡覆。或陛下亲戚,或勋旧子孙,皆置极法,恐乖仁恕 之旨。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 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困兽犹斗,况数万 人乎!”崔器、吕諲,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方从岘奏, 全活甚众。其料敌决事皆此类。竟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为太子詹事,寻迁吏部 尚书,知江淮举选,置铨洪州。明年,改检校兵部尚书,兼衢州刺史。永泰二年七 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
李巨,曾祖父虢王凤,高祖之第十四子也。凤孙邕,嗣虢王,巨即邕之第二子 也。刚锐果决,颇涉猎书史,好属文。开元中为嗣虢王。天宝五载,出为西河太守。 皇太子杜良娣之妹婿柳勣陷诏狱,巨母扶余氏,吉温嫡母之妹也,温为京兆士曹, 推勣之党,以徐征等往来巨家,资给之,由是坐贬义阳郡司马。六载,御史中丞杨 慎矜为李林甫、王鉷构陷得罪,其党史敬忠亦伏法。以巨与敬忠相识,坐解官,于 南宾郡安置。又起为夷陵郡太守。及禄山陷东京,玄宗方择将帅,张垍言巨善骑射, 有谋略,玄宗追至京师。杨国忠素与巨相识,忌之,谓人曰:“如此小兒,岂得令 见人主!”经月余日不得见。玄宗使中官召入奏事,玄宗大悦,遂令中官刘奉庭宣 敕令宰相与巨语,几亭午,方出。国忠颇怠,对奉庭谓巨曰:“比来人多口打贼, 公不尔乎?”巨曰:“不知若个军将能与相公手打贼乎?”寻授陈留谯郡太守、摄 御史大夫、河南节度使。翌日,巨称官衔奉谢,玄宗惊曰:“何得令摄?”即日诏 兼御史大夫。巨奏曰:“方今艰难,恐为贼所诈,如忽召臣,不知何以取信?”玄 宗劈木契分授之,遂以臣兼统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 鲁炅,先领三节度事。有诏贬炅为果毅,以颍川太守来瑱兼御史中丞代之。巨奏曰: “若炅能存孤城,其功足以补过,则何以处之?”玄宗曰:“卿随宜处置之。”巨 至内乡,趣南阳,贼将毕思琛闻之,解围走。巨趣何履光、赵国珍同至南阳,宣敕 贬炅,削其章服,令随军效力。至日晚,以恩命令炅复位。
至德二年,为太子少傅。十月,收西京,为留守、兼御史大夫。三年夏四月, 加太子少师、兼河南尹,充东京留守,判尚书省事,充东畿采访等使。于城市桥梁 税出入车牛等钱以供国用,颇有干没,士庶怨讟。后与妃张氏不睦,张氏即皇后从 父妹也。宗正卿李遵构之,发其所犯赃贿,贬为遂州刺史。属剑南东川节度兵马使、 梓州刺史段子璋反,以众袭节度使李奂于绵州,路经遂州,巨苍黄修属郡礼迎之, 为子璋所杀。
子则之,以宗室历官,好学,年五十余,每执经诣太学听受。嗣曹王皋自荆南 来朝,称荐之,贞元二年,自睦王府长史迁左金吾卫大将军,以从父甥窦申追游无 闲亲累,贬昭州司马。
史臣曰:暠孝友清慎,居官有称;齐物贞廉整肃,复节制权谋;国贞清白守法, 皆神通之曾玄,宗室之翘楚。锜之为逆,不累其亲,前人之积德彰矣,当朝之用法 明矣。然暠发人阴私,齐物积财兴议,国贞急于操下,皆尺之短也。麟修整,峘循 良,匪躬立事,始终无玷者,皆宗室之英也。岘之刚正才略,有足可称。初为国忠 所憎,终沮朝恩之势。处群邪之内,坚独正之心,是不吐也;活东都之命,是不茹 也。庶几乎仲山甫之道焉!巨以刚锐果决,亦可嘉焉,终以赃贿贪残,良可痛也。
赞曰:宗室贤良,枝叶茂盛。最尤者谁?岘独守正。
