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志二
○北面下
北面部族官
部族,详见《营卫志》。设官之制具如左。
部族职名总目:
大部族
某部大王。本名夷离堇。
某部左宰相
某部右宰相
某部太师
某部太保
某部太尉
某部司徒。本名惕隐。
某部节度使司
某部节度使
某部节度副使
某部节度判官
某部族详稳司
某部族详稳
某部族都监
某部族将军
某部族小将军
某石烈
某石烈夷离堇
某石烈麻普。亦曰马步,本名石烈达剌干。
某石烈牙书
某弥里。弥里,乡也。
辛衮。本曰马特本。
小部族
某部族司徒府
某部族司徒
某部族司空
某部族节度使司
某部族详稳司
某石烈
令稳
麻普
牙书
某弥里
辛衮
五院部。有知五院事,在朝曰北大王院。
六院部。有知六院事,在朝曰南大王院。
乙室部。在朝曰乙室王府。有乙室府迪骨里节度使司。
奚六部。在朝曰奚王府。有二常衮,有二宰相,又有吐里太尉,有奚六部汉军详稳,有奚拽刺详稳,有先离挞览官。
已上四大王府,为大部族。
品部
楮特部
乌隗部
突吕不部
突举部
涅剌部
遥里部
伯德部
堕瑰部
楚里部
奥里部
南克部
北克部
突吕不室韦部
涅剌拏古部
迭剌迭达部
乙室奥隗部
楮特奥隗部
品达鲁虢部
乌古涅剌部
图鲁部
撒里葛部
窈爪部
耨碗爪部
讹仆括部
特里特勉部
稍瓦部
曷术部
隗衍突阙部
奥衍突厥部
涅剌越兀部
奥衍女直部
乙典女直部
斡突碗乌古部
迭鲁敌烈部
大黄室韦部
小黄室韦部。二黄室韦闼林,改为仆射。
术哲达鲁虢部
梅古悉部
颉的部
匿讫唐古部
北唐古部
南唐古部
鹤剌唐古部
河西部
北敌烈部
薛特部
伯斯鼻骨部
达马鼻骨部
五国部
已上四十九节度,为小部族。
北面坊场局冶牧厩等官
辽始祖涅里究心农工之事,太祖尤拳拳焉,畜牧畋渔,固俗尚也。坊场牧厩,设官如左。
诸坊职名总目:
某坊使
某坊副使
某坊详稳司
某坊详稳
某坊都监
鹰坊
铁坊
五坊。未详。
八坊。内有军器坊,余未详。
已上坊官。
围场
围场都太师
围场都管
围场使
围场副使
已上场官
局官职名总目:
某局使
某局副使
客省局
器物局
太医局
医兽局。有四局都林牙。
已上局官。
五冶。未详。
太师
已上治官。
群牧职名总目:
某路群牧使司
某群太保
某群侍中
某群敞史
某群敞史
总典群牧使司
总典群牧部籍使
群牧都林牙
某群牧司
群牧使
群牧副使
西路群牧使司
倒塌岭西路群牧使司
浑河北马群司
漠南马群司
漠北滑水马群司
牛群司
已上群牧官。
尚厩
尚厩使
尚厩副使
飞龙院
飞龙使
飞龙副使
总领内外厩马司
总领内外厩马
已上诸厩官。
监鸟兽详稳司职名总目:
监某鸟兽详稳
监某鸟兽都监
监某鸟
监某兽
监鹿详稳司
监雉
已上监养鸟兽官。
北面军官
辽宫帐、部族、京州、属国,各自为军,体统相承,分数秩然。雄长二百馀年,凡以此也。考其可知者如左。
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太子、亲王总军政。
天下兵马大元帅
副元帅
大元帅府。大臣总军马之政。
大元帅
副元帅
都元帅府。大将总军马之事。
兵马都元帅
副元帅
同知元帅府事
便宜从事府。亦曰便宜行事。
便宜从事
大详稳司
大详稳
都监
将军
小将军
军校
队帅
东都省。分掌军马之政。
东都省太师
西都省。分掌军马之政。
西都省太师
大将军府。各统所治军之政令。
大将军
上将军
将军
小将军
护军司
护军司徒
卫军司
卫军司徒
诸路兵马统署司
诸路兵马都统署
诸路兵马副统署
左皮室详稳司
右皮室详稳可
北皮室详稳司
南皮室详稳司。太宗选天下精甲三十万为皮室军。初,太祖以行营为宫,选诸部豪健千馀人,置为腹心部,耶律老古以功为右皮室详稳。则皮室军自太祖时已有,即腹心部是也。太宗增多至三十万耳。
黄皮室军详稳司。黄皮室,属国名。
属珊军详稳司。应天皇太后置,军二十万。选蕃汉精兵,珍美如珊瑚。故名。
舍利军详稳司。统皇族之从军者,横帐、三父房属焉。
