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卫上
○常朝仪卫 内外立仗 常行仪卫 行仗法驾 黄麾仗
金制,天子之仪卫,一曰立仗,二曰行仗。其卫士,曰护卫、曰亲军、曰弩手,曰控鹤、曰伞子、曰长行。立仗则有殿庭内仗、殿庭外仗,凡大礼、大朝会则用之。其朔望常朝,弩手百人分立两阶而已。行仗则有法驾、大驾、黄麾仗,凡行幸及郊庙祀享则用之。其非大礼远出,则有常行仪卫、宫中导从焉。大抵模仿宋制,错综增损而用之。其宿卫则见《兵志》云。
初,国制,凡朔望常朝日,殿下列卫士,帘下置甲兵。正隆元年,海陵去甲兵,惟存锦衣弩手百人,分立两阶。其仪,都副点检,公服偏带。(常朝则展紫。)左右卫将军、宿直将军,展紫,金束带,各执玉、水晶及金饰骨朵。左右亲卫,盘裹紫袄,涂金束带,骨朵,佩兵械。供御弩手、伞子百人,并金花交脚幞头,涂金铜鈒衬花束带,骨朵。左右班执仪物内侍二十人,展紫,涂金束带。朝参日,弩手、伞子直于殿门外,分两面排立。司辰报时毕,皇帝御殿坐,鸣鞭,阁门报班齐。执擎仪物内侍分降殿阶,南向立。点检司起居,弩手、伞子于殿门外北面山呼声喏,讫,即于殿门外东西相向排立。都点检以次三员升殿,都点检在东近南,左副又少南,右副在西,东向对立。左右卫将军在殿下东西对立。省臣随班起居毕,左右司侍郎从宰执奏事。殿中侍御史随班起居毕,东西对立于左右卫将军之北,少前。修起居注分殿陛东西对立于殿栏外副阶下,以俟。奏事毕,皇帝还阁,侍卫者乃退。
凡遇大礼、大朝会,则有内外立仗。熙宗皇统元年正月,上册宝,立仗一千一百八十人。自是以后,至海陵时,俱用三千人。世宗大定七年,上册宝,颇损其数,且以天德、贞元不设车辂,遂并去之。是后,或减至二千,或一千、或八百、或六百人。天德二年,海陵立后,发册勤政殿,设黄麾细仗,用前六部,摄官七十一,擎执六百七十八人。受册泰和殿,用后六部,摄官三十六,擎执三百二十二人。大定八年正月,册皇太子于大安殿,用黄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奉表于仁政殿用黄麾细仗一千四百二人。二十七年,册皇太孙,亦如之。
大定八年,黄麾半仗,摄官一百七十五人,擎执二千八十一人,编排职掌九人。
殿庭内仗。(以中心东西相向一重,并面北旗帜为中道。)左行,自北西向排列。黄麾幡一首,执者三人。碧襕官一,大雉扇二。碧襕官一,中雉扇六,碧襕官一,小雉扇六。碧襕官一,朱团扇六。碧襕官一,睥睨四。碧襕官一,红大伞一。碧襕官一,紫方伞二。碧襕官一,华盖一。右行,东向列者,并同。面北,第一行,牙门旗八,共二十四人,分左右。留中道。第二行,监门校尉十二,分左右。第三行,长寿幢一,押旗大将军一,居中,次东五方龙旗十五,次西五方凤旗十五。第四行,自内而东,青龙旗五,红龙旗二十。自内而西,青龙旗五,红龙旗二十。第五行,同上,又君王万岁旗一,五人居中。日旗一,五人在左。月旗一,五人在右。第六行,自内而东,天下太平旗、苣纹旗、日月合璧旗、苣纹旗、青龙旗、赤龙旗、河渎旗、江渎旗各一,旗五人,排仗通直官一,排仗大将一。未、午、巳、辰、卯、寅旗各一,青天王旗、白天王旗各一。自内而西,祥云旗、五星连珠旗、祥云旗、黄龙旗、白龙旗、黑龙旗、淮渎旗、济渎旗各一,旗五人,通直官一,大将一。申、酉、戌、亥、子、丑旗各一、绯天王旗、皂天王旗各一。第七行,自内而东,孔雀旗一,五人。苍乌旗、兕旗、牦牛旗、騼〈马蜀〉旗,赤熊旗、白狼旗、金鹦鹉旗、驯犀旗、角端旗、狖鸃旗、驺牙旗、野马旗、瑞麦旗、甘露旗各一,旗五人。自内而西者同。
外仗。(在门外)。左边,西向,自北排列。第一部,第一行,侍御史、大将军、折冲都尉各一,主帅三。第二行,绛引幡五首十五人,龙头竿四、弓矢五、揭鼓二、龙头竿四、仪锽斧五、龙头竿四、朱刀盾五、龙头竿四、绿刀盾五、龙头竿四、小戟五。第三行,与第一行同。第四行,与第二行同。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以次而南,各为前后四行,其名数与第一部同,惟无绛引幡。右五部,东向排列,色数皆同。左第五行,从北,每大旗一,均用小红龙旗二间之。角宿旗一,三人,均用二。亢宿旗一,三人,均用二。氐宿旗一,三人,均用二。房宿旗一,三人,均用二。心宿旗一,三人,均用二。尾宿旗一,三人,均用二。箕宿旗一,三人,均用二。斗宿旗一,三人,均用二。牛宿旗一,三人,均用二。女宿旗一,三人,龙旗并黄排襕旗各一。