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四上
○十六卫
△左右卫
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 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 以职。皇帝御正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日,亦将军一人押仗,将军缺, 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上将军之事。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 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上将军以下,品同。武德五年,改左右翊卫曰左右卫府,左 右骁骑卫曰左右骁骑府,左右屯卫曰左右威卫,左右御卫曰左右领军卫,左右备身 府曰左右府,唯左右武卫府、左右监门府、左右候卫,仍隋不改。显庆五年,改左 右府曰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左右卫府、骁卫府、武卫府,皆省“府”字,左右 威卫曰左右武威卫,左右领军卫曰左右戎卫,左右候卫曰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府 曰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府曰左右奉宸卫,后又曰左右千牛卫。咸亨元年,改左右 戎卫曰领军卫。武后光宅元年,改左右骁卫曰左右武威,左右武卫曰左右鹰扬卫, 左右威卫曰左右豹韬卫,左右领军卫曰左右玉钤卫。贞元二年,初置十六卫上将军。 左右卫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四人。
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禀禄,卒伍、军团之名数,器 械、车马之多少,小事得专达,每岁秋,赞大将军考课。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 纸笔。
仓曹参军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五府文官勋考、假使、禄俸、公廨、田园、 食料、医药、过所。自仓曹以下同品。有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四人,史七人。 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武后长安初,改铠曹曰胄曹,中 宗即位复旧,先天元年又曰胄曹。开元初,诸卫司仓、司兵、骑兵参军,改曰仓曹、 兵曹、骑曹、胄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各二人,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受其名数, 而大将军配焉。骑曹参军事各一人,掌外府杂畜簿帐、牧养。凡府马承直,以远近 分七番,月一易之。以敕出宫城者,给马。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掌兵械、公廨兴缮、 罚谪。大朝会行从,则受黄质甲铠、弓矢于卫尉。
奉车都尉,掌驭副车。有其名而无其人,大陈设则它官摄。驸马都尉无定员, 与奉车都尉皆从五品下。
司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下;执 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二十五人,从九品下。武后天授二年,置诸卫司阶、 中候、司戈、执戟,谓之四色官。
亲卫之府一:曰亲府。勋卫之府二:一曰勋一府,二曰勋二府。翊卫之府二: 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府:每府中郎将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将一人, 正五品上;亲卫,正七品上;勋卫,从七品上;翊卫,正八品上。总四千九百六十 三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上;校尉各五人,正六品上。每校尉有旅帅二人, 从六品上;每旅帅各有队正二十人,正七品上,副队正二十人,正七品下。五府中 郎将掌领校尉、旅帅、亲卫、勋卫之属宿卫者,而总其府事;左右郎将贰焉。番上 者,以名簿上于大将军而配以职。武德、贞观世重资廕,二品、三品子,补亲卫; 二品曾孙、三品孙、四品子、职事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国公子,补 勋卫及率府亲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卫及率府勋卫;勋官二品及县男 以上、散官五品以上子若孙,补诸卫及率府翊卫。王府执仗亲事、执乘亲事,每月 番上者数千人,宿卫内庑及城门,给禀食。执扇三卫三百人,择少壮肩膊齐、仪容 整美者,本卫印臂,送殿中省肄习,仗下,每番三卫一人,为太仆寺引辂。其后入 官路艰,三卫非权势子弟辄退番,柱国子有白首不得进者;流外虽鄙,不数年给禄 禀。故三卫益贱,人罕趋之。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三人。唐亲卫、勋卫置骠骑 将军、车骑将军,翊卫置车骑将军。武德七年,改骠骑将军为中郎将,车骑将军皆 为郎将,分左右,以亲卫曰一府,勋卫、翊卫曰二府,谓之三府卫。诸卫翊卫及率 府亲、勋卫,亦曰三卫。永徽三年,避太子讳,改中郎将曰旅贲郎,郎将曰翊军郎。 太子废,复旧。
△左右骁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 府豹骑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则与左右卫分知 助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 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 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各一人,左郎将各一人,右 郎将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校尉各五人,旅帅各十人,队正各二十人,副队 正各二十人。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二人; 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翊 中郎将府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左右武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 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 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 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 府官,同骁卫。有称长二人,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 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 史三人。称长掌唱警,为应跸之节。
△左右威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 府羽林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东面助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 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 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 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 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领军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 府射声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长史 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 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 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有录事一人,史 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 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金吾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 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皆属焉。师田,则执左右营之禁,南衙 宿卫官将军以下及千牛番上者,皆配以职。大功役,则与御史循行。凡敝幕、故氈, 以给病坊。兵曹参军事,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猎师。骑曹参军事,掌外府杂畜 簿帐、牧养之事。胄曹参军事,掌同左右卫。大朝会行从,给青龙旗、槊于卫尉。 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 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候各三人,左右司戈各 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左右街使各一人,判官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如骁卫。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 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街典二人,引驾仗三卫六十人,引驾 佽飞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隋有察非掾,至唐废。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领府属,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 探。入閤日,中郎将一人升殿受状,卫士六百为大角手,六番阅习,吹大角为昏明 之节,诸营垒候以进退。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彍骑分守,大城 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 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襜,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左右监门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诸门禁卫及门籍。文武官九品 以上,每月送籍于引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待诏官及繖扇 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宫者,有籍有傍。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 军判出,月一易其籍。行幸,则率属于衙门监守。