房琯,河南人。是天后朝正义大夫、平章事融的儿子。琯少年时喜爱读书,风度仪表沉稳,由于家族庇荫补为弘文生。性格喜爱隐遁,与东平吕平在陆浑伊阳山中读书做事,大约十几年。开元十二年(724),玄宗将加封泰山, 琯撰写《封禅书》一篇及笺启献给皇上。中书令张说认为他是奇才,上奏授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调整补充为同州冯翊尉。不久去职,因适应担任县令,授予虢州卢氏县令,施政经常给予恩惠仁爱,人们都称颂赞美他。二十二年(734),升为监察御史。这年因为审讯不当,被贬为睦州司户。历任慈溪、宋城、济源县令,所在地方施政,往往兴利除害,管理天下,名声颇为显著。天宝元年(742),升为主客员外郎。三年后,升试主客郎中。五年(746)正月,提拔为给事中,赐予漳南县男爵位。此时玄宗仰慕古道,数次幸游都城郊外,于是分开新丰县在骊山脚下设置会昌县,不久改会昌为昭应县。又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在宫中修建百司官舍,由于 琯设计巧妙,令其主要管理。事情还未做完,因为与李适之、韦坚等人友善,贬为宜春太守。历任琅笽、邺郡、扶风三个地方太守,所到之处都施以仁爱。十四年(755)升为左庶子,又迁宪部侍郎。
十五年(756)六月,玄宗幸驾到蜀,大臣陈希烈、张倚等人衔恨于失宠,不想去蜀。 琯结交张均、张土自兄弟与韦述等人走到城南十数里山寺庙,均、土自同路,都以自己家在城中为由,逗留此地不再行进,琯独自一人驰进蜀路。七月,到普安郡谒见皇上,玄宗大喜,当天升为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赐予紫金鱼袋。跟随皇上到成都。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仍然是一名小官。
这年八月,与左相韦见素、门下侍郎崔涣等人奉命出使灵武,册立肃宗。房 琯到达顺化郡拜见肃宗,陈述先皇留下的旨意,由于论时事,辞令情感慷慨激昂,肃宗为之动容。此时潼关败将王思礼、吕崇贲、李承光等人被带到军旗下,将要被斩首。 琯从容挽救进谏,仅仅只斩李承光了。肃宗因为琯平时名声显赫,所以真诚地款待他。琯也凭借自己有才而自负,以天下为己任。这时在机务的实施方面,多由 琯决定。凡有国家大事,各位将领都不敢先发表意见。
不久上疏皇上自荐带兵去消灭寇贼,收复东京,肃宗期望他能成功,同意了。下诏加封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于是与子仪、光弼等计划谋略进兵。 琯请求自己选任参佐,于是以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职,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诰贾至、右司部中魏少游为判官,给事中刘秩为参谋。已经行动了, 琯又令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职。琯将部队分为三军:派杨希文带领南军,从宜寿进入;刘折心带领中军,从武功进入;李光进带领北军,从奉天进入。 琯自己带领中军,作为前锋部队,十月庚子,部队驻扎在便桥。辛丑,二军首先在咸阳县陈涛斜与贼军相遇,双方战斗,官军失败。此时 琯使用春秋车战的办法,用二千辆车,以马的步伐夹击,已经战斗,贼军顺风扬起尘土大声鼓噪,牛都惊慌害怕,用捆绑的绳子点火烧它们,人畜扰乱失败,被杀死烧伤的有四万多人,尚存的仅数千人而已。癸卯, 琯又率领南军战斗,又失败,希文、刘折心一并向贼军投降。琯等人快马行进返回途中,袒肉请罪,皇上一并宽容他们。