北王府舍利军详稳司。五院皇族属焉。
南王府舍利军详稳司。六院皇族属焉。
禁军都详稳司。掌禁卫诸军之事
各部族舍利司。掌各部族子弟之军政。
郎君军详稳司。掌著帐郎君之军事。
拽剌军详稳司,走卒谓之拽剌。
旗鼓拽剌详稳司。掌旗鼓之事。
千拽剌详稳司
猛拽剌详稳司
墨离军详稳司
炮手军详稳司。掌飞炮之事。
弩手军详稳司。掌强弩之事。
铁林军详稳司
大鹰军详稳司
鹰军详稳司。
鹘军详稳司。大小鹘军,即二室韦军号。
凤军详稳司
龙军详稳司
飞龙军详稳司
虎军详稳司
熊军详稳司
左铁鹞子军详稳司
右铁鹞子军详稳司
龙卫军详稳司
威胜军详稳司
天云军详稳司
特满军详稳司
敌烈军详稳司
敌烈皮室详稳司
滑里奚军详稳司
涅哥奚军详稳司
渤海军详稳司
女古烈详稳司
奚王南克军详稳司。诸帐并有克官为长,余同详稳司。
奚王北克军详稳司
国舅帐克军
三克军
频必克军
九克军。
十二行糺军。诸糺并有司徒,余同详稳司。
各宫分糺军
遥辇糺军
各部族糺军
群牧二糺军。
怨军八营都详稳司。天祚天庆六年,命秦晋王淳募辽东饥民,得二万余人,谓之怨军。及淳僣位,改号常胜军。
前宜营。八营皆以所募州名为号
后宜营
前锦营
后锦营
乾营
显营
乾显大营
岩州营
北面边防官
辽境东接高丽,南与梁、唐、晋、汉、周、宋六代为劲敌,北邻阻卜、术不姑,大国以十数;西制西夏、党项、吐浑、回鹘等,强国以百数。居四战之区,虎踞其间,莫敢与撄,制之有术故尔。观于边防之官,太祖太宗之雄图见矣。
诸军都虞候司
都虞候
奚王府。见部族官。
大惕隐司。见帐官。
大国舅司
大常衮司
五院司。见部族官。
六院司
沓温司。未详。
已上上京路诸司,控制诸奚。
诸部署职名总目:
某兵马都部署
某兵马副部署
某兵马都监
某都部署判官
诸指挥使职名总目:
某军都指挥使
某军副指挥使
某军都监
诸统军使职名总目,有都统军使、副使、都监等官。
东京兵马都部署司
契丹、奚、汉、渤海四军都指挥使司
契丹奚军都指挥使司
奚军都指挥使司
汉军都指挥使司
渤海军都指挥使司
东京都统军使司
东京都详稳司
保州都统军司
汤河详稳司。亦曰南女直汤河司。
杓窊司。未详。
金吾营。属南面。
铜州北兵马指挥使司
涞州南兵马指挥使司
已上辽阳路诸司,控扼高丽。
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一作都监署司。
黄龙府铁骊军详稳司
咸州兵马详稳司。有知咸州路兵马事、同知咸州路兵马事、咸州糺将。
东北路都统军使司。有掌法官,道宗大安六年置。
已上长春路诸司,控制东北诸国。
南京都元帅府。本南京兵马都总管府,兴宗重熙四年改。有都元帅、大元帅。
南京兵马都总管府。属南面。有兵马都总管,有总领南面边事,有总领南面军务,有总领南面戍兵等官。
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属南面。
侍卫控鹤都指挥使司。属南面。
燕京禁军详稳司
南京都统军司。又名燕京统军司。圣宗统和十二年复置南京统军都监。
牛栏都统领司
都统领
副统领
距马河戍长司。圣宗开泰七年,沿距马河宋界东西七百馀里。特置戍长一员巡察。
戍长
监军寨统领司
石门统领司
南皮室军详稳司
北皮室军详稳司
猛拽剌详稳司
管押平州甲马司
管押平州甲马
已上南京诸司,并隶元帅府,备御宋国。
西南面安抚使司
西南面安抚使
西南面都招讨司。太祖神册元年置。亦曰西南路招讨司。
西南面招讨使
西南边大详稳司
西南路详稳司
西南面五押招讨司
五押招讨大将军
西南路巡察司。又有西南巡边官。
西南路巡察将军
西南面巡检司
西南面巡检
西南面同巡检
西南面拽剌详稳司
山北路都部署司。又有知山北道边境事官。
金肃军都部署司
南王府。见北面朝官。
北王府
乙室王府
山金司。一作山阴司。置在金山之北。
已上西京诸司,控制西夏。
西北路招讨使司。有知西路招讨事,有监军。
西北路管押详稳司
西北路总领司。有总领西北路军事官。
领西北路十二班军使司
契丹军详稳司
吐浑军详稳司