长史,掌判诸曹及禁门,巡视出入而司其籍、傍。余同左右卫。兵曹参军事兼 掌仓曹,胄曹兼掌骑曹。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涖宫殿城门,皆左入右出。中郎将各四人,长史各 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有录事一人, 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胄曹,府三人,史四人。 监门校尉三百二十人,直长六百八十人,长入长上二十人,直长长上二十人。监门 校尉掌叙出入。唐改监门府郎将为将军。
△左右千牛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备身 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器。朝日,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亲射,则率属以从。 胄曹参军事掌甲仗。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分掌之。 上日,执御弓箭者亦自备以入宿。主仗每月上,则配以职,行从则兼骑曹。中郎将 各二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 唐改备身郎将曰将军,备身将曰中郎将,千牛左右、备身左右曰千牛备身。初置备 身主仗。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 曹,府一人,史一人。千牛备身十二人,备身左右十二人,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 五十人。千牛备身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宿卫侍从。备身左右掌执御 弓矢,宿卫侍从。备身,掌宿卫侍从。主仗,掌守供御兵仗。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供奉侍卫。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 皆上将军领之,中郎将佐其职。有口敕,通事舍人承传,声不下闻者,中郎将宣告。
○诸卫折冲都尉府
每府折冲都尉一人,上府正四品上,中府从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左右果毅 都尉各一人,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正六品下。别将各一人,上府正 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长史各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 上,下府从七品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上府正八品下,中府正九品下,下府从九 品上。校尉五人,从七品下。旅帅十人,从八品上。队正二十人,正九品下;副队 正二十人,从九品下。
折冲都尉掌领属备宿卫,师役则总戎具、资粮、点习,以三百人为团,一校尉 领之。捉铺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问,不应则弹弓而向之,复不应则旁射,又不应 则射之。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有众而嚣,则告主帅。
左右果毅都尉,掌贰都尉。每府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丘曹,府二人, 史三人。每队正领兵五十人。武德元年,改鹰扬郎将曰军头,正四品下;鹰击郎将 曰府副,正五品上;司马曰长史,正八品下;校尉,正六品下,旅帅,正七品下。 废越骑、步兵二校尉及察非掾。又改军头曰骠骑将军,府副曰车骑将军,皆为府。 诸率府置骠骑将军五人、车骑将军十人。二年,以车骑将军府隶骠骑府,置十二军, 分关内诸府皆隶焉。每军,将军一人,副一人。至六年废。七年,改骠骑将军府为 统军府,车骑将军为别将。八年,复置十二军。贞观十年,改统军府曰折冲都尉, 别将曰果毅都尉。军坊置坊主一人,检校户口,劝课农桑,以本坊五品勋官为之。 三辅及近畿州都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永徽中,废长史,置司马一人,总司 兵、司骑二局。武后垂拱中,以千二百人为上府,千人为中府,八百人为下府,赤 县为赤府,畿县为畿府。圣历元年,废司马,置长史、兵曹参军事,又有别将一人, 从六品下,居果毅都尉之次,其后分左右各一人,寻废。久之,复置一人,降其品。 开元初,卫士为武士,诸卫折冲、果毅、别将,择有行者为展仗押官。右羽林军十 五人,左羽林军二十五人,衣服同色。诸卫有弩手,左右骁卫各八十五人,余卫各 八十三人。
△左右羽林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品。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 骑仪仗。大朝会,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凡飞骑番上者,配其职。 有敕上南衙者,大将军承墨敕,白移于金吾,引驾仗官与监门奏覆,降墨敕,然后 乃得入。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仓曹参军事各一 人,兼总骑曹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自仓曹参军以下,皆正 八品下。司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正八品上; 执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十人。左右翊卫中郎将府中郎将一人,正四品下; 左右中郎一人,左右郎将一人,皆正五品上;兵曹参军事一人,正九品上;校尉五 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副队正二十人。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 固四人。仓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将府, 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仓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龙武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掌同羽林。 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司阶各二人, 中候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景云元年,置龙武将军。兴元元年, 六军各置统军。贞元三年,龙武军增将军一员,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 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神武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总衙前射 生兵。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司阶各 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 兵曹、胄曹府、史,皆如龙武军。开元二十六年,分羽林置左右神武军,寻废;至 德二年复置。
△左右神策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二人,正三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掌卫兵 及内外八镇兵。护军中尉各一人,中护军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句 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计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驱使官各二人。自长 史以下,员数如龙武军。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贞元二年,神 策军置大将军、将军,十四年置统军,品秩同六军。始,殿前左右神威军,有大将 军二人,正二品;统军二人,从三品;将军二人,从五品。元和初,为一军,号天 威军。八年废,以军隶神策,有马军、步军将军及指挥使等,以马军大将军知军事。 天复三年废神策军,四年复置神策军。
△东宫官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三 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太 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少师、少傅、少保各一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观 三师之道德。自太师以下唯其人,不必备。先天元年开府,置令、丞各一人,隶詹 事府。寻废。
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侍读,无常员, 掌讲导经学。贞观十八年,以宰相兼宾客。开元中,定员四人。太宗时,晋王府有 侍读,及为太子亦置焉。其后,或置或否。开元初,十王宅引辞学工书者入教,亦 为侍读。
△詹事府
太子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掌统三寺、十率府之政,少 詹事为之贰。皇太子书称令,庶子以下署名奉行,书案、画日。丞二人,正六品上。 掌判府事,知文武官簿、假使。凡敕令及尚书省、二坊符牒下东宫诸司者,皆发焉。 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正九品下。隋废詹事府。武德初复置。龙朔二年 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宫尹府,詹事曰宫尹, 少詹事曰少尹。有令史九人,书令史十八人。
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纠劾宫寮及率府之兵。皇太子朝,则分知东西班。监 国,则詹事、庶子为三司使,司直一人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理启状。太子出,则 分察卤簿之内。有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左春坊
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中允二人,正五品下。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总司 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六局。皇太子出,则版奏外办、中严;入则解 严。凡令书下,则与中允、司议郎等画诺、覆审,留所画以为案,更写印署,注令 诺,送詹事府。司议郎二人,正六品上。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凡皇太子出入、 朝谒、从祀、释奠、讲学、监国之命,可传于史册者,录为记注;宫坊祥眚,官长 除拜、薨卒,岁终则录送史馆。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事 讽赞。皇太子朝宫臣,则列侍左阶,出入骑从。左赞善大夫五人,正五品上。掌传 令,讽过失,赞礼仪,以经教授诸郡王。录事二人,从八品下;主事三人,从九品 下。隋有内允。武德三年改曰中舍人,隶门下坊。贞观初曰中允,十八年置司议郎。 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复改中允曰内允。太子废,复旧。龙朔二年,改门下坊曰 左春坊,左庶子曰左中护,中允曰左赞善大夫,司议郎分左右,置左右谕德各一人。 咸亨元年,皆复旧,司议郎不分左右,其后谕德废而司议郎复分。仪凤四年,置左 右赞善大夫各十人,以同姓为之。景云二年,始兼用庶姓,改门下坊曰左春坊,复 置谕德,庶子以比侍中,中允以比门下侍郎,司议郎以比给事中,赞善大夫以比谏 议大夫,谕德以比散骑常侍。右坊,则庶子以比中书令,中舍人以比中书侍郎,太 子监国则庶子比尚书令。有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二人,传令四人,掌仪二人,赞者 三人,亭长三人,掌固十人。