虚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危宿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室宿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壁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重轮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左摄提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青龙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木星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火星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土星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金星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水星旗一,三人,吏兵并紫排襕旗各一。北岳旗一,三人,吏兵并龙君旗各一。东岳旗一,三人,龙君并黄熊旗各一。中岳旗一,三人,黄熊并赤豹旗各一。西岳旗一,三人,赤豹并力士旗各一。南岳旗一,三人,力士并虎君旗各一。朱雀旗一,三人,虎君并天马旗各一。右第五行,从北。奎旗一,三人。娄旗一,三人。胃旗一,三人。昴旗一,三人。毕旗一,三人,觜旗一,三人。参旗一,三人。井旗一,三人。鬼旗一,三人。皆均用二旗如前。柳宿旗一,三人,红龙并黄排襕旗各一。星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张宿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翼宿旗一,三人,紫、黄排襕旗二。轸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重轮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右摄提旗一,三人,紫、黄排襕旗二。白虎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东方神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南方神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中央神旗一,三人,红龙排襕旗二。西方神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北方神旗一,三人,力士并紫排襕旗各一。风伯旗一,三人,力士并虎君旗各一。雨师旗一,三人,虎君并黄熊旗二。雷公旗一,三人,黄熊并赤豹旗二。电母旗一,三人,赤豹并吏兵旗二。北斗旗一,三人,吏兵并龙君旗二。玄武旗一,三人,龙君并。天马旗二。三人执一旗者重立,二人各执小旗者亦重立。
殿门外仗,亦从北,留中道。飞麟旗、駃騠旗、鸾旗、麟旗、驯象旗各二,共十人,从中分列为第一重。鹖鸡旗、貔旗、玉马旗、三角兽旗、黄鹿旗各二,共十人,次外分列为第二重。其次,第一部都尉三员,第二部至第五部俱二员,为第三重。又其次五部,各刀盾二十,为第四重。又其次五部,各弓矢二十,为第五重。左右同。
黄麾细仗,摄官八十八人,擎执一千三百五人,编排职掌九人。
内仗,中道左一行,自北西向排列。黄麾幡一首,执者三人。大雉扇六、中雉扇六、小雉扇六、朱团扇六、睥睨四、红大伞一、紫方伞二、华盖一,凡伞扇之上皆有碧襕官一。右行东向,排次同。面北,第一行,长寿幢一,居中。牙门旗八,共二十四人,分左右。第二行,君王万岁旗五人,居中。日旗五人,监门校尉五人,在左。月旗五人,监门校尉五人,在右。第三行,五方龙旗十五在左,五方凤旗十五在右。第四行,红龙旗三十四,第五行,红龙旗三十四,皆分左右。第六行,自内而东,太平、苣纹、合璧、苣纹、赤龙、青龙旗各一,旗五人,通直一人,大将一人。未、午、巳、辰、卯、寅旗各一,青天王旗、白天王旗各一。自内而西,祥云、连珠、祥云、黄龙。白龙,黑龙旗各一,旗五人,通直一人,大将一人。申、酉、戌、亥、子、丑旗各一,绯天王旗、皂天王旗各一。第七行,自内而东,河渎、江渎、兕、赤熊、驯犀、角端、狖鸃、纲子旗各一,旗五人。自内而西,淮渎、济渎、兕、赤熊、驯犀、角端、狖鸃、纲子旗各一,旗五人。
外仗,左边西向,自北排列,第一行,五部,侍御史、大将军、折冲都尉各一,主帅各二。第二行,第一部,绛引幡五首,十五人。龙头竿四、弓矢五、揭鼓二、仪锽斧五,龙头竿四、弓矢五、朱刀盾五、绿刀盾五,龙头竿四、仪锽斧五、朱刀盾五、绿刀盾五,龙头竿四、小戟五,龙头竿四、小戟五。第二部至五部无绛引幡,余色并同,以次相接而南。右五部东向,亦如之。左第三行,从北,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旗各一,旗三人。次重轮、左摄提、青龙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北、东、中、南、西岳旗各一,旗三人。次紫排襕四、黄排襕四、红排襕四、吏兵旗二、天马旗一。右第三行,从北,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旗各一,旗三人。次重轮、右揶提、白虎旗各一,东、南、中、西、北方神旗各一,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北斗旗各一,旗三人。次紫排襕四、黄排襕四、红排襕四、吏兵旗二、天马旗一。