述律军详稳司
禁军详稳司
奚王府舍利军详稳司
大室韦军详稳司
小室韦军详稳司
北王府军详稳司
特满军详稳司
群牧军详稳司
宫分军详稳司
西北路金吾军。属南面。
西北路兵马都部署司
西北路阻卜都部署司
西北路统军司
西北路戍长司
西北路禁军都统司
西北部镇抚司。兼掌西北诸部军民。有镇抚西北部事官。
西北路巡检司
黑水河提辖司。在中京黔州置。
已上西北路诸司,控制诸国。
东北路兵马详稳司。亦曰东北面详稳司。
东北路监军马司。有东北路监军马使,有管押东北路军马事官。
东北路女直详稳司
北女直兵马司。在东京辽州置。
已上东北路诸司。
东路兵马都总管府。有东路兵马都总管,有同知东路兵马事官。
东路都统军使司
遥里等十军都详稳司
遥里军诸详稳司。未详。
九水诸夷安抚使
已上东路诸司。
西南面节制司。有节制西南诸军事。
西南面都统军司
已上西南边诸司。
山西兵马都统军司
西路招讨使司
西边大详稳司
四蕃都军所。圣宗统和四年置,授李继冲。
夏州管内蕃落使。圣宗统和四年置,授李继迁。
倒塌岭节度使司
倒塌岭统军司
塌西节度使司
塌母城节度使司
已上西路诸司。
北面行军官
辽行军官,枢密、都统、部署之司,上下相维,先锋、两翼严重,中军于远探侦候为尤谨,临阵委重于监战。司存有常,秩然整暇,所以为制胜之道也。
行枢密院。有左右林牙,有参谋。
行军都统所。有监军,有行军诸部都监,有监战。
行军都统
行军副都统
行军都监
行军都押司。有都押官、副押官。
行军都部署司
先锋使司
先锋都统所
左翼军都统所
右翼军都统所
中军都统所
御营都统所
远探军。有小校,有拽剌。
候骑。有侦候,有候人,有拽剌。
东征行枢密院
东征都统所。亦曰东面行军都统所,又曰东路行军都统所。
东征统军司
东征先锋使司
西征统军司
南征都统所。亦曰南面行军都统所。
南征统军司
南面行营总管府
南面行营都部署司
河南道行军都统所
北道行军都统所
东北面行军都统所
西北面行军都统所
西南面行军都统所
北面属国官
辽制,属国、属部官,大者拟王封,小者准部使。命其酋长与契丹人区别而用恩威兼制,得柔远之道。考其可知者具如左。
属国职名总目:
某国大王
某国于越
某国左相
某国右相
某国惕隐。亦曰司徒。
某国太师
某国太师
某国司空。本名闼林
某国某部节度使司
某国某部节度使
某国某部节副度使
某国详稳司
某国详稳
某国都监
某国将军
某国小将军
大部职名:
并同属国
诸部职名:
并同部族
女直国顺化王府。景宗保宁九年,女国来请宰相、夷离堇之职,以次授者二十一人。圣宗统和八年,封女直阿海为顺化王,亦作阿改。天祚天庆二年有顺国女直阿鹘产大王。
北女直国大王府
南女直国大王府
曷苏馆路女直国大王府。亦曰合苏衮部女直王,又曰合素女直王,又曰苏馆都大王。圣宗太平六年,曷苏馆诸部许建旗鼓。
长白山女直国大王府。圣宗统和三十年,长白山三十部女直乞授爵秩。
鸭渌江女直大王府
濒海女直国大王府
阻卜国大王府
阻卜紥刺部节度使司
阻卜诸部节度使司。圣宗统和二十九年置。
阻卜别部节度使司
西阻卜国大王府
北阻卜国大王府
西北阻卜国大王府
乞粟河国大王府
城屈里国大王府
术不姑国大王府。亦曰述不姑。又有直不姑。
阿萨兰回鹘大王府。亦曰阿思懒王府。
回鹘国单于府。兴宗重熙二十二年,诏回鹘部副使以契丹人充。
沙州回鹘敦煌郡王府
甘州回鹘大王府
高昌国大王府
党项国大王府
西夏国西平王府
高丽国王府
新罗国王府
日本国王府
吐谷浑国王府
吐浑国王府
辖戛斯国王府
室韦国王府
黑车子室韦国王府
铁骊国王府
靺鞨国王府
沙陀国王府
濊貊国王府
突厥国王府
西突厥国王府
斡朗改国王府
迪烈德国王府。亦曰敌烈,亦曰迭烈德。
于厥国王府
越离睹国王府。亦曰斡离都。
阿里国王府
飖里国王府
朱灰国王府
乌孙国王府
于阗国王府
狮子国王府
大食国王府
西蕃国王府
大蕃国王府
小蕃国王府
吐蕃国王府
阿撒里国王府
波剌国王府
惕德国王府
仙门国王府
铁不得国王府
鼻国德国王府
辖剌国只国王府
赁烈国王府
获里国王府
怕里国王府