△崇文馆
学士二人,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校书郎二人,从九品 下。掌校理书籍。贞观十三年置崇贤馆。显庆元年,置学生二十人。上元二年,避 太子名,改曰崇文馆。有学士、直学士及雠校,皆无常员,无其人则庶子领馆事。 开元七年,改雠校曰校书郎。乾元初,以宰相为学士,总馆事,贞元八年,隶左春 坊。有馆生十五人,书直一人,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二人, 楷书手十人,熟纸匠一人,装潢匠二人,笔匠一人。
△司经局
洗马二人,从五品下。掌经籍,出入侍从。图书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文学 三人,正六品下。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校书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从九品 上。掌校刊经史。唐改太子正书曰正字。龙朔三年,改司经局曰桂坊,罢隶左春坊, 领崇贤馆,比御史台;以詹事一人为令,比御史大夫,司直二人比侍御史,以洗马 为司经大夫。置文学四人,录事一人,正九品下。三年,改司经大夫曰桂坊大夫, 纠正违失。咸亨元年,复隶左春坊,省录事。有书令史二人,书吏二人,典书四人, 楷书二十五人,掌固六人,装潢匠二人,熟纸匠、笔匠各一人。
△典膳局
典膳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进膳、尝食,丞为之贰。每夕, 更直于厨。龙朔二年,改典膳监曰典膳郎。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主食六人, 典食二百人,掌固四人。
△药藏局
药藏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和医药,丞为之贰。皇太子有 疾,侍医诊候议方。药将进,宫臣涖尝,如尚药局之职。有书令史一人,书吏二人, 侍医四人,典药二人,药童六人,掌固四人。
△内直局
内直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符玺、衣服、繖扇、几案、笔 砚、垣墙。龙朔二年,改监曰内直郎,副监曰丞。有令史一人,书吏三人,典服十 二人,典扇八人,典翰八人,掌固六人。武德中,有典玺四人,开元中废。
△典设局
典设郎四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汤沐、灯烛、汛扫、铺设。凡 皇太子散斋别殿、致斋正殿,前一日设幄坐于东序及室内,张帷前楹。龙朔二年, 改斋帅局曰典设局,斋帅曰郎。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幕士二百四十五人,掌 固十二人。
△宫门局
宫门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宫门管钥。凡夜漏尽,击漏鼓 而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而闭。岁终行傩,则先一刻而启。皇太子不在,则阖 正门;还仗,如常。凡宫中,明时不鼓。龙朔三年,改宫门监曰宫门郎。有书令史 一人,书吏二人,门仆百人,掌固四人。
△右春坊
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下。掌侍从、献纳、启奏,中舍 人为之贰。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至春坊则庶子宣传,中舍人奉行。太子舍 人四人,正六品上。掌行令书、表启。诸臣上皇太子,大事以笺,小事以启,其封 题皆上右春坊通事舍人以进。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掌导宫臣辞见,承令劳问。 右谕德一人,右赞善大夫五人,录事一人,主事二人,品皆如左春坊。隋内舍人隶 典书坊。武德初改曰中舍人,管记舍人曰太子舍人。永徽元年,避太子名,复改中 舍人曰内舍人。龙朔二年,改典书坊曰右春坊,右庶子曰右中护,中舍人曰右赞善 大夫,舍人曰右司议郎。有令史九人,书令史十八人,传令四人,典谒四人,亭长 六人,掌固十人。
△家令寺
家令一人,从四品上。掌饮膳、仓储。总食官、典仓、司藏三署。皇太子出入, 则乘轺车为导;祭祀、宾客,则供酒食;赐予,则奉金玉、货币。凡床几、茵席、 器物,非取于将作、少府者,皆供焉。丞二人,从七品下,掌判寺事。凡三署出纳, 皆刺于詹事。庄宅、田园,审肥脊为收敛之数。宫、朝、坊、府土木营缮,则下 于司藏。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唐改司府令曰家令。龙朔二年,改家令寺曰宫府寺, 家令曰大夫。有录事一人,府十人,史二十人,亭长四人,掌固四人,杂匠百人。
△食官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饮膳、酒醴。凡四时供送设食皆颛 焉。供六品以下元日、寒食、冬至食于家令厨者。有府二人,史四人,掌膳四人, 供膳百四十人,奉觯三十人。
△典仓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九谷、醯醢、庶羞、器皿、灯烛。 凡园圃树艺,皆受令焉。每月籍出纳上于寺,岁终上詹事府。给户奴婢、番户、杂 户资粮衣服。有府三人,史五人,园丞二人,史二人。
△司藏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库藏财货出纳、营缮。有府三人, 史四人,计史一人。
△率更寺
令一人,从四品上。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太子释奠、讲学、 齿胄,则总其仪;出入,乘轺车为导,居家令之次。坊、寺、府有罪者,论罚,庶 人杖以下,皆送大理。皇太子未立,则断于大理。丞一人,从七品上。掌贰令事。 宫臣有犯理于率更者,躬问蔽罪而上于詹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掌印局。凡宗 族不序,礼仪不节,音律不谐,漏刻不审,刑名不法,皆举而正之。决囚,则与丞 同涖。龙朔二年,改曰司更寺,令曰司更大夫。有录事一人,府三人,史四人,漏 刻博士三人,掌漏六人,漏童二十人,典钟、典鼓各十二人,亭长四人,掌固四人。 漏刻博士掌教漏刻。
△仆寺
仆一人,从四品上。掌车舆、乘骑、仪仗、丧葬,总厩牧署。太子出,则率厩 牧令进路,亲驭。丞一人,从七品上。掌判寺事。凡马畜刍粟,岁以季夏上于詹事, 以时出入而节其数。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掌厩牧畜养、车骑驾驭、仪仗。龙朔二 年,改曰驭仆寺,仆曰大夫。有进马十一人,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五人,亭长三 人,掌固三人。
△厩牧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车马、闲厩、牧畜。皇太子出,则 率典乘先期习路马,率驾士驭车乘,既出,进路,式路车于西閤外,南向以俟。凡 群牧隶东宫者,皆受其职事。典乘四人,从九品下。有府三人,史六人,翼驭十人, 驾士十五人,掌闲六百人,兽医十人,主酪三十人。翼驭掌调马执驭。
△太子左右率府
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人,从四品上。掌兵仗、仪卫。凡诸曹及三府、 外府皆隶焉。元日、冬至,皇太子朝宫臣、诸方使,则率卫府之属为卫。每月三府 三卫及五府超乘番上者,配以职。武德五年,改左右侍率曰左右卫率府,左右武侍 卫率曰左右宗卫率府,左右宫门将曰左右监门率府。龙朔二年,改左右卫率府曰左 右典戎卫,左右宗卫率府曰左右司御率府,左右虞候率府曰左右清道卫,左右内率 府曰左右奉裕卫,左右监门率府曰左右崇掖卫。武后垂拱中,改左右监门率府曰左 右鹤禁卫。神龙元年,改左右司御率府曰左右宗卫府,左右清道卫曰左右虞候率府。 景云二年,左右宗卫府复曰左右司御率府。开元初,左右虞候率府复曰左右清道率 府。
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掌判诸曹府。季秋以属官功状上于率,而为考课。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上;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骑曹 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仓曹掌文官簿书,兵曹掌武官簿书,胄曹掌器械、公廨 营缮。司阶各一人,从六品上;中候各二人,从七品下;司戈各二人,从八品上; 执戟各三人,散长上各十人,从九品下。左右司御、清道、监门、内率府,自率以 下品同。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一人。仓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胄曹,各 府二人,史三人;骑曹,府五人,史七人。亭长、掌固各二人。
△亲府、勋府、翊府三府
每府中郎将各一人,从四品上;左右郎将各一人,正五品下。中郎将、郎将, 掌其府校尉、旅帅及亲、勋、翊卫之属宿卫,而总其事。
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九品上。掌判句。大朝会及皇太子出,则从卤簿而涖其 仪。亲卫从七品上,勋卫正八品上,翊卫从八品上,员皆亡。校尉各五人,从六品 上;旅帅各十人,正七品下;队正各二十人,从八品上。武德元年,改功曹曰亲卫, 义曹曰勋卫,良曹曰翊卫,置三府,有录事二人,府、史各一人。
△太子左右司御率府
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人,从四品上。掌同左右卫。凡诸曹及外府旅 贲番上者隶焉。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上;仓曹参军 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骑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司阶各一人,中候 各二人,司戈各二人,执戟各三人。亲卫、勋卫、翊卫三府中郎将以下,如左右卫 率府。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三人;胄 曹,府、史各二人。亭长一人,掌固二人。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
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昼夜巡警。凡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隶焉。皇太子 出入,则以清游队先导,后拒队为殿。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上; 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左右司阶各一人,左右 中候各二人,左右司戈各一人,左右执戟各三人。亲卫、勋卫、翊卫三府中郎将以 下,如左右卫率府。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二人。仓曹,府一人, 史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三人;胄曹,府二人,史二人。细引押仗五十人。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
