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诗词大全
  2. 先秦
  3. 先秦诸子
  4. 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

[ 先秦 ] 先秦诸子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大人:指君主。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形,形体。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历心,尽心。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辞:推辞,拒绝。厌:满足。成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知:通“智”。乐(yào):爱好。乐:快乐。寿:长寿。川上:河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舍:停留,止息。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徐子:名辟,孟子弟子。亟(qì):屡次,一再。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混混:同“滚滚”。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放:到达。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样。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浍(huì):大沟。涸(hé):干涸。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声闻(wèn):名声。情:实际。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利:帮助。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几:接近。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善信: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正,通“政”。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尤:过失。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江海能够成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百谷王:百川所汇集的地方。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兵形:即作战方式。制流:控制流向。制胜:取得胜利。常:固定的。因:根据。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
前往先秦诸子的主页
诗词汇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

翻译

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包容),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满足于手下的人才,所以能成就他手下众多人才;学者不满足于学习,所以他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从早到晚不停止 。”

徐子问:“孔子屡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孟子说:“有本源的水滚滚而来,从早到晚不停止,注满洼地再往前流,到达了大海。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如果没有本源,就像五六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它干涸的时间很短暂。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最高的善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善于保持沉静,存心要像水一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善于讲究仁义,说话要像水一样,善于遵守信用,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能够成河流汇聚的地方的原因,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全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代替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全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作战的方式有点像水,水运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向下奔流,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注释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遍覆,全部覆盖。必,通“毕”,尽,完全。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太山,即泰山。大人:指君主。寄形于天地:指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形,形体。历心于山海:指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历心,尽心。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毒,残害。伏,潜伏。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交,同。朴,纯朴。舍,房舍,引申为归宿。长利积:长远的利益积累了。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治之至: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辞:推辞,拒绝。厌:满足。成其圣:达到圣人的境界。

知:通“智”。乐(yào):爱好。乐:快乐。寿:长寿。川上:河边。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舍:停留,止息。

徐子:名辟,孟子弟子。亟(qì):屡次,一再。

混混:同“滚滚”。盈科而后进:注满洼地再往前流。盈,满(使动,使满)。科,坎,坑。放:到达。有本者如是:有本源的便像这样。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取这一点罢了。尔,用同“耳”。七、八月: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正是多雨季节。浍(huì):大沟。涸(hé):干涸。立而待:形容时间很短。声闻(wèn):名声。情:实际。

利:帮助。处众人之所恶(wù):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几:接近。居善地: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善渊: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与善仁: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善信:言语要(像水那样)诚信。正善治: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正,通“政”。事善能: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动善时: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尤:过失。

百谷王:百川所汇集的地方。下之:处在它们的下游。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

兵形:即作战方式。制流:控制流向。制胜:取得胜利。常:固定的。因:根据。上善若水:最善良的人像水。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心不地则物不载“必”同“毕”,尽。
2.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同“耳”,罢了。
5.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人“厌”同“餍”,满足

古今异义
1.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拒绝,今义:不选择、小资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历于山海而国家富古义:心胸,今义:经历、内心。
7.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古义:都返璞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人古义:通“餍”满足,今义:讨厌。
12.何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闻过情古义:名声;今义:声音。
17.故声闻过古义:实际;今义:感情。
18.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9.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光明。
20.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
21.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2.水善万物而不争古义:帮助,今义:锋利。
23.故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4.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5.夫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6.故无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7.以其无以之古义:代替、替换,今义:容易。
28.水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9.故兵无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一词多义
1.于
仲尼亟称于水(对)
何取于水也(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
故几于道(与)
天下莫柔弱于水(比)
2.而
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
3.之
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
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
4.为
苟为无本(是)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难为言(被)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
譬如为山(堆积)
5.善
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
6.动
知者动(活泼)
动善时(行动)
7.下
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
8.厌
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厌倦)
9.乐
知者乐水(爱好)读“yào”
知者乐(快乐)读“lè”
10.舍
以道为舍(归宿)
不舍昼夜(停留,止息)

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1.知者(感到快乐)
2.仁者寿(长寿)
3.动善(把握时机)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者(成王)
5.以其善之(处……下游)
6.君子之于道也(有志)
7.居善(安于卑下)
(二)名词活用作状语:
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
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
(三)意动用法:
1.君子之(以……为耻)
2.孔子登东山而鲁(以……变小)
(四)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过情(wèn名声)
2.善时(行动)
(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1.科而后进(注满)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帮助)
(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日月有(光辉)
3.上若水(好的行为典范)
4.水之形避而趋下(高处)
5.兵之形避实而击(弱点)
6.故能成其(圣人的境界)
7.太山不立好(好恶之心)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的门下(学习)就难以被(其他)的议论所(吸引)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省略句:
1.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打仗根据敌人(变化)取得胜利
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省略定语)
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4.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省略状语)
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5.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省略介词)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状语后置:
1.仲尼亟称于水。(于水称)
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于道几)
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
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6.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7.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五)宾语前置: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不遍覆下)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那么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
2.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尔,“之”作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取这一点罢了。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什么能胜过它的。
4.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宾语前置)
它们的干涸,可以站着等待。
5.何取于水也?
从水中得到什么呢?
(六)定语后置:
源泉混混。(混混源泉)
滚滚的源头活水。
(七)固定句式: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江海能成为百川(所汇注的地方且)成王的原因。
2.以其无以易之。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阅读全文

启示

  第一则(譬如为山) 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喻立志

  第二则(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 ,喻治世

  第三则(海不辞水) 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喻为学治世

  第四则 (子曰)仁者稳重宽容,智者善动敏锐

  第五则(子在川上曰) 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 ,喻惜时

  第六则(徐子曰) 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

  第七则(孟子曰) 为人立志高远,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第八则(上善若水)由水德引申出上善之人的七种美德。

  第九则(江海所以能……)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第十则 (天下莫柔弱于水) 以水为喻,阐明为政"贵柔"的思想,柔能胜强、克刚。

  第十一则 夫兵形象水) 要实行灵动的战略战术 ,喻用兵方法。

阅读全文

课文理解

  论语·子罕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大体

  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

  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论语·雍也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孟子·离娄下

  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老子(共三则)

  1.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2.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3.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

  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阅读全文
猜你喜欢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小雅·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象祠记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