噪温国王府
阿钵颇得国王府
阿钵押国王府
纴没里国王府
要里国王府
徒睹古国王府。亦曰徒鲁古。
素撒国王府
夷都衮国王府
婆都鲁国王府
霸斯黑国王府
达离谏国王府
达卢古国王府
三河国王府。
核列哿国王府。
述律子国王府
殊保国王府
蒲泥国王府
乌里国王府
已上诸国。
蒲卢毛朵部大王府
回跋部大王府
抃母部大王府
黄龙府女直部大王府。道宗大康八年赐官及印。
吾秃婉部大王府
乌隈于厥部大王府
婆离八部大王府
于厥里部族大王府。太宗会同三年,赐旗鼓。
已上大部
生女直部
直不姑部
狐山部
拔思母部
茶紥剌部
粘八葛部
耶睹刮部
耶迷只部
挞术不姑部
渤海部
西北渤海部
挞里得部。亦曰挞离底。
乌古部
隈乌古部
三河乌古部
乌隈乌骨里部
敌烈部
迪离毕部
涅剌部
乌濊部。已上三部,隶夫人婆底里东北路管押司。
鉏德部
谛居部。亦曰谛举部。
涅剌奥隗部
八石烈敌烈部
迭剌葛部
兀惹部。亦曰乌惹部。
党项部
隗衍党项部
山南党项部
北大浓兀部
南大浓兀部
九石烈部
嗢娘改部
鼻骨德部
退欲德部
涅古部
遥思拈部
划离部。圣宗统和元年,划离部请今后详稳于当部人内选授,不许。
四部族部
四蕃部
三国部
素昆那山东部
胡母思山部
卢不姑部
照姑部
白可久部
俞鲁古部
七火室韦部
黄皮室韦部
瑶稳部
嘲稳部
二女古部
蔑思乃部
麻达里别古部
梅里急部
斡鲁部
榆里底乃部
率类部
五部蕃部
蒲奴里部
闸古胡里扒部。
已上诸部。
(四)
五年(1125)春正月初九,党项小斛禄派人请皇上前往其辖地。十六日,皇上前往天德,过沙漠时,金兵突然到来。皇上徒步出逃,近侍进献珠帽,没有接受,乘坐张仁贵之马得以逃脱,到达天德。十七日,遇到下雪,没有御寒之物,术者进献貂裘帽;途中绝粮,术者进献麦和枣子;皇上想休息,术者便跪坐下来,让皇上靠在身上和衣打盹。术者等人则只好啃食冰雪以缓解饥饿。经过天德。到夜里,准备歇宿于百姓家中,诳称是侦骑,那一家人知道是皇上,便在马前叩头,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偷偷地住在他家中。过了几天,嘉许其忠心,遥授为节度使,于是赶往党项。任命小斛禄为西南面招讨使,总知军事,又赐予其子及众将校爵位赏赐各有等差。
二月,皇上来到应州新城以东六十里,为金人完颜娄室等人所俘获。
八月初四,皇上到金国。初七,降封为海滨王。因病去世,年五十四岁,在位二十四年。金皇统元年(1141)二月,改封为豫王。五年(1145),安葬于广宁府闾阳县乾陵旁。
耶律淳所建之国,后世称之为北辽。淳乳名涅里,兴宗第四孙,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鲁斡之子。清宁初,太后收养了他。成年之后,十分爱好文学。昭怀太子获罪之后,道宗皇上想以耶律淳为继承人。后来皇上恼怒耶律白斯不,得知他与耶律淳交好,便出贬耶律淳为彰圣等军节度使。
天祚即位,耶律淳进位为郑王。乾统二年(1102),升为越王。六年(1106),拜为南府宰相,首倡制定两府礼仪。皇上很高兴,迁封他为魏王。其父和鲁斡逝世,皇上当即让他承袭父亲的南京留守一职。每逢冬、夏,两次进京朝见皇上,宠幸冠于诸王之上。
天庆五年(1115),皇上东征,都监耶律章奴渡鸭子河,与耶律淳之子阿撒等三百余人逃回,先派敌里等人以废天祚立淳之谋划向耶律淳报告,耶律淳斩下敌里之首进献于皇上,进封为秦晋国王,拜为都元帅,赐给金券,免除依汉仪的三跪九叩首之拜礼,不直呼其名。准予自择将士,于是召募燕、云一带的精兵。东下锦州,队长武朝彦作乱,劫持耶律淳。耶律淳躲藏起来,得免被劫,收捕朝彦诛杀之。适逢金兵前来,耶律淳会集兵马与之交战于阿里轸斗,失败,收集逃散之兵数千人再行抵御。耶律淳入京朝见,皇上释免其罪,诏令在南京刻石纪功。