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诸门禁卫。凡财物、器用,出者有籍。长史各一人,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兼领仓曹;胄曹参 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监门直长七十八人,从七品下。唐改宫门将曰监门率,直 事曰直长。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一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二人; 胄曹,府二人,史三人。
△太子左右内率府
率各一人,副率各一人。掌千牛供奉之事。皇太子坐日,领千牛升殿。射于射 宫,则千牛奉弓矢立东阶,西面;率奉弓,副率奉矢、决拾。北面张弓,左执付, 右执萧以进,副率以弓拂巾而进,各退立于位。既射,左内率启其中否。长史各一 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兼领仓曹。胄 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千牛各四十四人,从七品上。唐置兵曹,改司使左右 复曰千牛备身,主射左右复曰备身左右,弓箭备身去弓箭之名。龙朔二年,改千牛 备身曰奉裕。开元中,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并为千牛。有备身二十八人,主仗四 十人,录事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
百官四下
○王府官
傅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谘议参军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谋议事。友 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 校典籍,侍从文章。东、西閤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自祭酒 以下为王官。武德中,置师一人、常侍二人、侍郎四人,皆掌表启书疏,赞相礼仪; 舍人四人,掌通传引纳;谒者二人、舍人二人、谘议参军事、友,皆正五品下;文 学、祭酒,皆正六品下。高宗、中宗时,相王府长史以宰相兼之,魏、雍、卫王府 以尚书兼之,徐、韩二王为刺史,府官同外官,资望愈下。永淳以前,王未出閤则 不开府。天授二年,置皇孙府官。玄宗诸子多不出閤,王官益轻而员亦减矣。景云 二年,改师曰傅,开元二年废,寻复置,废常侍、侍郎、谒者、舍人。开成元年, 改诸王侍读曰奉诸王讲读,大中初复旧。
长史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下。皆掌统府僚、纪纲职务。掾一人, 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事,属一人,皆正六品上,掌通判兵曹、骑曹、法曹、士 曹事。主簿一人,掌覆省书教,记室参军事二人,掌表启书疏,录事参军事一人, 皆从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功曹参军事掌文官 簿书、考课、陈设,仓曹参军事掌禄禀、厨膳、出内、市易、畋渔、刍藁,户曹参 军事掌封户、僮仆、弋猎、过所,兵曹参军事掌武官簿书、考课、仪卫、假使,骑 曹参军事掌厩牧、骑乘、文物、器械,法曹参军事掌按讯、决刑,士曹参军事掌土 功、公廨,自功曹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参军事二人,正八品下;行参军事四人, 从八品上。皆掌出使杂检校。典签二人,从八品下,掌宣传书教。武德中,改功曹 以下书佐、法曹行书佐、土曹佐皆曰参军事,长兼行书佐曰行参军,废城局参军事。 又有铠曹参军事二人,掌仪卫兵仗;田曹参军事一人,掌公廨、职田、弋猎;水曹 参军事二人,掌舟船、渔捕、刍草。皆正七品下。家吏二人,百司问事谒者一人, 正七品下。司閤一人,正九品下。贞观中,废铠曹、田曹、水曹。武后时,家吏以 下皆废。主簿、记室有史二人;录事、功曹、仓曹、兵曹、骑曹、法曹、士曹,各 府一人、史二人;户曹府、史各二人。自典签以上为府官,郡王、嗣王不置长史。
○亲事府
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皆掌校尉以下守卫、陪从,兼 知鞍马。校尉五人,从六品上;旅帅,从七品下;队正,从八品下,队副,从九品 下。皆掌领亲事、帐内陪从。自旅帅以下,视亲事多少乃置。
○帐内府
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自校尉以下,员、品如亲事府。 初,典军以武官及流外为之,领执仗、帐内等。秦王、齐王府置左右六护军府、左 右亲军府、左右帐内府。左一、右一护军府,护军各一人,副护军各二人,长史、 录事参军事,仓曹、兵曹、铠曹参军事,各一人,统军各五人,别将各一人。左二、 右二护军府,左三、右三护军府,减统军三人,别将六人。左右亲军府,统军各一 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兵曹、铠曹参军事,左别将,右别将,各一人。帐 内府职员与护军府同。又有库直,隶亲事府;驱咥直,隶帐内府。选材勇为之。贞 观中,库直以下皆废。亲事府有府一人,史二人;执仗亲事十六人,执弓仗;执乘 亲事十六人,掌供骑乘;亲事三百三十人。帐内府有府一人,史一人,帐内六百六 十七人。
○亲王国
令一人,从七品下;大农一人,从八品下。掌判国司。尉一人,正九品下;丞 一人,从九品下。学官长、丞各一人,掌教授内人;食官长、丞各一人,掌营膳食; 厩牧长、丞各二人,掌畜牧;典府长、丞各二人,掌府内杂事。长皆正九品下,丞 皆从九品下。有典卫八人,掌守卫、陪从。舍人四人,录事一人,府四人,史八人。
○公主邑司
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掌公主财货、禀积、田园。主簿一人, 正九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督封租、主家财货出入。有史八人,谒者二人, 舍人二人,家史二人。
○外官
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都统、副都统,行军长史,行军司马、行军左司马、 行军右司马,判官,掌书记,行军参谋,前军兵马使、中军兵马使、后军兵马使, 中军都虞候,各一人。元帅、都统、招讨使,掌征伐,兵罢则省。都统总诸道兵马, 不赐旌节。高祖起兵,置左右领军大都督,各总三军。及定京师,置左右元帅、太 原道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皆亲王领之。天宝末,置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 东、河北、平卢节度使。招讨、都统之名始于此。大历八年,罢天下兵马元帅。建 中四年,以李希烈反,置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兴元元年,置副都统。会昌中,置 灵、夏六道元帅。黄巢之难,置诸道行营都都统。天复三年,置诸道兵马元帅,寻 复改曰天下兵马元帅。
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备、军籍、 赐予皆专焉。武德元年,改赞治曰治中。太宗即位,曰司马,下州亦置焉。显庆二 年,置洛州司马。武后大足元年,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置左右司马。 神龙二年省。太极元年,雍、洛四大都督府增司马一人,亦分左右。
掌书记,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事。行军参谋, 关豫军中机密。景龙元年,置掌书记。开元十二年,罢行军参谋,寻复置。
节度使、副大使知节度事、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 官、衙推各一人,同节度副使十人,馆驿巡官四人,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亲事 各一人,随军四人。节度使封郡王,则有奏记一人;兼观察使,又有判官、支使、 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又兼安抚使,则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兼支度、营田、 招讨、经略使,则有副使、判官各一人;支度使复有遣运判官、巡官各一人。
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 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辄上闻。入境,州县筑节 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 左。视事之日,设礼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判三案:节度使判宰相,观察使判 节度使,团练使判观察使。三日洗印,视其刓缺。岁以八月考其治否;销兵为上考, 足食为中考,边功为下考;观察使以丰稔为上考,省刑为中考,办税为下考;团练 使以安民为上考,惩奸为中考,得情为下考;防御使以无虞为上考,清苦为中考, 政成为下考;经略使以计度为上考,集事为中考,脩造为下考。罢秩则交厅,以节 度使印自随,留观察使、营田等印,以郎官主之。锁节楼、节堂,以节院使主之, 祭奠以时。入朝未见,不入私第。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皆亲王遥领。 两府之政,以尹主之;大都督府之政,以长史主之;大都护府之政,以副大都护主 之,副大都护则兼王府长史。其后有持节为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者,正节度也。 诸王拜节度大使者,皆留京师。
观察使、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奏 官,各一人。
团练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
防御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各一人。
观察处置使,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凡奏请,皆属于州。贞观初,遣大使十 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神龙二年,以五品以 上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按举州县,再周而代。景云二年,置都督二十四人,察刺 史以下善恶,置司举从事二人,秩比侍御史。扬、益、并、荆四州为大都督,汴、 兗、魏、冀、蒲、绵、秦、洪、润、越十州为中都督,皆正三品;齐、鄜、泾、襄、 安、潭、遂、通、梁、夔十州为下都督,从三品。当时以为权重难制,罢之,唯四 大都督府如故。置十道按察使,道各一人。开元二年,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至 四年罢,八年复置十道按察使,秋、冬巡视州县,十年又罢。十七年复置十道、京 都、两畿按察使,二十年曰采访处置使,分十五道,天宝末,又兼黜陟使,乾元元 年,改曰观察处置使。
西都、东都、北都牧各一人,从二品;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 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 鳏寡。亲王典州,则岁以上佐巡县。武德元年,雍州置牧一人,以亲王为之,然常 以别驾领州事。永徽中,改尹曰长史。初,太宗伐高丽,置京城留守,其后车驾不 在京都,则置留守,以右金吾大将军为副留守;开元元年,改京兆、河南府长史复 为尹,通判府务,牧缺则行其事;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为留守,少 尹为副留守:谓之三都留守。三都大都督府有典狱十八人,问事十二人,白直二十 四人;典狱以防守囚系,问事以行罚。中府、上州,典狱十四人,问事八人,白直 二十人;下府、中州,典狱十二人,问事六人,白直十六人;下州,典狱八人,问 事四人,白直十六人。自三都以下,皆有执刀十五人。