行仗。天子非祀享巡幸远出,则用常行仪卫。弩手二百人,军使五人,控鹤二百人,首领四人,俱服红地藏根牡丹锦袄、金凤花交脚幞头、涂金银束带,控鹤或皂帽碧袄,各执金镀银蒜瓣骨朵。长行四百人,拳脚幞头、红锦四衤癸袄、涂金束带,二人紫衫前导,无执物,余执列糸骨朵七十八、瓜八十八,镫三十四,在控鹤前,金吾仗八十、金花大剑六十俱垂红绒结子、仪锽斧五十八,在控鹤后。其常朝、御殿、郊庙、临幸,凡步辇出入则有近侍导从,执金镀银骨朵者二人,左右扇十人,拂子四人,香盒二人,香球二人,节二人,幢二人,盂一人,唾壶一人,净巾一人,鐁锣一人,水罐一人,交椅一人,斧一人,皇帝出阁则分立阁门之外,导引至殿,皇帝升座则降阶以俟,入阁然后放仗。
天眷三年,熙宗幸燕,始备法驾,凡用士卒万四千五十六人,摄官在外。海陵迁都于燕,用黄麾仗万三百四十八人。天德二年祀庙,用黄麾四千人。世宗即位,凡行幸祀享并用三千人,间亦不满其数。大定十一年前,祀南郊、朝享太庙及至郊坛,用大驾七千人,此其大较也。
天眷法驾人数。摄官六百九十九人:将军、大将军四十三人,折冲、果毅一百二十六人,校尉五十六人,郎将三十四人,帅兵官二百四十六人,统军六人,都头六人,千牛一人,旅帅二人,部辖指挥使二人,押纛二人,押衙四人,四色官四人,押旗二人,引驾官四人,进马四人,押仗通直二人,押仗大将二人,碧襕一十六人,长史二人,鼓吹令二人,鼓吹丞二人,典事五人,太史令一人,太史正一人,司丞一人,府牧一人,刻漏生四人,县令一人,御史大夫一人,僚佐一十人,进辂职掌二人,夹辂将军二人,陪辂将军二人,教马官二人,四省局官八人,导驾官四十八人,抱驾头官一人,执扇筤一人,尚辇奉御二人,殿中少监二人,供奉职官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押仗二人,殿中侍御史二十四人。诸班直队二千九百四十五人:钧容直三百六人(人员六,长行三百),执旗一百三十六人,引驾六十二人(人员二,长行六十),驾头天武官一十二人,执从物茶酒班一十一人,御龙直仗剑六人,天武把行门八人,殿前班击鞭一十人,御龙直四十人(人员二,长行三十八),骨朵直一百三十四人,部押二人,殿前班行门三十五人,捧日马队七百人,奉宸步队七百人,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人员一十,长行三百),东第四班三十一人(人员一,长行三十),扇筤天武二十人,捧日队从领人员一十七人,簇辇茶酒班三十一人(人员一,长行三十),钧容直三十一人,(人员一,长行三十。)招箭班三十三人(人员三,长行三十),天武约襕三百一十人。(人员一十,长行三百。)车辂下驾士六百三十八人:玉辂下一百四十人(控马踏路四,驾士一百二十八,挟辂八),金辂下六十四人(控马踏路四,驾士六十),象辂下驾士四十人,革辂、木辂、耕根车驾士同上,革车二,共五十人,指南、记里车各三十人,辂车、鸾旗、皮轩车各十八人,黄钺、豹尾车各十五人,属车八,共八十人。辇舆下六百八十五人:小舆一,长行二十四人,逍遥一,共三十五人(什将节级九,长行二十六),平辇下四十二人(什将节级九,人员七,长行二十六),腰舆共一十九人(人员一,什将虞候二,长行一十六),大辇下三百七十一人(掌辇人员四,什将十二,长行三百五十五,分五番),芳亭辇一,长行六十人,御马三十二,共百三十四人。(控马,天武官六十四。挟马,骑御马直长行六十四人。骑御马直人员三,天武节级三人),押马六人,象二十三人。擎执人、舁士共八千七百七十一人。鼓吹乐工九百九十四人。马六千七十八匹。
天德五年,海陵迁都于燕,用黄麾仗一万八百二十三人(摄官在内),骑三千九百六十九,分八节。
第一节。中道,象二十三人。(节级二人,铜锣,七宝,〈石俞〉石、银钩各一,铁钩二,小旗十五,并服花脚幞头、青锦络缝绯衤癸衫,金镀银双鹿束带)第一引,七十二人:清道一,(武弁、绯云鹤袍、袴、革带,执黑漆杖。)幰弩一,(赤平巾帻、绯辟邪衫、革带、赤袴。)诞马二,控四人,(赤平巾帻、绯绣宝相花衫、银革带,缨辔凉屉二副。)轺车一,赤马二,驾士十八人,(武弁、绯绣雉大袖衫、白袴。马,缨辔凉屉、铜面、包尾。)县令一员,(朝服,坐轺车。)僚佐四员,(并朝服。)控马八人,(锦帽、络缝紫衫、大佩、银带。)紫方伞一,(黄抹额、宝相花衫、银带、大口袴。)朱团扇一,曲盖一,(绯抹额、宝相花衫、革带、袴。)青衣二,(青平巾、青衫、袴、革带,执青竹杖。)车辐棒二,(赤平巾、绯白泽衫、革带、赤袴。)告止幡二,执者六人,(绯抹额、宝相花衫、革带,袴。)传教幡一,信幡一,各三人,(并黄抹额、宝相花衫、革带、大口袴。)小戟十六。(服同上。)