保大二年(1122),天祚进入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大石等人援引唐朝肃宗灵武即位之旧例,商议准备扶立耶律淳。耶律淳不听从,属吏们劝进说:“主上蒙尘在外,中原混乱不堪,如果不扶立王爷您,百姓到哪里去找归宿呢?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耶律淳于是即位。百官奉上帝号曰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1122)为建福元年,大赦天下。放榜录进士李宝信等一十九人,遥降天祚为湘阴王。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归耶律淳管辖;沙漠以北、南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等,仍隶属于天祚。从此辽国分裂了。耶律淳封其妻普贤女为德妃,以回离保为知北院枢密使事,军旅作战事务全部委托于耶律大石。又派使者访宋,免除其应缴的岁币,结为友好。宋人派兵前来问罪,耶律淳击败之。不久派使者向金国上表,请求做附庸国。事情还没有决定下来,耶律淳病死了,年六十岁。百官伪谥之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安葬于燕京西面香山永安陵。
遗命遥立秦王耶律定以保全社稷,德妃为皇太后,称制摄国政,改建福为德兴元年,放榜录进士李球等一百零八人。时逢宋军前来进攻,我军击败之,因此人心大为悦服,士气日益高涨。宰相李纯等人暗中接纳宋兵,居民也自城内响应,守城士兵被杀的很多。次日,宋军攻内东门,卫兵全力作战,宋军全盘溃退,翻越城墙逃走,死者互相枕藉。德妃五次向金国上表,请求册立秦王,金人不从。既而金兵大举前来,德妃投奔天德军,见天祚。天祚发怒,诛杀了德妃,降耶律淳为庶人,将他从宗室谱籍中除名。
耶律雅里,天祚皇帝第二子,字撒鸾。七岁时,皇上想立他为太子,另外为他设置禁卫,封梁王。
保大三年(1123),金军包围了青冢寨,雅里当时在军中。太保特母哥带着他出逃,抄小路来到阴山。听说天祚帝兵败后已前往云内,雅里赶紧前往。当时雅里有随从千余人,多于天祚。天祚担心特母哥发生变乱,想诛杀他。指责他不能将诸王全部救出,准备审讯他。天祚手持利剑召来雅里问道“:特母哥教你怎么做?”雅里回答说“:没有说什么。”于是释免了特母哥。
天祚渡黄河投奔夏国,队帅耶律敌列等人劫持雅里北逃。到沙岭,见到一条蛇横穿道路而过,有见识者认为不吉利,三日之后,百官一同商议立雅里为帝。雅里于是即位,改元神历,命令官吏百姓上奏陈说应当采行之事。
雅里生性宽厚,讨厌杀人。捉住逃亡者,笞击一下就算了。如有自动归附的,就授给官职。顺便对左右说:“想依附于我的就来;不想附从我的就可离开。何必要强行逼迫他们呢?”每每取出唐朝的《贞观政要》以及林牙资忠所做的《治国诗》,命令侍从诵读。乌古部节度使纠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人分别率领部众前来归附。从此诸部相继到来。然而雅里日渐纵逸怠惰,喜欢击鞠。特母哥直言极谏,雅里于是不再出游。任命耶律敌列为枢密使,特母哥为枢密副使。敌列弹劾西北路招讨使萧纠里炫惑众心,有不再称臣屈服之心,于是将他连同其子麻涅一同处死。任命遥设为招讨使,与诸部交战,多次败绩,皇上杖击遥设并罢免其官职。
随从之人有疲乏困顿者,便赈济给养之。直长保德劝谏说“:现在国家财力空虚,像这样赏赐,将拿什么来给养呢?”雅里恼怒地说:“从前在福山田猎时,你诬陷猎官,现在又说这种话。要是没有诸部,我将从何处征取赋税呢?”不肯采纳他的劝谏。当初,命令群牧运送盐泊仓库之粟米,而有百姓盗取之,商议登记其数量责令他们赔偿。雅里便自己拟定其价值:每盗一车粟米,赔偿一只羊;三车赔偿一头牛;五车赔偿一匹马;八车赔偿一头骆驼。左右说“:现在一只羊想换两斗粟都做不到,竟然可以用来赔偿一车粟!”雅里说“:民有就是我有。如果让他们全部赔出来,老百姓怎么受得了呢?”