琯好宾客,喜欢谈论,用兵不是他的长处,而天子利用他的不切实际的名声,希望取得实效。琯自己没取得胜利,又以其虚的名声选择将吏,从而失败。 琯这次出征,全部事委都让李揖、刘秩等人承担,秩等人也是儒家学者,没有从事过军旅的事情。琯临战前对人说:“逆党所设障碍虽然很多,怎么能抵挡我们的刘秩等人。”等到与贼军对垒,房 琯想占据重要位置用来观察局势,让中使邢延恩等人督战,大旗纷纷倒下,于是就失败了。皇上对待房琯仍然如初,仍然令他集中散兵,希望继续进取。
当时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从河南到来,皇上授予他南海太守,辅助御史大夫,充当岭南节度使。贺兰进明中途辞别,肃宗对他说:“朕安排房 琯为卿正大夫,为什么不辅助他呢?”进明回答说:“房琯与我之间有隔阂。”肃宗同意他的说法。进明于是上奏说:“陛下了解晋朝为什么天下不太平吗?”肃宗说:“卿有什么见解?”进明说:“晋朝因为崇尚虚名,任王夷甫为宰相,沿袭浮华,所以最终导致失败。现在陛下正在恢复社稷,理当任用有真才实学的人,但是房 琯性情疏漏爱好摆阔,喜欢夸夸其谈,不是做宰相的材料。陛下非常器重房琯,依我来看,房琯最终不应被陛下所任用。”肃宗询问缘故,进明说:“房 琯以前在南朝为先王撰令安置天下,于是以永王为江南节度,用颍王为剑南节度,用盛王为淮南节度,命令说:‘令长子在北巡视朔方,命各王分别驻守重镇,况且太子出去作为抚军,进朝作为监国,房 琯却以卑职来统领天下,皇储反而居处边壤,这看来虽然是忠诚先王,对陛下却不是忠诚的。房琯这样的用意,是认为只要先皇诸子中有一人得天下,他都不会失去恩宠。又分别培植自己的私党刘秩、李揖、刘汇、邓景山、窦绍之流,让他们担任副职。由此推论,房 琯怎么能对陛下谒尽忠诚呢?我正准备肃正衙府将房琯弹劾,不得不事先上奏皇上。”皇上于是厌恶房琯,任命进明为河南节度,兼御史大夫。
崔圆本来是蜀中拜相,肃宗幸驾扶风,崔圆于是来朝拜肃宗。房 琯认为崔圆初来乍到,应当免去相职,所以对待崔圆很冷淡。崔圆与李辅国结交深厚,来到后几天,颇受恩宠,也对房琯不满意。房 琯又经常称病,不按时朝拜,对处理政事简单懈怠。当时因两京沦陷议论纷纷,皇帝出城临时驻扎在外郊,天下人心惶惶不安,正是主忧臣辱的时候,此时房 琯身为宰相,却毫无紧张意识。只与庶子刘秩、谏议李揖、何忌等人高谈阔论,谈论释氏的前因后果,老子的虚无观点而已。此外,就听董庭兰弹琴,大规模设宴招待琴客,朝官往往通过庭兰拜见房 琯,房琯这时也开始大肆收取贿赂,索取的赃物很多。颜真卿当时任大夫,批评何忌不孝,房琯与何忌结党,马上借口颜真卿酒醉入朝,将他贬为西平郡司马。宪司又上奏批评董庭兰收取贿赂,房 琯进朝辩解,皇上呵斥房琯退下,房琯于是回到私宅,不敢干涉人事问题。谏议大夫张镐上表皇上,房琯的大臣,门客受贿,不应该连累房 琯。至德二年(757)五月,将房琯贬为太子少师,令张镐接替房琯任宰相。
这年十一月,房琯跟随肃宗回到京师。十二月,获大赦。封官行赏,加封房 琯金紫光禄大夫,又封为清河郡公。房琯既然不居要位,朝臣经常为他抱屈,房琯也经常自夸有文武才能,应当为国家献计献策,希望能承蒙恩宠,受到重用。又招揽宾客,朝夕盈门,有去过他家的人,又将房 琯的言论在朝廷上公开传扬。房琯又经常称病,皇上非常不高兴。
当时琯州长期驻扎军旅,大多用武将兼领刺史,法令制度遭到破坏,州县的官署房屋,都用来驻扎军队,官吏侵占夺取百姓的房屋用来自己居住,百姓都认为这是有害的。房 琯到任,陈述法令制度,令州县严守法令,又治理调和公馆,让官吏各自回到官曹,人称他公正,其声誉显著。二年(759)六月,皇帝褒奖称赞他,提拔为太子宾客。上元元年(760)四月,改任礼部尚书,不久出任为晋州刺史。八月,改任为汉州刺史。房 琯的长子乘,从小双目失明。房琯到汉州,赠送钱财给司马李锐,从而俩人交情深笃,房乘娶李锐的外甥女卢氏为妻,当时有人议论房 琯没有应有的品行。宝应二年(763)四月,提拔为特进、刑部尚书。在途中遭遇疾病,广德元年(763)八月四日,死于阆州僧舍,终年六十七岁,追封为太尉。