第二引,二百六十四人:清道二,幰弩一,诞马四,控八人,(服并如前。)掆鼓一,金钲一,(平巾帻、绯鸾衫、抹带、袴、锦螣蛇。)大鼓六,(黄雷花衫、袴、抹额、抹带。)节一,幢一,麾一,夹槊二,角四,仪刀十,(并平巾帻、绯绣宝相花衫,银革带、大口袴。)革车一,赤马四,驾士二十五人,(武弁、獬豸大袖、勒帛、马饰如前。)府牧一员,(朝服坐车。)僚佐四员,控马八人,(服并如前。)铙鼓一,箫二,笳二,笛一,筚篥一,(并平帻、绯宝相花衫、银褐抹带。)大横吹一,(绯苣纹袍、袴、抹额、抹带。)青衣四,车辐棒四,紫方伞一,朱团扇四,曲盖一,告止幡二,六人,传教幡二,六人,信幡二,六人,小戟四十,(服并如前。)刀盾三十六,(银褐抹额、宝相花衫、银革带、袴。)弓矢三十六,(锦帽、青宝相花衫、银革带、袴。)槊三十六。(锦帽、紫宝相花袍、革带、袴。)
朱雀旗队三十四人:折冲都尉三人,(平巾帻、紫辟邪衫、革带、大口锽、锦螣蛇、横刀弓矢。)皞槊二,(平巾帻、绯绣宝相花衫。革带、袴。)朱雀旗一,五人,(绯抹额、宝相花衫、革带、大口袴、横刀,引夹人加弓矢。)弩六,弓矢六,槊十二。(并平巾、绯宝相花衫、横刀、革带、袴。)
龙旗队七十一人:大将军一人,(朝服。)引旗四人,(黄抹额、宝相花衫、革带、大口袴。)旗十二,风伯旗一、雨师旗一、雷公旗一、电母旗一、北斗旗一、五星旗五、左右摄提旗二,执、夹共六十人,(皆五色宝相花衫、抹额、革带、袴、横刀,引夹人加弓矢,后凡执旗者并同。)副竿二,(锦帽、黄宝相花衫、革带、袴。)护旗四人。(加黄抹额、弓矢。)
太仆三车八十一人:指南车,驾士三十人,(武弁、绯霡绣孔雀大袖、银褐带、袴。)记里鼓车,驾士三十人,(獬豸大袖。)鸾旗车,驾士十八人,(瑞鹰大袖。)驾车赤马十二,执黑杖者三人。
外仗。牙门旗队二十八人:(分左右。)白泽旗二,执夹各五人,(绿具装冠、人马甲、锦臂鞲、横刀,引夹加弓矢。)金吾牙门旗第一门,牙门旗四,执夹十二人,(青宝相花衫、抹额、革带、大口袴、横刀,引夹人加弓矢。)监门校尉六人。(长脚幞头、绯抹额、狮子裲裆、银带、横刀、弓矢、乌皮靴,后队同。)
前部马队,第一队七十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锦帽、绯辟邪袍、袴、革带、横刀、弓矢。)角宿、亢宿、斗宿 、牛宿旗四,旗各五人,(并五色宝相花衫、抹额、革带、横刀,引夹加弓矢。)弩六,弓矢十四,(并锦帽、青宝相花衫、革带、袴。)槊二十八。(绯色衫,余同上。)
第二队七十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白泽衫。)氐宿、女宿、房宿、虚宿旗四,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如前。)
第三队七十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心宿、危宿、尾宿、室宿旗四,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如前。)
第二节。中道。金吾引驾骑二十人:折冲都尉二人,(平巾帻、绯辟邪衫、革带、袴、横刀、弓矢。)弩六,弓矢六。槊六。(并平巾帻、绯宝相花裲裆、革带、袴。)前部鼓吹五百四十七人:鼓吹令二人,(长脚幞头、绿公服、角带、丝鞭、乌皮靴。)府吏四人,(长脚幞头,绿宽衫、角带、黄绢半臂、乌靴。)部辖指挥使一人,(平巾帻、紫宝相花衫、革带、锦螣蛇。)主帅四十八人,(分五项,平巾帻、绯鸾衫、革带、袴、执仪刀。)掆鼓、金钲各十二,(平巾帻、绯鸾衫、银褐抹带、锦螣蛇。)大鼓、长鸣各百二十,(黄雷花衫、抹额、抹带。)铙鼓十二,(绯苣纹衫、抹额、抹带。)歌二十四,拱辰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服如钲鼓,无螣蛇。)大横吹百二十。(服如饶鼓)。外仗。马部第四队六十人:(分左右。)折冲都尉二人,(绯麟衫。)箕宿、壁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人。(服、执并如前队。)第五队六十人:折冲都尉二人,奎宿、井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并如前队。)第六队六十人:折冲都尉二人,(绯瑞鹰袍。)娄宿、鬼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并如前队。)第七队六十人:折冲都尉二人,胃宿、柳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并如前队。)第八队六十人:折冲都尉二人,昴宿、星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并如前队。)第九队六十人:折冲都尉二人,(赤豹袍。)毕宿、张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同前。)第十队七十人:折冲都尉二人,(瑞马袍。)觜宿、翼宿、参宿、轸宿旗各一,旗五人,弩六,弓矢十四,槊二十八。(服、执如前。)步甲队,第一、第二两队百一十人:领军卫将军二人,(平巾帻、紫白泽袍、袴、带、锦螣蛇、横刀、弓矢。)犦槊四,(平巾帻、绯宝相花袍、大口袴。)折冲都尉四人,(服如将军。)鹖鸡旗二,貔旗二,旗各五人,朱牟甲弓矢四十,朱牟甲刀盾四十。(兜牟、甲身、披膊、锦臂鞲,行縢、鞋袜、勒甲、革带。)