少尹二人,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岁终则更次入计。
司录参军事二人,正七品上。录事四人,从九品上。功曹、仓曹、户曹、田曹、 兵曹、法曹、士曹参军事各二人,皆正七品下。参军事六人,正八品下。六府录事 参军事以下减一人。录事参军事,掌正违失,莅符印。武德初,改州主簿曰录事参 军事,开元元年,改曰司录。有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史四人,中府有史三人,下府、 都护府、上州、中州、下州各有史二人。
功曹司功参军事,掌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 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武德初,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书 佐皆为司功等参军事,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中府有府 二人、史三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三人。大都护府有府一人、史二人。上府有府、 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减史二人。
仓曹司仓参军事,掌租调、公廨、庖厨、仓库、市肆。有府五人,史十三人。 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六人。中府、下府各有府三人,史五人。都护府有府、史各 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下州减史二人。
户曹司户参军事,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蠲符、杂徭、逋负、良贱、刍 藁、逆旅、婚姻、田讼、旌别孝悌。有府八人,史十六人,帐史二人,知籍,按帐 目捉钱。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七人,帐史二人;中府有府三人,史五人,帐史一 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帐史一人。上州有佐四人,史六人,帐史一人;中州 有佐三人,史五人,帐史一人;下州有佐二人,史四人,帐史一人。都护府有府、 史各二人,帐史一人。
田曹司田参军事,掌园宅、口分、永业及廕田。景龙三年,初置司田参军事, 唐隆元年省,上元二年复置。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府二人,史六人;中 府有府、史各二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下州 减史二人。
兵曹司兵参军事,掌武官选、兵甲、器仗、门禁、管钥、军防、烽候、传驿、 畋猎。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 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都护府有府三人,史四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 减史二人。
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鞠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有府六人,史十四人。 大都督府有府三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上 州有佐四人,史七人;中州有佐一人,史四人;下州有佐一人,史三人。
士曹司士参军事,掌津梁、舟车、舍宅、工艺。有府五人,史十一人。大都督 府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下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 州有佐一人,史四人。
参军事掌出使、赞导。武德初,改行书佐曰行参军,寻又改曰参军事。初有亟 使十五人,后省。
文学一人,从八品上。掌以五经授诸生。县则州补,州则授于吏部。然无职事, 衣冠耻之。武德初,置经学博士、助教、学生。德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学。元和六 年,废中州、下州文学。京兆等三府,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大都督府、上州, 各助教一人;中都督府,学生五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
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掌疗民疾。贞观三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 开元元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诸州置助教,写《本草》、《百一集验方》藏 之。未几,医学博士、学生皆省,僻州少医药者如故。二十七年,复置医学生,掌 州境巡疗。永泰元年,复置医学博士。三都、都督府、上州、中州各有助教一人。 三都学生二十人,都督府、上州二十人,中州、下州十人。
○大都督府
都督一人,从二品;长史一人,从三品;司马二人,从四品下;录事参军事一 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 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五人, 正八品下;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文学一人,正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上。
○中都督府
都督一人,正三品;别驾一人,正四品下;长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 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 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 从七品上;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上;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文学一人,从八品上; 医学博士一人,正九品上。
○下都督府
都督一人,从三品;别驾一人,从四品下;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 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 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 从七品下;参军事三人,从八品下;文学一人,从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正九品 上。
都督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总判府事。武德初,边要之地 置总管以统军,加号使持节,盖汉刺史之任。有行台,有大行台。其员有尚书省令 一人,正二品,掌管内兵民,总判省事。有仆射一人,从二品,掌贰令事。自左右 丞以下,诸司郎中略如京省。又有食货监一人,丞二人,掌膳羞、财物、宾客、帐 具、音乐、医药;有农圃监一人,丞四人,掌仓廪、园圃、薪炭、刍藁、运漕;有 武器监一人,丞二人,掌兵械、厩牧;有百工监一人,丞四人,掌舟车、营作。监 皆正八品下,丞正九品下。七年,改总管曰都督,总十州者为大都督。贞观二年, 去“大”字,凡都督府有刺史以下如故,然大都督又兼刺史,而不检校州事。其后 都督加使持节,则为将,诸将亦通以都督称,唯朔方犹称大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 沃衍有屯田之州,则置营田使。武后圣历元年,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及安禄 山反,诸郡当贼冲者,皆置防御守捉使。乾元元年,置团练守捉使、都团练守捉使, 大者领州十余,小者二三州。代宗即位,废防御使,唯山南西道如故。元载秉政, 思结人心,刺史皆得兼团练守捉使。杨绾为相,罢团练守捉使,唯澧、朗、峡、兴、 凤如故。建中后,行营亦置节度使、防御使、都团练使。大率节度、观察、防御、 团练使,皆兼所治州刺史。都督府则领长史,都护府则领都护,或亦别置都护。都 督府有掾,有属,有记室参军事,有典签,武德中省。
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贞观十七年废市令。垂拱 元年复置。都督府、三都、诸州,各有市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帅三人,分行 检察;仓督二人,颛莅出纳;史二人。下州省丞。
○大都护府
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上;长史 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 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各一 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三人,正八品下。
○上都护府
都护一人,正三品;副都护二人,从四品上;长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 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下;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 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上;参军事三人,从八品上。
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
○上州
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牧尹;别驾一人,从四品下。武德元年,改太守曰刺 史,加使持节,丞曰别驾。十年,改雍州别驾曰长史。高宗即位,改别驾皆为长史。 上元二年,诸州复置别驾,以诸王子为之。永隆元年省,永淳元年复置。景云二年, 始参用庶姓。天宝元年,改刺史曰太守。八载,诸郡废别驾,下郡置长史一员。上 元二年,诸州复置别驾。德宗时,复省。元和、长庆之际,两河用兵,裨将有功者 补东宫王府官,久次当进及受代居京师者,常数十人,诉宰相以求官;文宗世,宰 相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
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从七品上;录 事二人,从九品下;司功参军事一人、司仓参军事一人、司户参军事二人、司田参 军事一人、司兵参军事一人、司法参军事二人、司士参军事一人,皆从七品下;参 军事四人,从八品下;市令一人,从九品上;丞一人,从九品下;文学一人,从八 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
○中州
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上;司 功参军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军事、司兵参军事、司法参军事、司 士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参军事三人,正九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
○下州