张镐,博州人。风度仪表伟岸,豁达胸怀大志,涉猎经史,喜爱谈论王霸大略。年少时侍奉吴兢,兢非常器重他。后来游历京师,身居一室,不与外人交往。嗜酒,喜欢弹琴,常放在座位右边。公卿中有人邀请他,镐拿起拐杖径直前往,一醉方休。
天宝末年(756),杨国忠凭藉声名,广集天下奇杰人才。听到镐的声名,召见后推荐他,从褐衣百姓升为左拾遗。等到禄山倚仗兵权时,国忠多次就军事和国事询问镐,镐推举赞善大夫来王真可承担国家的寄托。几个月后,玄宗幸驾到蜀,镐从山谷徒步护从。肃宗即位,玄宗派镐赶赴肃宗所在地。镐到了凤翔,奏议内容有很多好建议,升为谏议大夫,不久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皇上供奉僧侣在内道场,早晨夜晚念佛经,多达数百人,声音传出禁宫之外,镐上奏说:“臣听说天子修福的时候,需要心怀生命颐养,统一教化,没听说过区区僧教能够致国家于太平。诚恳地恭请陛下以无为为心,不要以小乘而阻挠圣上的思虑。”肃宗非常赞同。
此时军事频繁,皇帝选择将帅,认为镐具有文武才略,不久任命兼河南节度使,持节统领淮南等路各军事务。镐已出发,适逢张巡围困宋州,情况紧急,于是快速奔进,传令濠州刺史闾丘晓出兵营救。晓平时刚愎自用,驾驭部下却很少抚慰,喜欢独断专行。等到镐的信件来了,一点都没有服从的意思,又担心战事失败,将祸及自己,于是逗留不进攻。镐到了淮口,宋州已经沦陷,镐对晓发怒,立即将他杖杀。等到收复两京,加授镐银青光禄大夫,封为南阳郡公,诏令以本军镇守汴州,招抚征伐残敌。此时贼帅史思明奏请以范阳城归顺朝廷,镐猜测这是假象,担心朝廷同意,写密信上奏说:“思明凶残,叛逆窃取皇位,兵势强大则众人依附,兵势弱小则众人离开。内心包藏不测,与禽兽没有什么不同,可以用计谋取胜,而难以将他义招。希望不要以威权宽容他。”又说:“滑州防御史许叔冀,性情狡诈多谋,临到危急时肯定兵变,希望快速派入宿卫。”肃宗主意已定,对其奏表不察看。镐为人简朴澹泊,不从事关键事情。当时有宦官从范阳和滑州出使回来,都说思明、叔冀的诚意。肃宗认为镐不切时机,于是罢免其相位,授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后来思明、叔冀的假象正如镐所说那样。不久召为太子宾客,改为左散骑常侍。嗣岐王珍被人陷害伏法,镐由于买珍的房宅受牵连,贬为辰州司户。
代宗即位,在海内施行恩爱,升为抚州刺史。升洪州刺史、饶吉等七个州都团练观察等使,不久正授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广德二年(764)九月死去。
镐入仕途大约三年,官至宰相。处事公正清廉,不积累资产,谦恭下士,善于谈论,多识大体,因而受天下人所瞩目,虽然官场经历很浅,仍可推为品德高尚的人。
高适是渤海蓚人,高适少年时四处流落,没有固定的事去做,家境贫寒,客居在梁、宋两地,靠乞讨为生。天宝年间(742),国内奉事于朝廷的人开始注重文词学问。高适年过五十,开始留心于诗词一类的事情,几年的时间过去了,高适的诗体风格渐渐有所变化,因文气朴实自成风格,每吟一篇,就被好事者称道传诵。宋州刺史张九..认为他不同寻常,推荐他到道科。当时右相李林甫独揽大权,不重视文雅之学,只把高适作为一般推荐的人对待。高适被提为汴州封丘尉,他并不喜欢,于是离任,客游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遇见了高适认为他是奇才,上表请任高适为左骁卫兵曹,充任哥舒翰府内的掌书记,跟随哥舒翰进入朝廷,哥舒翰在皇上面前极力称赞高适。