第三节。中道,前部鼓吹第二,五百二十三人:(侍御在外。)节鼓二,笛二十四,箫二十四,筚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筚篥二十四,(黑平巾帻、绯对鸾衫、银褐勒帛、大口袴。)主帅二十六人,(分四项,革带、执仪刀、服如上,无勒帛)。掆鼓、金钲各十二,(黑平巾帻、绯绣对鸾衫、银褐勒帛、大口袴、锦螣蛇。)小鼓百二十,中鸣百二十,(黄雷花袍、袴、抹额、抹带。)羽葆鼓十二,(青苣纹袍、抹额、抹带)。歌二十四,拱辰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服如前色。)侍御史二员,(朝服。)黄麾幡一,三人。(武弁、绯宝相花衫、银褐勒帛、大口袴,执者马、袴者步。)外仗。步甲,第三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紫瑞马袍。)玉马旗二,旗五人,青牟甲弓矢四十。(服、执并同前队。)第四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瑞鹰袍。)三角兽旗二,旗五人,青牟甲刀盾四十。第五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白泽袍。)黄鹿旗二,旗五人,黑牟甲弓矢四十。第六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服同。)飞麟旗二,旗五人,黑牟甲刀盾四十。第七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赤豹袍。)駃騠旗二,旗五人,银褐牟甲弓矢四十。第八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服同。)鸾旗二,旗五人,银褐牟甲刀盾四十。第九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瑞鹰袍。)麟旗二,旗五人,黄牟甲弓矢四十。第十队五十二人:折冲、果毅都尉二人,驯象旗二,旗五人,黄牟甲刀盾四十。(服、执如前。)金吾牙门旗第二门,牙门旗四,执夹十二人,监门校尉六人。(服、执同第一门。)左右屯卫将军二人,(平巾帻、紫飞麟袍、大口袴、锦螣蛇、革带、横刀、弓矢。)绛引幡二十,执者六十人,(武弁、绯绣宝相花衫、银褐勒帛、大口袴。)共八十人。
第四节。中道,六军仪仗二百五十二人:统军六人,(花脚幞头、紫绣抹额、孔雀袍、革带、横刀、〈革胡〉〈革鲁〉、器仗、珂马。)都头六人,(长脚幞头、紫宝相花大袖、革带、横刀。)神武军旗二、羽林军旗二、龙武军旗二,旗各五人,(执人锦帽,引夹人贴金帽。)排襕旗四十八、吏兵旗四、力士旗四、赤豹旗四、黄熊旗四、龙君旗四、虎君旗四、掩尾天马旗六,旗一人,(锦帽、五色宝相花衫、革带、锦臂鞲。)白簳枪九十,(交脚幞头、五色宝相花衫、抹额、革带、汗袴。)柯舒二十四,镫杖十八。(并贴金帽、五色宝相花衫、革带。)引驾龙墀旗队六十五人:排仗通直二人,排仗大将二人,(并长脚幞头、紫公服、红鞓带、丝鞭、乌皮靴。)天王旗四、十二辰旗各一、旗一人,(并锦帽、五色宝相花衫、革带、臂鞲。)天下太平旗一、五方龙旗五,旗五人,(执人锦帽,引夹人贴金帽,服并如上,横刀、弓矢。)君王万岁旗一、日月旗各一、旗五人。(执人锦帽,引夹人贴金帽,服、执已见前例。)御马六十六人:马十六匹,匹四人,(控马三十二人,贴金帽、紫宝相花衫、革带。夹马三十二人。皂帽、青锦袄、涂金铜束带。)广武节级一人,(锦帽,执黑杖,服同控马。)管押骑御马直人员一人。(皂帽、红锦袄、涂金、铜束带。)中道队三十二人:大将军一人,(朝服、丝鞭。)日月合璧旗一、苣纹旗二、五星连珠旗一、祥云旗二,旗各五人。(服、执见前例。)长寿幢一。(平巾帻、绯宝相花衫、革带、大口袴。)金吾细杖一百人:青龙旗一、白虎旗一、五岳神旗五、五方神旗五,旗各四人,(并四色宝相花衫、青黄银褐皂抹额、抹带、横刀,引夹如前。)押旗二人,(长脚幞头、紫公服、红鞓角带、乌皮靴。)五方龙旗各三、五方凤旗各三,旗一人,(并五色衫、抹额、革带、横刀。)四渎旗四,旗五人。(并皂宝相花衫、抹额、革带、横刀、引夹如前。)外仗。黄麾前第一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朝服。)左右屯卫大将军二人,折冲都尉二人,(平巾帻、紫飞麟袍、革带、大口袴、锦螣蛇、横刀、弓矢。)主帅二十人,(平巾帻、绯宝相花衫、革带、袴、仪刀。)龙头竿一百,揭鼓六,仪锽斧二十,小戟二十,弓矢四十,朱縢络刀盾二十,槊二十,绿縢骆刀盾二十。(并青宝相花衫、抹额、抹带、行螣、鞋袜。)第二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左右领军卫大将军二人,折冲都尉二人,(紫绣白泽袍。)主帅二十人,龙头竿一百,揭鼓六,仪锽斧二十,小戟二十,弓矢四十,朱縢络刀盾二十,槊二十,绿縢络刀盾二十。(服并绯。)第三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左右屯卫大将军二人,折冲都尉二人,(紫瑞鹰袍。)主帅二十人,龙头竿一百,揭鼓六,仪锽斧二十,小戟二十,弓矢四十,朱縢络刀盾二十,槊二十,绿縢络刀盾二十。(服并黄,余同上部。)