后来在查剌山狩猎,一天之内射得黄羊四十只,狼二十一只,因此得了病,去世,年三十岁。
耶律大石所建,后世称为西辽。大石字重德,太祖第八代孙。通晓辽、汉文字,擅长骑射,天庆五年(1115)中进士,提升为翰林应奉,不久升任承旨。辽以翰林为林牙,所以称之大石林牙。历任泰、祥二州刺史,辽兴军节度使。
保大二年(1122),金兵日益逼近,天祚帝流亡,大石与众大臣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淳死,立其妻萧德妃为太后,以守卫燕京。及至金兵到来,萧德妃回到天祚处,天祚恼怒,诛杀德妃并责备大石说“:我还没死,你怎么敢立耶律淳?”大石回答说:“陛下拥有全国的力量,不能去阻挡一下敌人,抛弃了国家社稷远远逃遁,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即使立十个耶律淳,都是太祖的子孙,岂不强似去乞求别人来宽宥性命?”皇上无言以对,赐给酒食,赦免其罪。
大石心中不能自安,于是杀死萧乙薛、坡里括,自立为王,率领铁骑二百乘夜逃遁。向北走了三天,过黑水,见到白达达详稳床古儿。床古儿进献马匹四百只、驼二十只、羊若干。向西行至可敦城,驻军于北庭都护府,会集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以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十八部王之众,晓谕他们说:“我祖宗历经艰难创下大业,经历了九代二百年。金人作为臣属,逼迫我国家,残杀我黎民,屠杀毁灭我城邑,使我们的天祚皇帝陛下逃难于外,想到这些我日夜都痛心疾首。我现在仗义西行,想借助众蕃部的力量,翦灭我们的仇敌,恢复我国的领土疆域。你们众人之中也有顾念痛惜我们国家,忧虑我们的社稷,思量共同救出君父,济助生民于苦难之中的人吗?”于是得到精兵一万余人,设置官吏,编列排甲,准备仪仗器具。
次年(1123)二月初十,以青牛、白马祭祀天地、祖宗,整顿队伍向西进发。先写信给回鹘王毕勒哥说“:从前我国太祖皇帝北征,经过卜古罕城,就曾派遣使者到甘州,下诏给你们祖先乌母主说:‘你思念故国吗,朕马上就可以为你恢复,你担心不能回去吗,我已经拥有这片土地了。我拥有,也就是你拥有了。’你的祖先当即上表致谢,认为国家迁来此地,已有十几代人,军民都留恋现有国王,不愿迁居异地,所以我也就不能重返故国了。这表明我国与你们国家的交好已有多年历史了。现在我准备向西前往大食,向你们国家借道,你们切不可生疑。”毕勒哥接到书信,当即到客舍迎接,大宴三日,临走之前,又进献六百匹马、一百只骆驼、三千只羊,并愿以子孙为人质做附庸,送至境外。所经过之处,为敌的击败之,降附的安抚之。行军万里,有好几个国家归附,获得的骆驼、马匹、牛、羊、财物,不可胜数。兵力日益强大,士气日益高涨。
到寻思干,西域各国合力举兵十万,号称忽儿珊,前来拒战。两军相距大约两里。大石晓谕将士说“:敌军虽多但是没有谋划,攻击它,便会首尾不能相救,我军必定会获胜。”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率兵两千五百人攻击其右路,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等人率兵两千五百人攻其左路;自己率众进攻其中路。三军一齐攻击,忽儿珊大败,伏尸数十里。大石驻军于寻思干共九十日,回回国王前来降附,贡献土产。
又西行至起儿漫,文武百官册立大石为皇帝,以甲辰岁(1124)二月五日即位,年三十八岁,号称葛儿罕。又奉上汉制尊号曰天佑皇帝,改元延庆。追谥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册立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于是对百官说“:我与你们行程三万里,跋山涉水过沙漠,日夜艰辛前行。仰赖祖宗之福佑,你等众人之力,我冒昧地登了大位。你们的祖、父都应该加以存恤善后,以共享荣耀。”从萧斡里剌以下四十九人的祖父和父亲,封号爵赏各有等差。