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别驾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军 事一人,从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军事、 司法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参军事二人,从九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
诸军各置使一人,五千人以上有副使一人,万人以上有营田副使一人。军皆有 仓、兵、胄三曹参军事。刺史领使,则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军衙推。
○京县
令各一人,正五品上;丞二人,从七品上;主簿二人,从八品上;录事二人, 从九品下;尉六人,从八品下。
○畿县
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上;尉二人,正 九品下。
○上县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从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从九 品上。
○中县
令一人,正七品上;丞一人,从八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尉一人,从九 品下。
○中下县
令一人,从七品上;丞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尉一人,从九 品下。
○下县
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尉一人,从九 品下。
县令掌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每岁季冬,行乡饮 酒礼。籍帐、传驿、仓库、盗贼、堤道,虽有专官,皆通知。县丞为之贰,县尉分 判众曹,收率课调。武德元年,改书佐曰县尉,寻改曰正。诸县置主簿,以流外为 之。京县、上县,丞皆一人;畿县、上县,正皆四人。七年,改县正复曰尉。贞观 初,诸县置录事。开元,上县万户、中县四千户以上,增尉一人。京兆、河南府诸 县,户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户一万以上置义仓督三人。其后畿县户不及四千,亦 置尉二人,万户增一人。凡县有司功佐、司仓佐、司户佐、司兵佐、司法佐、司士 佐、典狱、门事等,畿县减司兵,上县有司户、司法而已。凡县皆有经学博士、助 教各一人,京县学生五十人,畿县四十人,中县以下各二十五人。
上镇,将一人,正六品下;镇副二人,正七品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各 一人,从八品下。中镇,将一人,正七品上;镇副一人,从七品上;兵曹参军事一 人,正九品下。下镇,将一人,正七品下;镇副一人,从七品下;兵曹参军事一人, 从九品下。每镇又有使一人、副使一人。凡军镇,二万人以上置司马一人,正六品 上;增仓曹、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下。不及二万者,司马从六品上,仓曹、 兵曹参军事正八品上。
上戍,主一人,正八品下;戍副一人,从八品下。中戍,主一人,从八品下。 下戍,主一人,正九品下。
镇将、镇副,戍主、戍副,掌捍防守御。凡上镇二十,中镇九十,下镇一百三 十五;上戍十一,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仓曹参军事,掌仪式、仓库、饮 膳、医药、付事、句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市易、公廨。中镇则兵曹兼掌。 兵曹参军事,掌防人名帐、戎器、管钥、马驴、土木、谪罚之事。上镇:有录事一 人,史一人,仓曹佐一人、史二人,兵曹佐、史各二人,仓督一人、史二人;中镇: 录事一人,兵曹佐一人、史四人,仓督一人、史二人;下镇:录事一人,兵曹佐一 人、史二人,仓督一人、史一人。凡军镇,五百人有押官一人,千人有子总管一人, 五千人又有府三人、史四人。上戍:佐一人、史二人;中戍:史二人;下戍:史一 人。唐废戍子,每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及者为下镇;五十人为上 戍,三十人为中戍,不及者为下戍。开元十五年,朔方五城各置田曹参军事一人, 品同诸军判司,专莅营田。永泰后,诸镇官颇增减开元之旧。
五岳、四渎,令各一人,正九品上,掌祭祀。有祝史三人,赍郎各三十人。
上关: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中关:令一人,正九品下;丞 一人,从九品下。下关:令一人,亦从九品下。掌禁末游,察奸慝。凡行人车马出 入,据过所为往来之节。凡关二十有六,京四面关有驿道者为上关,元驿道者为中 关,余为下关。丞掌付事、句稽、监印、省署钞目,通判关事。上关:录事一人, 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六人;中关:录事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典事四人;下关: 府一人,史、典事各二人。典事掌巡雉及杂当。初,诸关置都尉,亦有它官奉敕监 者。上津置尉一人,掌舟梁之事;府一人,史二人,津长四人。下津尉一人,府一 人,史二人,津长二人。永徽中,废津尉,上关置津吏八人。永泰元年,中关置津 吏六人,下关四人,无津者不置。
昭宗名晔,是懿宗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恭宪皇太后王氏。起初被封为寿王。僖宗乾符三年(876),李晔兼任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僖宗遭逢变乱一再离京奔波,李晔握持兵器在僖宗身边侍卫,更被倚重信赖。
文德元年(888)三月,僖宗病势危重,群臣因吉王李保年长,想要立吉王继承皇位。观军使杨复恭率领军队迎还寿王,立寿王为皇太弟,改名李敏。初八,在僖宗灵柩前,李敏就皇帝位。
四月初一,孙儒攻破扬州,自称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逃往庐州。初三,昭宗追尊生母为皇太后。韦昭度任中书令,孔纬任司空。初八,张全义攻破孟州,李罕之逃往河东。成..攻破江陵,自称留后。二十四日,朱全忠与秦宗权在蔡州作战,打败秦宗权。
五月初六,赵德..献出襄州归降朝廷,昭宗委任赵德..为忠义军节度使、蔡州四面行营副都统。
六月,阆州防御使王建反叛,攻破汉州,俘虏了刺史张顼,趁势进犯成都。韦昭度被免去中书令职务,担任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兼两川招抚制置使。
十月,陈敬蠧反叛。二十七日,将僖宗安葬于靖陵。
十一月初三,秦宗权攻破许州,俘虏了忠武军节度使王..。二十八日,奉国军的将领申丛活捉秦宗权。
十二月二十四日,韦昭度任行营招讨使,与永平军节度使王建一道讨伐陈敬蠧。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厚反叛攻破夔州。
龙纪元年(889)正月初一,施行大赦,更改年号。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刘崇望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日,宣武军将领郭..杀了奉国军留后申丛,自称留后。
二月初六,朱全忠将秦宗权献给朝廷。二十七日,秦宗权伏法处死。
三月,孔纬任司徒,杜让能任司空。初五,钱升攻破苏州,驱逐了刺史徐约。
六月,李克用进犯邢州。昭义军节度使孟方立去世,其弟孟迁自称留后。杨行密攻破宣州,宣歙观察使赵..丧命。庐州刺史蔡俦反叛依附孙儒。
八月十五日,孟迁反叛,依附李克用。
十月,平卢军节度使王敬武去世,其子王师范自称留后,攻占棣州,刺史张蟾丧命。宣歙观察使杨行密反叛,攻占常州,刺史杜陵丧命。钱升攻破润州。
十一月十九日,昭宗在太清宫举行受祭人扮饰者享用祭礼的仪式。二十日,在太庙祭祖。二十一日,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大典,施行大赦。
十二月,孙儒攻破常、润二州。初一,孔纬任太保,杜让能任司徒。十五日,眉州刺史山行章反叛、依附王建。
大顺元年(890)正月初一,群臣给昭宗敬加尊号为“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昭宗施行大赦,更改年号。十五日,简州的将领杜有迁抓了本州刺史员虔嵩,反叛依附王建。
二月初三,资州的将领侯元绰抓住了本州刺史杨戡,反叛依附王建。
三月二十二日,昭义军节度使李克..去世,他的弟弟李克恭自称留后。
四月初一,宿州的将领张筠驱逐了本州刺史张绍光。十一日,嘉州刺史朱实反叛依附王建。二十一日,戎州的将领文武坚抓了本州刺史谢承恩,反叛依附王建。
五月,张浚任河东行营都招讨宣慰使,京兆尹孙揆担任副宣慰使;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任北面招讨使,云州防御使赫连铎担任副招讨使;朱全忠任南面招讨使,王..任东面招讨使,协同讨伐李克用。十七日,昭义军的将领安居受杀了本军节度使李克恭,反叛依附朱全忠。二十八日,剑南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去世,其弟顾彦晖自称留后。
六月初七,雅州的将领谢从本杀了本州刺史张承简,反叛依附王建。十七日,朱全忠任河东东面行营招讨使。本月,河东的将领安知建献出邢、氵名、磁三个州,反叛依附朱全忠。
七月,杨行密攻破润州。二十四日,李克用俘虏了昭义军节度使孙揆。
八月,钱升杀了苏州刺史杜孺休。杨行密攻破苏州。淮南节度使孙儒反叛,攻破润州。十七日,委任朱全忠为中书令。
九月,李克用攻破潞州。杨行密攻破润、常二州。
闰九月,孙儒攻破常州。初九,邛州的将领任可知杀了本州刺史毛湘。
十月初一,蜀州刺史李行周反叛依附王建。李克用攻破邢、氵名、磁三个州。
十一月十五日,李匡威攻破蔚州。本月,张浚在阴地与李克用作战,大败。孙儒攻破苏州。
十二月,李克用攻破晋州。
大顺二年(891)正月初九,孙纬、张浚被免职。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崔昭纬,御史中丞徐彦若任户部侍郎,二人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甘露镇使陈可言反叛攻破常州。钱升攻破苏州。
二月二十五日,昭宗赦免反叛的陈敬蠧。二十七日,下诏命令王建停止对朝廷军队作战,王建不接受诏令。
本年春,淮南地区发生大饥荒。
四月初一,有彗星流入太微星垣。初五,昭宗施行大赦,避离正殿,减少膳食,停止宫内奏乐。赐给两军黄金、布帛,赎还被他们虏去的男女民众各归其家。对平民中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有疾病不能独立生活的人,派当地长官进行慰问抚恤。访问高祖武德年间功臣的子孙。二十四日,王建进犯成都。
五月,孙儒攻破和州、滁州。
六月,杨行密攻破和州、滁州。二十八日,昭宗封儿子李..为德王。
七月,李克用攻破云州,防御使赫连铎逃往退浑。孙儒焚烧扬州后逃跑。
八月二十三日,王建攻破成都,俘虏了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蠧,自称留后。
十月初五,朱全忠攻破宿州。
十一月十三日,曹州的将领郭铢杀了本州刺史郭词,反叛依附朱全忠。二十五日,朱全忠攻破寿州。
景福元年(892)正月十四日,朱全忠攻破孟州,驱逐了河阳节度使赵克裕。二十一日,昭宗施行大赦,更改年号。
二月,刘崇望被免职。钱升攻破苏州。初九,朱全忠进犯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宣将其打败。
三月,户部尚书郑延昌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一,杨行密攻破楚州,俘虏了刺史刘瓒;又攻破常州,刺史陈可言丧命。十二日,武定军节度使杨守忠、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反叛,会同杨守厚的军队进犯梓州。二十二日,福建观察使陈岩去世,护闽都将范晖自称留后。二十六日,泉州刺史王潮反叛、进犯福州。
四月初八,杜让能任太尉。
六月初六,杨行密攻破扬州。己巳日,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反叛,攻破凤州,感义军节度使满存逃往兴元;李茂贞趁势攻破兴、洋两个州。