第五节。中道,八宝香案共三百人:舆士九十六人,(平巾帻、绯宝相花衫、大口袴、涂金银束带。)烛笼三十二,(大佩银腰带,服同舆士。)行马十六,(服同烛笼。)碧襕官十六人,(弓脚幞头、碧襕衫、涂金铜束带、乌皮靴,后四人执长刀。)符宝郎八人,(长脚幞头、绿公服、角带、槐简、步导。)援宝三十二人,人员二人,(武弁、紫宝相花衫、革带、执黑漆杖。)长行三十人,(绯宝相花衫、执黑漆杖。)香案八,舆士三十二人,(服同烛笼、行马。)案后金吾仗六,方伞二,大雉扇四,(服并同碧襕官。)金吾仗十二人,四色官四人,(长脚幞头、绿公服、大口袴、金铜腰带,前二人执槐简,后二执金铜仪刀。)押仗二人,(长脚幞头、紫公服、红鞓带、乌皮靴。)金甲二人,(披膊,兜牟、钺斧、锦臂鞲、勒甲绦。)进马四人。(平巾帻,紫犀牛裲裆、革带、袴、刀、矢弓。)金吾引驾四十九人:千牛将军一人,千牛十人,郎将二人,(并绯绣抹额、紫犀牛裲裆、革带、大口袴、横刀、弓矢、珂马,将军平巾帻、无抹额,千牛郎将花脚幞头,余同。)长史二人、(长脚幞头、绿公服、金铜腰带、袴、乌皮靴。)引驾官四人。(长脚幞头、紫公服、红鞓带、乌皮靴。)中雉扇十二,大伞二,小雉扇四,华盖二,香蹬一座,八人,火燎一,二人。(武弁、绯宝相花大袖、革带、大口袴。)腰舆人员、什将三人,(皂帽、红锦袄、涂金银束带。人员执杖。)长行十六人,(拳脚幞头、红锦四衤癸袄、涂金银腰带。)排列官二人,(长脚幞头,紫公服、红鞓带、乌皮靴。)小舆二十四人,(白鞓银束带,服同长行人。)逍遥辇人员、什将共十六人,(皂帽、涂金银束带、红锦方胜练鹊。人员执黑漆杖。)长行二十六人,(红地白狮锦袄、涂金银带、冠同。)平辇人员、什将十六人,(皂帽、红锦团袄、涂金银带。)舆辇共一百三人。诸班开道旗队一百七十七人:开道旗一,(铁甲、兜牟、红背子、剑、绯马甲。)皂纛旗十二,旗一人,(黑漆铁笠、皂皮人马甲。)引驾六十二人,(皂帽、红锦团袄、红背子、铁人马甲、箭、兵械、骨朵。)辅龙直一百二人。(皂帽、红背子、骨朵、铁人马甲。)外仗。黄麾前第四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史二人,左右武卫大将军二人,折冲都尉二人,主帅二十人,龙头竿一百,揭鼓六,仪锽斧二十,小戟二十,弓矢四十,朱縢络刀盾二十,槊二十,绿縢络刀盾二十。(黄宝相花衫,余并如前第一部。)第五部二百七十二人。(除左右骁卫大将军与都尉服赤豹袍,龙竿以下服银褐花衫,余名色并如前第二部。)第六部二百七十二人。(除将军、都尉服瑞马袍,龙竿以下服皂花衫,余名色并如前第三部。)
第六节。中道,门旗队一百二十三人:骑执门旗四十,五方色龙旗十,步执红龙门旗六十,麋旗一,簇辇红龙旗八,日月旗二,麟旗一,凤旗一,旗皆一人。(并铁甲、兜牟、红锦袄、红背子,马执者惟红背子,步执门旗仍带剑。)金辂,(皇太后乘之,公主侍坐,故在玉辂之前。)驾士九十四人,(赤平巾帻、绯绣对凤大袖、绯抹额、赤袴、鞋袜。)击鞭内侍十人,(皂帽、红锦袄、涂金银束带。)驾头下,(御床也。)抱驾头内侍一人,(长脚幞头、紫罗公服、涂金银束带。)控马二人,(锦帽、锦络缝宽衫、银大佩腰带。)广武官十二人,(锦帽、白鞓银束带、袄。)茶酒班执从物十一人,水罐二、香球二、唾盂一、厮罗一、手巾一、御椅三人、踏床一,(皂帽、碧锦团袄、红锦背子、涂金银束带。)共百三十人。拱圣直,人员二人。长行三十八人。(真珠头巾、红锦四衤癸袄、涂金银束带。)导驾官四十二人,(朝服。)从人八十四,(锦帽、紫络缝宽衫、大佩银腰带。)仗剑六人,(皂帽、红锦团袄、红锦背子、铁甲、弓矢、器械。)广武把行门八人,殿班把行门三十五人。(服并如仗剑。)玉辂,(帝后同乘,太子陪坐。)驾士百二十八人,(服如金辂,惟用青色。)千牛将军一人,(具装,执长刀于辂右。)左右点检二人,(披金甲。)夹辂大将军二人,陪辂将军二人,(并朝服。)进辂职掌二人,(长脚幞头、紫宽衫、涂金银腰带。)教马官二人,(长脚幞头、绯抹额、紫宝相花衫、涂金银腰带。)部押二人,(皂帽、铁甲、红锦袄、执骨朵。)挟辂八人,控踏路马四人,(马二匹,铜面、包尾、凉屉,人服如驾士。)共一百五十三人。龙翔马队二十队,六百二十人,分左右,每队人员三人,(皂帽、铁甲、红锦袄、红背子、弓矢、剑、骨朵、甲马。)殿侍二十八人。(铁甲、红锦背子、弓矢、器械、甲马。)东第五班,金枪六队,每队旗三人、枪二十五人,(内二十人佩弓矢。)