延庆三年(1126),班师向东返回,马行二十日,得到一块好地方,于是建立了都城,称为虎思斡耳朵。改延庆为康国元年(1134)。三月,以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为副元帅,以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以青牛白马祭天,树立旗帜向众人立誓说:“我大辽自从太祖、太宗艰难地创立大业,后来即位之君王沉溺于享乐,毫无节制,不顾念国家政事,以致盗贼纷起,天下土崩瓦解。朕如今率领你们众人,远远来到朔北沙漠,以期恢复大业,以光大中兴。这里并不是朕与你等世代居住之地。”向元帅斡里剌下达命令道:“现在你努力前去,要赏罚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选择肥美的水草之地扎营,估量好敌人的实力再进军与之交战,不要自己招来祸患和失败。”斡里剌等人行军一万余里,一无所获,牛马死去很多,只好整顿兵马回来。大石说:“皇天不顺我们的心意,此乃天数!”康国十年(1143)去世,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
子夷列年幼,遗命由皇后临时执掌国政。皇后名塔不烟,号感天皇后,称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1144~1150)。子夷列即位,改元绍兴。将百姓十八岁以上登记造册,得到八万四千五百户。在位十三年(1150~1163)后去世,庙号仁宗。
其子年幼,遗诏由胞妹普速完临时执政,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后来与驸马萧朵鲁不之弟朴古只沙里私通,出贬驸马为东平王,罗织罪名杀之。驸马之父斡里剌率兵包围皇宫,射杀普速完及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在位十四年(1164~1177)。
仁宗次子直鲁古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1178~1211)。时逢秋天,出猎,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活捉了他,从而夺了皇位。于是袭用辽之衣冠制度,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早晚问候起居,一直侍奉到他们去世。直鲁古死,辽之世系便断绝了。
耶律淳在天祚之世,历封大国之王,受赐金券,参拜皇上时赞礼之人不直呼其名。所享受的恩遇,一时无与伦比。当天祚帝流亡之时,耶律淳作为都元帅留守南京,难道就不能愤激大义以激励燕京百姓及众大臣,兴勤王之师,东拒金人从而迎回天祚吗?竟然自取帝位,是之谓篡。何况忍心贬天祚为王呢?
大石既已立耶律淳为帝而贬天祚为王,后又回归天祚身边。天祚以大义责备他,他竟自立为王而出走了。有幸凭借祖宗之余威及余智,在万里之外建号立国。尽管是寡母弱子,互相更迭继承,将近九十年,也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然而耶律淳与雅里、大石之自立为帝,均在天祚之时。有君王而又自立为君,怎么可行呢?诸葛武侯为汉献帝发丧,然后再立先主为帝,此举比起三人所为,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故此记下他们的行事以为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