八月初一,李茂贞进犯兴元,杨守亮、满存逃亡阆州。十五日,昭宗对京畿、关辅一带的罪犯减刑,免除淮南、浙西、宣州拖欠的赋税。
十月,蔡俦献出庐州反叛依附朱全忠,河东的将领李存孝献出邢州反叛依附朱全忠。
十一月,有彗星进入斗、牛二星宿之间。初一,武宁军的将领张王遂、张谏献出濠、泗二州反叛依附朱全忠。初五,朱友裕攻破濮州,俘虏了刺史邵儒。孙儒的部将王坛攻破婺州,刺史蒋耡逃往越州。
本年,明州刺史钟文季去世,其部将黄晟自称刺史。
景福二年(893)正月,徐彦若被免职、担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委任李茂贞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茂贞不接受任命。
二月,杨行密攻破常州。
三月二十二日,幽州卢龙军兵马留后李匡筹驱逐了其兄李匡威,自称节度留后。
四月初七,王建杀了陈敬蠧及剑南西川监军田令孜。十七日,有彗星进入太微星垣。十九日,王..杀了李匡威。二十日,朱全忠攻破徐州,武宁军节度使时溥丧命。
五月初二,王潮攻破福州,范晖丧命;王潮自称留后。
七月,杨行密攻破庐州,蔡俦丧命。
八月初一,嗣覃王李嗣周任京西面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钅岁任副招讨使,讨伐李茂贞。初五,升州刺史张雄去世,其部将冯弘铎自称刺史。本月,杨行密攻破歙州。
九月十七日,嗣覃王李嗣周在兴平与李茂贞作战,大败。十九日,李茂贞侵犯京都。二十日,李茂贞杀了观军容使西门重遂,内枢密使李周讠童、段诩。昭宗将杜让能贬为梧州刺史。二十七日,东都留守、检校司徒韦昭度任司徒,御史中丞崔胤任户部侍郎,二人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本月,升州刺史冯弘铎反叛依附杨行密。
十月初一,杀戮杜让能与户部侍朗杜弘徽。杨行密攻破舒州。
十二月,韦昭度任太傅。邵州刺史邓处讷攻破潭州,钦化军节度使周岳丧命,邓处讷自称留后。
本年,建州刺史徐归范、汀州刺史钟余慕反叛依附王潮。
乾宁元年(894)正月,有彗星出现在黄道带的十二次鹑首星官。初一,昭宗施行大赦,更改年号。李茂贞率兵朝见昭宗。
二月,右散骑常侍郑綮任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彰义军节度使张钧去世,其兄张钅番自称留后。
三月二十一日,李克用进犯邢州,俘虏并杀了李存孝。
五月十五日,王建攻破彭州,威戎军节度使杨晟丧命。本月,郑延昌被免职。孙儒的部将刘建锋、马殷攻破潭州,武安军节度使邓处讷丧命,刘建锋自称留后。武冈指挥使蒋勋攻破邵州。
六月,大同军防御使赫连铎在云州与李克用作战,丧命。二十七日,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李石奚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九日,李石奚被免职。御史大夫徐彦若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昭宗因连绵大雨避离正殿,减少膳食。郑綮被免职。李茂贞攻破阆州。
八月,杨守亮伏法被处死。初四,对京畿、兴元以及洋、金、商州减征赋税、徭役。
九月初一,李克用攻破潞州,昭义军节度使康君立丧命。
十月初八,昭宗封儿子李礻羽为棣王,李禊为虔王,李聐为沂王,李..为遂王。
十一月,李克用攻破武州。
十二月,李克用攻破新州。二十六日,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筹逃往沧州,义昌军节度使卢彦威杀了李匡筹。二十八日,李克用攻破幽州。
这年冬,杨行密攻破黄州,俘虏了刺史吴讨。
乾宁二年(895)正月十一日,给事中陆希声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四日,护国军节度使王重盈去世,他的儿子王珂自称留后。
二月初七,太子太傅李石奚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崔胤、李石奚被免职。户部侍郎、判户部王抟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行密攻破濠州,俘虏了刺史张王遂。十三日,河东发生地震。
四月,苏州降下大雪。陆希声、韦昭度被免职。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在高梧与朱全忠作战,大败,他的部将安福庆丧命。杨行密攻破寿州,俘虏了刺史江从勖。
五月初八,静难军节度使王行瑜、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反叛,与李茂贞进袭京都,杀了太保致仕韦昭度、太子少师李石奚。本月,李克用攻破绛州,刺史王瑶丧命。
六月初四,镇海军节度使钱升任浙江东道招讨使。初七,吏部尚书孔纬任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初一,李克用将军队屯驻河中。初三,匡国军节度使王行约逃往京都。初五,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骆全馞、刘景宣,指挥使王行实、李继鹏反叛。昭宗移驾至莎城。嗣薛王李知柔暂代主持中书省事物。初七,李克用攻破同州。初九,昭宗停驻石门。前护国军节度使崔胤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十四日,李克用被任命为..宁四面行营招讨使,保大军节度使李思孝被任命为北面招讨使,定难军节度使李思谏被任命为东北面招讨使,彰义军节度使张钅番被任命为西面招讨使。十七日,李克用被任命为..宁四面行营都统。李继鹏伏法被处死。昭宗赦免李茂贞。二十七日,昭宗自石门返回京都。二十八日,崔昭纬被免职。
九月初三,徐彦若任司空。初十,孔纬去世。前昭义军节度使李罕之任..宁四面行营副都统。
十月,京兆尹孙亻屋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三,李克用与王行瑜在梨园作战,打败王行瑜。初七,王行约焚烧宁州后逃跑。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去世,他的儿子王郜自称留后。
十一月初五,李克用与王行瑜在龙泉作战,打败王行瑜。初九,衢州刺史陈儒去世,其弟陈岌自称刺史。十五日,王行瑜伏法被处死。二十日,齐州刺史朱琼反叛依附朱全忠。二十五日,王建攻破利州,刺史李继..丧命。
十二月初一,昭宗对京都施行赦免,恢复大顺年(890~891)以来,被削夺官职、爵位的人员中,论罪处罚不当的人们的官位、爵级。初二,阆州防御使李继雍、蓬州刺史费存、渠州刺史陈..反叛,依附王建。十四日,王建进犯梓州。十六日,通州刺史李彦昭反叛依附王建。
本年,安州防御使宣晟攻破桂州,静江军节度使周元静的部将刘士政丧命,宣晟自称主持军府事务。
乾宁三年(896)正月初一,王建攻破龙州,刺史田日方丧命。
闰正月初五,果州刺史周雄反叛依附王建。
四月初一,武安军发生动乱,杀了本军节度使刘建锋,刘的部将马殷自称留后。
五月初三,杨行密攻破苏州,俘虏了刺史成及;又攻破光州,刺史刘存丧命。初十,成..攻破黔州,武泰军节度使王建肇逃往成都。十五日,董昌伏法被处死。本月,蕲州刺史冯行章反叛依附杨行密。
六月初一,李茂贞进犯京都,嗣延王李戒丕进行抵御。十七日,李戒丕在娄馆与李茂贞作战,大败。
七月十四日,昭宗移驾至渭北。十五日,韩建前来朝见昭宗;昭宗停驻华州。二十六日,崔胤被免职。二十七日,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左丞陆..任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初六,王抟被免职。十七日,国子《毛诗》博士朱朴任左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九月十七日,武安军节度使崔胤任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崔远,一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九日,将陆..贬为峡州刺史。
十月,李克用在白龙潭与罗弘信作战,打败罗弘信。初五,孙亻屋担任持节凤翔四面行营节度、诸军都统、招讨、处置使。十一日,威胜军节度使王抟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一月十二日,忠国军节度使李师悦去世,其子李继徽自称留后。
乾宁四年(897)正月初九,韩建率兵包围昭宗的行宫,杀了扈跸都将李筠。二十日,朱全忠攻破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宣丧命。二十三日,孙亻屋被免去诸军都统职务。
二月,朱全忠进犯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朱瑾逃往淮南,他的儿子朱用贞献出兖州反叛依附朱全忠。朱全忠攻破沂、海、密三个州。保义军节度使王珙进犯河中。韩建杀死太子詹事马道殷、将作监许岩士。杨行密被任命为江南诸道行营都统。初八,王建攻破泸州,刺史冯敬儒丧命。十四日,昭宗立德王李裕为皇太子,施行大赦,在临时建立的祖庙举行祭礼仪式。二十六日,王建攻破渝州。三十日,孙亻屋、朱朴被免职。
五月初八,朱全忠攻破黄州,刺史矍璋丧命。
六月,昭宗将王建贬为南州刺史。委任李茂贞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嗣覃王李嗣周为凤翔陇右节度使;李茂贞不接受任命,李嗣周在奉天与李茂贞作战,大败。
八月,韩建杀了通王李滋、沂王李聐、韶王、彭王、嗣韩王、嗣陈王、嗣覃王李嗣周、嗣延王李戒丕、嗣丹王李允。
九月,钱升攻破湖州,忠国军节度使李继徽逃往淮南。彰义军节度使张琏任凤翔西北行营招讨使,静难军节度使李思谏任凤翔四面行营副都统,讨伐李茂贞。
十月初十,遂州刺史侯绍反叛依附王建。十三日,合州刺史王仁威反叛依附王建。十八日,王建攻破梓州,剑南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丧命。二十二日,昭宗封儿子李礻必为景王,李祚为辉王,李祺为祁王。
十一月初二,杨行密与朱全忠在清口作战,打败朱全忠。初五,钱升攻破台州。
十二月初六,威武军节度使王潮去世,其弟王审知自称留后。
光化元年(898)正月,徐彦若任司徒。
二月,昭宗赦免李茂贞。
三月,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文攻破沧州,义昌军节度使卢彦威逃往汴州。
四月二十七日,昭宗立淑妃何氏为皇后。
五月初一,昭宗施行大赦。初三,朱全忠攻破氵名州,刺史邢善益丧命;又攻破邢州。十四日,朱全忠攻破磁州,刺史袁奉韬丧命。本年,马殷攻破邵、衡、永三个州,刺史蒋勋、杨师远、唐..丧命。
七月二十八日,朱全忠攻破唐州,又攻破隋州,俘虏了刺史赵匡瞞。
八月二十一日,朱全忠攻破邓州,俘虏了刺史国湘。二十五日,昭宗自华州返回京城。二十七日,施行大赦,更改年号。
九月初九,有流星陨落在北方。十七日,钱升攻破苏州。
十月,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去世,其子罗绍威自称留后。初三,朱全忠攻破安州,刺史武瑜丧命。
十一月,衢州刺史陈岌反叛依附杨行密。十九日,昭宗封儿子李礻真为雅王,李祥为琼王。
十二月十八日,李罕之攻破潞州,自称节度留后。李克用攻破泽州。
光化二年(899)正月初一,免除绵、剑二州的徭役二年。十三日,崔胤被免职。兵部尚书陆..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本月,李罕之攻破沁州。刘仁恭攻破贝州。
二月初一,朱全忠攻破蔡州,奉国军节度使崔洪逃往淮南。
三月二十四日,朱全忠攻破泽州。
六月十五日,保义军发生动乱,杀了节度使王珙,其部将李..反叛依附朱全忠。
七月初一,海州戍将陈汉宾献出本州反叛依附杨行密。马殷攻破道州,刺史蔡结丧命。
八月,李克用攻破泽、潞、怀三个州。
十一月,徐彦若任太保,王抟任司空。马殷攻破郴、连二州,刺史陈彦谦、鲁景仁丧命。十一日,保义军将领朱简杀了节度使李..,反叛依附朱全忠。
光化三年(900)四月十四日,皇后何氏与皇太子李裕到祖庙祭祀。
六月十一日,清海军节度使崔胤任尚书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抟被免职。十三日,杀了王抟。
七月,浙江洪水泛滥。
八月二十五日,李克用攻破氵名州,俘虏了刺史朱绍宗。