共一百六十八人。(并裹铁兜牟、金枪。)银枪六队,每队旗三人、枪二十五人,(内二十人佩弓矢。)共一百六十八人,(并裹铁笠,银枪。)东第四班,二队,每队旗三人、弩二十五人,共五十六人。(铁笠、兜牟。)神勇步队七百人:分左右作四重,每重人员十,(皂帽、红锦团袄、弓矢、器械、骨朵。)长行六百六十人,(并铁兜牟、甲。)内拱圣骨朵直一百六十四人,拱圣枪直一百六十四人,(内执子旗者二人,余执枪。)拱圣弓箭直一百六十六人,(弓矢、器械、执骨朵。)拱圣弩直一百六十六人。(挟弩、〈革胡〉〈革鲁〉。)广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指挥使五人,(红锦袄、红背子。)都头五人,(红袄、红背子、并皂帽、涂金腰带、骨朵。)长行三百人。(内一百人簇四金鹏锦帽、紫孔雀宽袄、白鞓银束带、骨朵,二百人金镀银花朱红笠、绯对凤宽袄、银带、执银花大剑。)导驾官四十二员,从者八十四人。(服已见前。)外仗。青龙白虎队五十二人:果毅都尉二人,青龙旗一、白虎旗一,旗五人,弩六人,弓矢十四,槊二十。(服已见前。)
第七节。中道,驾后辅龙直乐三十一人:拍板一,筚篥十五,笛十四,人员一人。(长行三十人,乐器自备,并皂帽、红锦袄、涂金束带,并马。人员执骨朵。)扇筤二十五人:执筤官一人,控马二人,(服并如前例。)红龙扇二,(长脚幞头、紫公服、涂金银束带。)广武二十人:(锦帽、绣宽袄、白鞓银束带、紫对凤十领、绯对凤十领。)七宝辇舆士四十二人:什将、人员十六人,(皂帽、红锦团袄。)长行二十六人。(盘裹幞头、红锦四衤癸袄、涂金束带。)持鈒队五十人:旅帅二人,(服如都尉。)重轮旗二,旗五人,(服同前例。)红罗大伞二,大雉扇八,小雉扇八,红罗绣华盖一,(武弁、绯宝相花衫、革带、袴、锦螣蛇。)朱团扇八,(黄宝相花衫。)真武幢一,(皂宝相花衫。)睥睨八,(绯宝相花大袖。)麾一,幢一。(紫宝相花衫、银褐抹带。)后部鼓吹三百三十七人:鼓吹丞二人,典士四人,部辖指挥使一人,主帅十八人,金钲、掆鼓各三,羽葆鼓十二,歌二十四,拱辰管二十四,箫二十四,笳二十四,节鼓二,铙鼓十二,歌十六,箫二十四,笳二十四,小横吹一百二十。(青苣纹袍、抹额、抹带,余并与前同。)金吾牙门旗第三门,牙门旗四,旗三人,监门校尉六人。(服、执同第一门。)黄麾后第一部二百七十二人,第二部二百七十二人,第三部二百七十二人,殿中侍御、卫大将军、折冲都尉、龙头竿以下名色,并如前三部。
第八节。中道,后部鼓吹第二,百二十人:笛二十四,箫二十四,筚篥二十四,笳二十四,桃皮筚篥二十四。(服并如前。)属车八,牛二十四,驾士八十人。(武牟、绯绣云鹤大袖、银褐抹带、大口袴。)黄钺车,赤马二,驾士十五人。(武牟、绯对鹅大袖、银褐抹带、大口褥。)豹尾车,赤马二,驾士十五人。(武弁、绯立豹大袖、银褐抹带、大口袴。)玄武队六十一人:金吾折冲都尉一人,(平巾帻、紫辟邪袍、革带、袴、螣蛇、横刀、弓矢。)皞槊二,(平巾帻、绯宝相花衫、革大带。)仙童旗一、玄武旗一、螣蛇旗一、神龟旗一、旗五人,(服、执如前例。)槊十九,弓矢十五,弩四。(平巾帻、绯宝相花衫、革带、袴。)黄麾后第四部二百七十二人,第五部二百七十二人,第六部二百七十二人,摄官名数服色并如前第四、第五、第六部。绛引幡二十,执者六十人。(并武弁、绯绣宝相花衫、银褐抹带、大口袴。)诸从驾官并于仗后陪从,朝服不足者公服。(凡应乘马者,并同宋制。)
九月初一,诏令削减亲卫军。十五日,起用上党公张开及临淄郡王王义深、广平郡王范成进为元帅。闰九月初四,派张开、温撒辛、刘益、高显率步兵保护陈留、通许粮道。十二日,有箭射到宫中,上面捆的信上写出奸臣姓名,两天后又得到箭信。
十一月初一,赐贫民粥吃。平章政事侯挚退休。十二月初九,哀宗皇帝下诏议论亲自出征之事。初十,在大庆殿再论其事,哀宗皇帝准备用官奴、高显、刘益为元帅,没被通过。十二日,哀宗皇帝御驾端门,把府库及两府器皿宫人衣物赐给将士。二十五日,哀宗皇帝动身前往南京,与太后、皇后、诸妃告别,很悲恸。二十六日,哀宗皇帝到了开阳门外,诏谕戍兵说:“社稷宗庙在此,你们是壮士,若使它们完好无损,将来功劳不在战士之下。”听得人人都流泪。当日,巩昌元帅完颜忽斜虎从金昌到达,对哀宗皇帝说京西三百里没有水井炉灶,不可前往。于是决定向东走,用尚书右丞跟随,晚上临时住在了陈留。二十七日,临时住在鮧县。二十八日,临时住在黄城。丞相完颜赛不的儿子完颜按春有罪被杀。二十九日,临时住在黄陵冈。三十日,诸将请求到河朔,哀宗皇帝同意了。
天兴二年(1233)正月初一,渡黄河,北风大作,后续军队不能渡。初二,元朝兵追到南岸,元帅完颜猪儿、贺都喜战死,建威都尉完颜兀论出投降。初五,哀宗皇帝在黄河北岸哭祭战死将士,都赠以官职,杀完颜兀论出的二弟以殉祭。初六,哀宗皇帝临时住在沤麻冈,平章政事白撒、元帅和速嘉兀底不相继而到。初七,白撒率兵攻打卫州未克。十一日,听说元朝军从河南渡黄河,到卫州西南,于是金退兵。十五日,哀宗皇帝跑到归德。十七日,司农大卿蒲察世达、元帅完颜忽土出归德西门奉迎哀宗皇帝到归德。十八日,派使臣召来白撒,历数其罪状,投进监狱,没收家财赏给将士,且说:“你们应该竭忠尽力,不要像他一样误了国。”每人给金一两。二十九日,元朝将领碎不礙进兵汴京。三十日,禁止民间嫁娶,收集京城财物。