安禄山发动叛乱,皇上召令哥舒翰讨伐敌贼,授予高适为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仍然辅佐哥舒翰驻守潼关。待哥舒翰大战失败,高适从骆谷骑马朝西行,在返回的途中急速奔驰,到达河池郡,拜见玄宗,于是陈述潼关败亡的情况。玄宗赞扬他,不久升为侍御史。到达成都,八月皇上诏令说:“侍御史大夫高适,树立了坚贞的气节,自身气质高朗,心中常存有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韬略思想,有着美好充足的文学才能。对于国家的长远规划,可以道出大体;言语正直品德端正,确确实实是忠臣。高适理应担任纠逖一职,使他胜过讽谕之任。可任谏议大夫,赐给绯鱼袋。”高适倚仗气节敢于发表见解,一时受到恩宠,权贵都害怕他。
二年(757),永王瞞在江东发动军队,准备占据扬州。初,皇上让各位王分别镇守,高适恳切规劝皇上不能这样行事。待永王叛乱,肃宗听说高适的规劝有真情,就召见高适与他共同商议。高适于是陈述江东的利弊关系,肯定永王的反叛一定失败。皇上对他的分析感到非常惊奇,任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诏令高适与江东节度使来王真率领本部兵士平定江淮的叛乱,在安州会合。师将渡过而永王被打败,于是在历阳招引季广琛。战争结束后,李辅国讨厌高适的敢言,在皇上面前诋毁高适,于是授高适为太子少詹事。
不多日,蜀中大乱,高适出任为蜀州刺史,转到彭州。
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反叛,用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州兵跟随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段子璋,杀了段子璋。西川牙将花..定,仗恃勇猛,杀了段子璋,又在东蜀大肆抢掠。天子对崔光远不能止息敌军非常愤怒,于是罢免崔光远,让高适代替崔光远任成都尹和剑南西川节度使。代宗即位,吐蕃占领了陇右,渐渐逼近京城所管辖的地区。代宗用黄门侍郎严武替代高适返回,用高适为刑部侍郎,转任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升为渤海县侯,封地七百户。永泰元年(765)正月去世,追封礼部尚书。
高适喜欢谈论称霸的策略,追求功名,崇尚节义。他正逢此时多灾多难,于是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然而言不符合实际,被大臣们所看轻。高适多次为藩牧,所制定的法令宽宏简略,吏民熟习一切。他有文集二十卷。其中《与贺兰进明书》,建议急速挽救梁、宋,用来亲近各军;《与许叔冀书》,告知事先做好准备继承友好往来,使人解除对他人的怨恨,共同援救梁、宋;又有《未过淮先与将校书》,使永王断绝,各自求得明了。君子认为是合宜的道德而去改变它,但有唐以来,诗人中豁达之人,只有高适罢了。
畅璀,河东人。在乡考取进士。天宝初年(742),安禄山上奏任他为河北海运判官。三次升为大理评事,副元帅郭子仪征召他跟随自己。至德初年(756),肃宗即位,广收俊杰人才,有人推荐璀,皇上召见他对其满意,升为谏议大夫。多次转任吏部侍郎。广德二年(764)十二月,任散骑常侍、河中尹,兼任御史大夫。永泰元年(765),又任左常侍,与裴冕一并在集贤院待制。大历五年(770),兼任判太常卿,升为户部尚书。十年(775)七月死,赠予太子太师。
璀具有口才,喜欢谈论霸王战略,在职时总是责成属下官吏,拘谨无过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