九月,朱全忠攻破氵名州。钱升攻破婺州,刺史王坛逃往宣州。衢州刺史陈岌反叛依附钱升。二十日,徐彦若被免职。二十一日,崔远被免职。二十三日,刑部尚书裴贽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九日,朱全忠攻破瀛州。
十月初二,朱全忠攻破景州,俘虏了刺史刘仁霸。初七,攻破莫州。二十七日,攻破祁州,刺史杨约丧命。三十日,攻破定州,义武军节度使王郜逃往太原。
十一月初五,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内枢密使王彦范、薛齐亻屋作乱,昭宗被迫住进少阳院。初七,刘季述立皇太子李裕为皇帝。二十三日,白昼出现太白金星。
十二月,刘季述杀了睦王李倚。
本年,马殷攻破桂、宜、岩、柳、象五个州。睦州刺史陈晟去世,他的弟弟陈询自称刺史。
天复元年(901)正月初二,左神策军将领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率兵讨平宫廷祸乱,昭宗恢复皇位。刘季述、薛齐亻屋伏法被处死,将皇太子李裕降封为德王。二十五日,朱全忠攻破绛州。二十九日,崔胤任司空。朱全忠攻破晋州。
二月初一,昭宗因旱灾避离正殿,减少膳食。十五日,朱全忠攻破河中,俘虏了护国军节度使王珂。十八日,昭宗封朱全忠为梁王。本月,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王溥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裴枢任户部侍郎,二人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二十九日,昭义军节度使孟迁反叛依附朱全忠。
四月壬子日,朱全忠攻破沁、泽二州。初五,仪州刺史张鄂反叛依附朱全忠。二十二日,昭宗到太庙祭祖。二十四日,施行大赦,更改年号为“天复”。高祖武德年间、太宗贞观年间的功臣,凡神位附祭于太庙的后代主持祭祀的子孙,按级依次进级授职;受封为介公、..阝公的后代,授予其中一个儿子任九品正员官职。免除自立光化年号(898)以来,京畿之内各地拖欠的赋税。
五月,李茂贞朝见昭宗。
六月,李克用攻破隰、慈二州。
十月二十日,朱全忠进犯京都。
十一月初一,朱全忠攻破同州。初四,昭宗迁往凤翔。初九,朱全忠攻破华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反叛依附朱全忠。十三日,兵部侍郎卢光启暂主管中书省事务。十五日,李茂贞在武功与朱全忠作战,大败。十九日,卢光启任右谏议大夫,参预主持军机要务。二十日,朱全忠进犯凤翔。二十三日,攻破..州,静难军节度使李继徽叛变依附朱全忠。二十六日,崔胤、裴枢被免职。
十二月,钟传攻破吉州。
本年,清海军节度使徐彦若去世,行军司马刘隐自称留后。武贞军节度使雷满去世,其子雷彦威自称留后。
天复二年(902)正月二十日,给事中韦贻范任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九日,给事中严龟任汴、岐和协使。
二月二十二日,强徒掘开简陵。王建攻破利州,昭武军节度使李继忠逃往凤翔。
三月初四,白昼一片昏暗。初七,朱全忠攻破汾州。初九,浙西地区降落大雪。十二日,朱全忠攻破慈、隰二州。二十一日,李克用攻破汾、慈、隰三个州。
四月,卢光启被免职。二十日,温州刺史朱褒去世,其兄朱敖自称刺史。杨行密攻破升州。
五月初一,李茂贞在武功与朱全忠作战,大败。二十五日,韦贻范被免职。
六月初二,中书舍人苏检任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日,朱全忠攻破凤州。
七月初一,朱全忠攻破成州。初二,攻破陇州。
八月二十六日,重新启用韦贻范。二十八日,王建攻破兴元,山南西道节度使王万弘叛变依附王建。
九月初五,李茂贞在槐林与朱全忠作战,大败。武定军节度使拓拔思恭叛变依附王建。
十月初一,杨行密任东西诸道行营都统,与湖南节度使马殷一道讨伐朱全忠。王建攻破兴州。
十一月初一,保大军节度使李茂勋出兵援助凤翔守军。十四日,韦贻范去世。
十二月二十一日,温州的将领丁章驱逐了本州刺史朱敖。二十七日,朱全忠攻破..州,保大军节度使李茂勋叛变依附朱全忠。
本年,卢光稠攻破韶州。岳州刺史邓进思去世,其弟邓进忠自称刺史。
天复三年(903)正月初四,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收复兖州。初六,昭宗杀了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韩全诲、张彦弘,内枢密使袁易简、周敬容。初九,翰林学士姚洎任汴、岐和协使。初十,工部尚书崔胤任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日,昭宗亲临朱全忠军部。二十七日,昭宗由凤翔返回京都,到太庙痛哭,施行大赦。二十八日,崔胤与朱全忠杀戮中官七百余人。二十九日,崔胤兼管六军十二卫事务。丁章伏法被处死。
二月,空降土雨。初三,将陆..贬为沂王傅,作为朝廷分支官员派往东都。初五,王溥被免职。朱全忠杀了苏俭和吏部侍郎卢光启。初七,昭宗下诏对京畿、河中的凤翔、兴德府、同州、..州、..州死罪以下的罪犯减刑。初八,辉王李祚任诸道兵马都元帅;初九,朱全忠被委任为太尉、中书令、诸道兵马副都元帅。崔胤任司徒。二十四日,清海军节度使裴枢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朱全忠攻破青州。杨行密攻破密州,刺史刘康耣丧命。
四月初九,朱全忠兼任元帅府事。
五月十二日,荆南节度使成..在君山与杨行密作战,丧命。武贞军节度使雷彦威的弟弟雷彦恭攻破江陵。
六月初六,朱全忠攻破登州。
九月,杨行密杀了奉国节度使朱延寿。十四日,朱全忠攻破棣州,刺史邵播丧命;接着攻破密州。二十一日,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叛变依附朱全忠。
十月,忠义军的将领赵匡明攻破江陵,自称留后。王建攻破忠、万、施三个州。初八,又攻破夔州。十一日,平卢军的将领刘寻阝献出兖州叛变依附朱全忠。
十二月,裴贽被免职。杨行密攻破宣州,宁国军节度使田君页丧命。十五日,礼部尚书独狐损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十日,朱全忠杀了尚书左仆射致仕张浚。
天祐元年(904)正月初九,崔胤被免职。裴枢兼管左三军事务,独孤损兼管右三军事务。兵部尚书崔远任中书侍郎,翰林学士、右拾遗柳璨任右谏议大夫,二人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三日,朱全忠杀了太子少傅崔胤与京兆尹郑元规、威远军使陈班。二十二日,朱全忠将唐朝都城迁往洛阳。
二月初一,白昼中午出现北斗星。十三日,昭宗停驻陕州。朱全忠来朝见昭宗。十九日,昭宗封其子李祯为端王,李祁为丰王,李禧为和王,李福为登王,李祜为嘉王。
三月十二日,朱全忠兼任左右神策军与六军诸卫职务。
闰四月初八,昭宗停驻谷水。朱全忠前来朝见。初十,昭宗由西都抵达京都。祭祀太庙。刮起大风,降落土雨。十一日,施行大赦,更改年号为“天祐”。
六月,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会合李克用、王建的军队讨伐朱全忠。
七月初三,朱全忠将军队屯驻在河中。
八月十一日,朱全忠依靠左右龙武统军朱友恭、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的军队进袭宫门;当晚,昭宗逝世,终年三十八岁。次年,起居郎苏楷请准将昭宗谥号改为“恭灵庄闵”,庙号襄宗。至后唐庄宗同光初年(923),恢复原有的皇帝尊号与谥号。
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木兄,是昭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皇太后何氏。起初被封为辉王。朱全忠杀害昭宗后,传布伪诏将他立为皇太子,监军国事务。
天祐元年(904)八月十五日,李木兄在昭宗灵柩前就皇帝位。衢州刺史陈璋、睦州刺史陈询叛变依附杨行密。
九月初九,哀帝尊奉昭宗的皇后为皇太后。
十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食现象。初三,朱全忠前来朝见。初四,朱全忠杀了朱友恭、氏叔琮。
十一月,朱全忠攻破光州。
本年,虔州刺史卢光稠去世,衙将李图自称执掌州政。
天祐二年(905)正月,卢约攻破温州。杨行密杀了平卢节度使安仁义。十八日,盗贼焚烧乾陵下宫。
二月,杨行密攻破鄂州,武昌军节度使杜洪丧命。初九,朱全忠杀了德王李裕、棣王李礻羽、虔王李禊、遂王李..、景王李衤必、祁王李祺、琼王李祥。二十日,哀帝将昭宗安葬在和陵。
三月初五,裴枢被免职。十九日,独孤损被免职。礼部尚书张文蔚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五日,崔远被免职。吏部侍郎杨涉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月初七,哀帝因旱灾避离正殿,减少膳食。十二日,有彗星在西北方向出现。十六日,在北河地区上空出现彗星。二十三日,对京畿内各地死罪以下囚犯减刑,免除征至山陵服徭役者的服役一年。
五月,王建攻破金州,戎昭军节度使冯行袭逃往均州。
六月,冯行袭攻破金州。杨行密攻破婺州,俘虏了刺史沈夏。初一,朱全忠杀了裴枢及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左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工部尚书王溥、司空致仕裴贽、检校司空兼太子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
七月,占卜选定郊祭日期。岳州刺史邓进忠叛变依驸马殷。
九月初八,朱全忠攻破襄州,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逃往淮南。初十,哀帝封其弟李礻是为颍王,李..为蔡王。朱全忠攻破江陵,留后赵匡明逃往成都。二十九日,改变占卜选定的郊祭日期。
十月初一,朱全忠被委任为诸道兵马元帅。
十一月十六日,第三次占卜选择郊祭日期。二十六日,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去世,朝廷委任他的儿子杨渥任淮南节度副大使、东西诸道行营都统。二十七日,朱全忠担任相国,总领百官,封为魏王。
十二月十一日,朱全忠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杀了蒋玄晖及丰德库使应顼、尚食使朱建武。十九日,柳璨任司空。二十四日,朱全忠杀了皇太后。二十七日,停止郊祭。二十九日,将柳璨贬为登州刺史。三十日,杀了柳璨与太常卿张廷范。
天祐三年(906)正月初八,淮南的将领王茂章献出宣、歙二州叛变依附钱升。
二月,杨渥攻破岳州。初十,王建攻破归州。
四月初一,日月合朔,有日食现象。镇南军节度使钟传去世,其子钟匡时自称留后。
六月,钱升攻破衢州、睦州,刺史陈璋、陈询逃往淮南。
七月,杨渥攻破饶州。
八月初二,朱全忠攻破相州。
九月,杨渥攻破洪州,俘虏了钟匡附。二十五日,匡国军节度使刘知俊攻破坊州,俘虏了刺史刘彦晖。
十月初一,杨崇本会合凤翔、泾原、..延、秦陇的军队讨伐朱全忠,在美原与朱作战,大败。
十一月,忠国军节度使高彦去世,其子高澧自称留后。
闰十二月二十日,李克用攻破潞州,昭义军节度使丁会叛变依附李克用。二十七日,雷霆大作,雨雪交加。
天祐四年(907)三月,刘守光囚禁他的父亲刘仁恭,自称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
四月十二日,钱升攻破温州。十八日,哀帝让位,迁居曹州,号称济阴王。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二月,李木兄遇害身亡,年纪十七岁,谥号为哀帝。后唐明宗时,追赠李木兄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陵墓称温陵。
评说:自古以来,国家灭亡,不一定都是愚昧无能、暴虐无道的君主。导致亡国的祸乱,由逐渐累积而成,等到它大势已去,适逢他正当位之时,这时他纵然有智有勇,终有无能为力之处了,实在可说是真正的不幸,昭宗就是这样一个君主。昭宗为人明智、才能出众,开初也有志于兴邦复国,然而,朝廷之外祸患已经酿成,朝廷之内没有贤臣辅佐;他也经常慨叹朝中无人,希望得到不同寻常的人才,却又用人不当,只是更加添乱。自从唐朝灭亡,它遗留下的祸患灾难,历经五代五十余年时间,致使天下四分五裂,败坏已尽、动乱至极之后才告终止。推考唐朝灭亡的祸乱,它是逐渐累积而成,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