二月初一,鱼山张王献杀死元帅完颜忽土,行省忽斜虎亲自率兵讨伐,适逢从宜严禄杀了张王献,他返回了。收集城中粮食。
三月二十四日,官奴率忠孝军叛乱,攻击杀了马用,进而杀了尚书左丞李蹊、参知政事石盏女鲁飀、点检徒单长乐,从官右丞以下三百多人。哀宗皇帝赦免了官奴,公布石盏女鲁飀的罪状,任官奴为枢密副使、权参知政事,左右司郎中张天纲为户部侍郎、权参知政事。二十七日,官奴被授予参知政事,兼左副元帅。官奴把哀宗皇帝安居在照碧堂,禁止近臣上奏回答皇帝。哀宗悲泣说“: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也没有不死的君主,只恨朕不知道用人,致使被此奴所囚。”于是同内局令宋皀等人商议杀官奴。
六月初六,官奴及其党羽阿里合、白进都被杀。哀宗皇帝御驾双门,赦免忠孝军,以安军心防止叛乱。于是决定迁往蔡州,诏令蔡、息、陈、颍各地带兵来迎接。初九,中京被攻破。十八日,哀宗皇帝从归德出发,留下元帅王璧守归德。十九日,哀宗临时驻扎亳州。二十六日,哀宗皇帝进入蔡州。
八月初一,任秦州元帅粘哥完展权参知政事,在陕西行省事。用蜡书告诉他,九月中旬带兵在饶丰关与皇帝会合,欲出其不意攻打宋朝,以夺取兴元。初二,元朝使者王楫告谕宋朝回国,宋朝派军护送,哀宗皇帝听说此事很害怕。初五,哀宗皇帝在见山亭阅兵。本月中,任蔡州都军退休内族阿虎带为同佥大睦亲府事,出使宋朝借粮,阿虎带向哀宗皇帝辞行,哀宗告谕他说:“宋朝人负朕很深了。朕自即位以来,戒令边将不要侵犯南面边疆。边将有请求征讨的人,我都斥责了他们。先前得到宋朝一州,随即还给了他。近日淮阴来归降我们,他们多拿金币来赎,朕不爱财,把全城给了他们,且秋毫无犯。清口之战生擒几千人,都给他们钱粮遣回了他们。现在宋朝乘我们疲惫,占据我寿州,诱骗我邓州,又攻唐州,他们的谋略很短浅啊。元朝灭了四十个国家,下一个是西夏,西夏灭亡后就是我们,我们灭亡了就是宋朝。唇亡齿寒,自然的规律。如果宋朝与我联合,这是为我也是为他们,你晓之此理。”到宋朝,宋朝不答应。
九月初七,鲁山元帅元志率军来援,赐给他大信牌,升为总帅。初九,因为是重阳节,群臣陪同哀宗皇帝在节度使厅拜天,哀宗皇帝告诉他们说:“国家自开创,养你们已有一百多年了。你们或以先世立功,或以劳效起身,披坚执锐,好多年了。现在正当厄运,与朕同患,可谓忠诚啊。近闻元朝兵将到,正是你们的立功报国之时,纵然为王事而死,也不失为忠孝之鬼。以前你们立功,常担心不为朝廷所知,今天临战,朕亲自观看,你们勉励吧。”因此赐给卮酒。酒未喝完,哨兵来报,敌兵几百人突然到了城下。将士踊跃请战,哀宗皇帝批准了。初十,元朝军筑长垒围蔡城。十八日,收集蔡城的粮食。二十日,禁止公私酿酒。
十月初十,用绳子把饥民和老弱病残的人系下城。十三日,给饥民船只,听任他们采割城壕的菱草吃。二十日,哀宗皇帝在子城检阅射箭,射中的人赏给麦不等。二十五日,殿前左副都点检温敦昌孙战死。
十一月初一,宋朝派大将江海、孟珙率兵万人,献粮三十万石助元朝兵攻打蔡州。
十二月初四,把所有的民丁都召来防守,召集强壮的妇人假扮男人,运大石头。哀宗皇帝亲自出去抚慰军队。初七,元朝兵决开练江,宋朝兵决开柴潭,水都进到汝水。初九,元朝军攻破外城,宿州副总帅高剌哥战死。十九日,元朝兵摧毁西城,哀宗皇帝对侍臣说:“我做金紫光禄大夫十年,做太子十年,做皇帝十年,自知没有大过错,死而无怨。所怨的是祖宗江山传了百年,到我却断绝了,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一样同为亡国,独此介意。”又说:“自古没有不亡的国家,亡国之君往往被人囚系,或被俘虏,或在阶庭被辱,或被闭在空谷中。朕不至于此。你们看着,朕志已决。”都尉王爱实战死。炮兵总帅王锐杀死元帅夹谷当哥,率三十人投降元朝。二十日,拿御用器皿赏给战士。二十四日,哀宗皇帝穿便衣率兵夜里出东城逃走,到栅旁没能突围出去,且战且回。二十五日,杀马厩中五十匹马、官马一百匹犒赏将士。
天兴三年(1234)正月初三,册封柴潭神为护国灵应王。初五,用近侍分别守四城。初九夜,哀宗皇帝召集百官,传位给东面元帅承麟,承麟坚辞不受。哀宗诏说:“朕传位给你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朕身体肥胖,不便骑马奔跑。你平日敏捷有将略,万一幸免一死,皇帝后代不绝,这是朕的志向。”初十,承麟即皇帝位。百官祝贺,礼毕匆忙出击御敌,而南面已插上了宋朝旗帜。一会儿,四面呼声震天地。南面守军弃门,宋大军涌入城中,与城中守军展开巷战,城中守军不能抵抗。哀宗在幽兰轩自缢而死。末帝承麟退保子城,听说哀宗死了,率群臣进去大哭,谥号“哀宗”。哭奠未完,城池崩溃,放火烧城,奉御绛山在汝水上收哀宗尸体及随葬物。末帝承麟被乱兵所害,金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